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2658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利用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可将烟气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进行处理,并能充分的将烟气中的热量进行利用;包括换热箱和第一换热管组,换热箱内设置有空腔,换热箱的右端底部设置有进水管,换热箱的左端底部设置有进气管;还包括第二换热管组、连通管、喷淋管、碱液加压泵、布气管、填料层、排气管和回水管,空腔内自上而下设置有三组间隔横板,三组间隔横板自上而下将空腔分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第一腔室内设置有间隔竖板,间隔竖板自左至右将第一腔室分为左部腔和右部腔,布气管的输出端设置有多组均布的出气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余热利用设备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是一种将燃气锅炉燃烧后的烟气中的热量进行利用的装置,其在余热利用设备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换热箱和换热管组,换热箱内设置有空腔,换热管组设置于空腔内,换热箱的右端底部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的输出端与空腔连通,换热箱的左端顶部设置有回水管,回水管的输入端与空腔连通,换热箱的左端底部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的输出端与换热管组的输入端连通,换热箱的右端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的输出端与换热管组的输入端连通;现有的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使用时,将烟气通过进气管进入至换热管组内,循环水经进水管进入至空腔内,循环水与换热管组内高温燃气进行换热后经回水管排出,从而完成烟气余热的利用;现有的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使用中发现,因燃气燃烧后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此部分气体直接排入大气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且烟气的余热利用不充分,造成了热能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将烟气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进行处理,并能充分的将烟气中的热量进行利用的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换热箱和第一换热管组,换热箱内设置有空腔,第一换热管组设置于空腔内,换热箱的右端底部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的输出端与空腔连通,换热箱的左端底部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的输出端与第一换热管组的输入端连通;还包括第二换热管组、连通管、喷淋管、碱液加压泵、布气管、填料层、排气管和回水管,所述空腔内自上而下设置有三组间隔横板,所述三组间隔横板自上而下将空腔分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间隔竖板,所述间隔竖板自左至右将第一腔室分为左部腔和右部腔,所述第二换热管组设置于第三腔室的底端内壁上,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输入端与第四腔室连通,所述回水管设置于换热箱的左部,所述回水管的输入端与第二换热管组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布气管设置于第三腔室的中部,所述连通管的输入端与第一换热管组的输出端连通,所述连通管的输出端与布气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布气管的输出端设置有多组均布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位于布气管的底端,所述排气管设置于空腔的左端,所述排气管的输入端伸入至第三腔室上部,所述填料层设置于第三腔室内,所述填料层位于布气管的上部,所述喷淋管固定设置于第三腔室的顶端内壁上,所述碱液加压泵设置于第二腔室的底端内壁上,所述右部腔内设置有碱液,所述碱液加压泵的输入端伸入至右部腔内底部,所述碱液加压泵的输出端与喷淋管的输入端连通。优选的,所述换热箱的左端设置有PH检测仪,所述PH检测仪的测量端伸入至第三腔室底部。优选的,还包括酸液计量泵,所述酸液计量泵设置于第二腔室的底端内壁上,所述左部腔内设置有酸液,所述酸液计量泵的输入端伸入至左部腔底部,所述酸液计量泵的输出端伸入至第三腔室底部。优选的,还包括减速电机和转轴,所述减速电机固定设置于换热箱的左端壁上,所述转轴可转动设置于第三腔室的左端和右端内壁之间,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转轴的左端传动连接,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多组均布的搅拌叶。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二换热管组上均设置有多组均布的换热片,所述换热片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二换热管组内,换热片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二换热管组外。优选的,所述换热箱的前端上部设置有第一液位管和第二液位管,所述第一液位管与左部腔连通,所述第二液位管与所述右部腔连通。优选的,换热箱的左端和右端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补液管和第二补液管,所述第一补液管的输出端与左部腔连通,所述第二补液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右部腔连通。(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烟气经进气管进入至第一换热管组内,循环水经进水管进入至第四腔室内,循环水与第一换热管组内烟气进行第一次换热,烟气中的部分热能传递给循环水,第一次换热后的烟气经连通管及布气管后,经出气孔均匀进入至第三腔室内,此时启动碱液加压泵,碱液加压泵将右部腔内碱液加压后注入至喷淋管内,经喷淋管喷出,烟气与喷淋管内喷出的碱液在填料层处充分接触,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与碱液充分接触并发生反应,烟气与碱液接触时再次进行热量传递,使碱液温度升高,同时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与碱液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反应后的溶液温度升高,反应后温度较高的溶液落至第三腔室底部,此时烟气循环水进入至第二换热管组内,循环水与第三腔室底部的高温溶液进行热量传递,使循环水进行充分的热量吸收,温度进一步升高,从而可将烟气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进行处理,并能充分的将烟气中的热量进行利用,更为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布气管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换热管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换热箱;2、第一换热管组;3、进水管;4、进气管;5、第二换热管组;6、连通管;7、喷淋管;8、碱液加压泵;9、布气管;10、填料层;11、排气管;12、回水管;13、出气孔;14、PH检测仪;15、酸液计量泵;16、减速电机;17、转轴;18、搅拌叶;19、换热片;20、第一液位管;21、第二液位管;22、第一补液管;23、第二补液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的一种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换热箱1和第一换热管组2,换热箱1内设置有空腔,第一换热管组2设置于空腔内,换热箱1的右端底部设置有进水管3,进水管3的输出端与空腔连通,换热箱1的左端底部设置有进气管4,进气管4的输出端与第一换热管组2的输入端连通;还包括第二换热管组5、连通管6、喷淋管7、碱液加压泵8、布气管9、填料层10、排气管11和回水管12,空腔内自上而下设置有三组间隔横板,三组间隔横板自上而下将空腔分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第一腔室内设置有间隔竖板,间隔竖板自左至右将第一腔室分为左部腔和右部腔,第二换热管组5设置于第三腔室的底端内壁上,第二换热管组5的输入端与第四腔室连通,回水管12设置于换热箱1的左部,回水管12的输入端与第二换热管组5的输出端连通,布气管9设置于第三腔室的中部,连通管6的输入端与第一换热管组2的输出端连通,连通管6的输出端与布气管9的输入端连通,布气管9的输出端设置有多组均布的出气孔13,出气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换热箱(1)和第一换热管组(2),换热箱(1)内设置有空腔,第一换热管组(2)设置于空腔内,换热箱(1)的右端底部设置有进水管(3),进水管(3)的输出端与空腔连通,换热箱(1)的左端底部设置有进气管(4),进气管(4)的输出端与第一换热管组(2)的输入端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热管组(5)、连通管(6)、喷淋管(7)、碱液加压泵(8)、布气管(9)、填料层(10)、排气管(11)和回水管(12),所述空腔内自上而下设置有三组