端子退位检测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815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端子退位检测模块,包括模块面板、模块底座、连接螺栓、弹簧和检测探针,模块面板贯穿开设有连接孔和插接型腔,模块面板位于模块底座上方。模块底座的上表面设有连接座,且连接座位于连接孔在模块底座上的投影位置,连接座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螺纹与连接螺栓的外螺纹相匹配。连接螺栓穿过连接孔与连接座连接,弹簧套设于连接螺栓外侧,且弹簧位于连接孔内。检测探针设于模块底座的上表面,且位于插接型腔在模块底座的投影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线束端子进行保护,能够在不损伤线束端子的情况下进行端子插接质量的检测,同时还能够约束线束端子的晃动,进一步对线束端子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子退位检测模块
本技术涉及汽车线束检测
,特别是端子退位检测模块。
技术介绍
端子在电工学中是一种常用的连接件,主要用于导电或传递电信号,在应用中,端子插接到线束端头,并借助设备与线束压接在一起。成品线束插拔方便,易于整理,安装使用简单,便于更换和检测维修,在汽车电气系统中被广泛应用。端子退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失效问题,指的是连接器在装配或使用过程中,护套中的端子自动脱落。端子退位会影响系统设备供电或信号传递,导致运行不畅,功能失效,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端子退位除使用过程不规范和外界环境影响外,一般是端子与线束插接不到位,端子在护套行腔中的晃动量导致的,因此需要通过检测对端子的插接质量进行控制。目前,端子插接质量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利用检测探针与端子接触,通过仪表检测端子的插接状态,这种方法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部分端子如尖端子等非常细小、脆弱,在检测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端子或线束的核心部件损伤,影响线束的使用性能。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能够在不损伤端子的情况下有效检测端子插接质量的检测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退位检测模块,用于对线束端子的插接质量进行检测,能够保护线束端子,可以在不损伤端子的情况下有效的检出端子插接情况,并可以随意调整探针及端子的接触距离。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端子退位检测模块包括模块面板、模块底座、连接螺栓、弹簧和检测探针,所述模块面板贯穿开设有连接孔和插接型腔,模块面板位于模块底座上方。所述模块底座的上表面设有连接座,且连接座位于连接孔在模块底座上的投影位置,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螺纹与连接螺栓的外螺纹相匹配。所述连接螺栓穿过连接孔与连接座连接,所述弹簧套设于连接螺栓外侧,且弹簧位于连接孔内。所述检测探针设于模块底座的上表面,且位于插接型腔在模块底座的投影位置。在进行端子插接质量检测时,将线束端子由插接型腔插入,模块面板能够沿连接螺栓的轴线上下运动,带动线束端子上下运动,通过连接螺栓和弹簧能够控制模块面板和模块底座之间的距离,并且保证模块面板和模块底座的间距均匀缓慢变化,防止线束端子和检测探针直接碰撞,对端子进行保护。模块底座上的连接座为十字形凸台,螺纹孔位于十字形凸台的中央,所述模块面板下表面连接孔的外侧开设有十字形凹槽,且十字形凹槽的尺寸与十字形凸台的尺寸相同。将连接座和连接孔都设计成十字形凸台的目的是限制模块面板的侧向位移,模块面板和模块底座通过连接孔和连接座配合锁定,模块面板只能够上下移动,避免了线束端子和检测探针发生剐蹭。本技术中连接座的高度为8-15mm,所述连接孔外侧十字形凹槽的深度与连接座的高度相等,所述螺纹孔的深度为8-15mm。连接座、连接孔和螺纹孔的尺寸相互配合,当连接螺栓完全拧紧时,模块面板的下表面和模块底座的上表面贴合。前述的连接孔共有两个,分别位于模块面板的重心两侧,所述连接座和连接螺栓也共有两个,位置与连接孔位置对应。这种设计能够防止模块面板的两端升降不一致,避免模块面板一侧过低,导致检测探针破坏端子。本技术还在模块面板的上表面设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与插接型腔相邻。限位块的作用是限制线束端子的侧向移动,线束端子的加工过程存在制作公差,尺寸公差可能会影响线束端子在插接型腔的结合,通过限位块保证线束端子和插接型腔的紧密结合,防止线束端子在插接型腔中晃动。前述的模块面板上表面的连接孔的外侧开设有沉头孔,沉头孔的尺寸与连接螺栓的螺栓头尺寸相同。沉头孔能够保证连接螺栓的螺栓头不超出模块面板的上表面,能够避免连接螺栓对外侧的线束产生影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了一种端子退位检测模块,用于线束端子插接质量的检测,通过连接螺栓和连接座,实现了检测探针和端子缓慢接触,对线束端子进行保护,能够在不损伤线束端子的情况下进行端子插接质量的检测,同时还能够约束线束端子的晃动,进一步对线束端子进行保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在一个连接座处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中模块面板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模块面板的仰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模块面板的A-A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中模块底座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中模块底座的主视图。附图标记的含义:1-模块面板,2-模块底座,3-连接螺栓,4-弹簧,5-检测探针,6-连接孔,7-插接型腔,8-连接座,9-螺纹孔,10-限位块,11-沉头孔。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端子退位检测模块包括模块面板1、模块底座2、连接螺栓3、弹簧4和检测探针5。如图2或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模块面板1贯穿开设有连接孔6和插接型腔7,模块面板1位于模块底座2上方。如图5或图6所示,模块底座2的上表面设有连接座8,且连接座8位于连接孔6在模块底座2上的投影位置,所述连接座8上开设有螺纹孔9,所述螺纹孔9的内螺纹与连接螺栓3的外螺纹相匹配。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螺栓3穿过连接孔6与连接座8连接,所述弹簧4套设于连接螺栓3外侧,且弹簧4位于连接孔6内。所述检测探针5设于模块底座2的上表面,且位于插接型腔7在模块底座2的投影位置。线束端子由模块面板1的上表面插入插接容腔7,端子和与插接容腔7对应位置的检测探针5接触,可以完成线束端子插接质量的检测工作。模块面板1和模块底座2由连接螺栓3连接,可以通过调节连接螺栓3可以控制模块面板1和模块底座2之间的距离,进而控制线束端子和检测探针5之间的距离。并且,本实施例中连接螺栓2与连接座8上的螺纹孔9螺纹连接,调节过程缓慢均匀,能够避免线束端子和检测探针5碰撞,在进行插接检测时避免线束端子损坏。当松开连接螺栓3时,模块面板1可以再弹簧4的作用下与模块底座2分离,避免手动插拔损坏端子。本技术的实施例2:如图1所示,端子退位检测模块包括模块面板1、模块底座2、连接螺栓3、弹簧4和检测探针5。如图2或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模块面板1贯穿开设有连接孔6和插接型腔7,模块面板1位于模块底座2上方。如图5或图6所示,模块底座2的上表面设有连接座8,且连接座8位于连接孔6在模块底座2上的投影位置,所述连接座8上开设有螺纹孔9,所述螺纹孔9的内螺纹与连接螺栓3的外螺纹相匹配。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螺栓3穿过连接孔6与连接座8连接,所述弹簧4套设于连接螺栓3外侧,且弹簧4位于连接孔6内。所述检测探针5设于模块底座2的上表面,且位于插接型腔7在模块底座2的投影位置。线束端子由模块面板1的上表面插入插接容腔7,端子和与插接容腔7对应位置的检测探针5接触,可以完成线束端子插接质量的检测工作。模块面板1和模块底座2由连接螺栓3连接,可以通过调节连接螺栓3可以控制模块面板1和模块底座2之间的距离,进而控制线束端子和检测探针5之间的距离。并且,本实施例中连接螺栓2与连接座8上的螺纹孔9螺纹连接,调节过程缓慢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端子退位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面板(1)、模块底座(2)、连接螺栓(3)、弹簧(4)和检测探针(5),所述模块面板(1)贯穿开设有连接孔(6)和插接型腔(7),模块面板(1)位于模块底座(2)上方;所述模块底座(2)的上表面设有连接座(8),且连接座(8)位于连接孔(6)在模块底座(2)上的投影位置,所述连接座(8)上开设有螺纹孔(9),所述螺纹孔(9)的内螺纹与连接螺栓(3)的外螺纹相匹配;所述连接螺栓(3)穿过连接孔(6)与连接座(8)连接,所述弹簧(4)套设于连接螺栓(3)外侧,且弹簧(4)位于连接孔(6)内,弹簧(4)的一端抵触连接座(8),弹簧(4)的另一端抵触连接螺栓(3)的螺栓头;所述检测探针(5)设于模块底座(2)的上表面,且位于插接型腔(7)在模块底座(2)的投影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端子退位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面板(1)、模块底座(2)、连接螺栓(3)、弹簧(4)和检测探针(5),所述模块面板(1)贯穿开设有连接孔(6)和插接型腔(7),模块面板(1)位于模块底座(2)上方;所述模块底座(2)的上表面设有连接座(8),且连接座(8)位于连接孔(6)在模块底座(2)上的投影位置,所述连接座(8)上开设有螺纹孔(9),所述螺纹孔(9)的内螺纹与连接螺栓(3)的外螺纹相匹配;所述连接螺栓(3)穿过连接孔(6)与连接座(8)连接,所述弹簧(4)套设于连接螺栓(3)外侧,且弹簧(4)位于连接孔(6)内,弹簧(4)的一端抵触连接座(8),弹簧(4)的另一端抵触连接螺栓(3)的螺栓头;所述检测探针(5)设于模块底座(2)的上表面,且位于插接型腔(7)在模块底座(2)的投影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退位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8)为十字形凸台,螺纹孔(9)位于十字形凸台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季韩剑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纳川李尔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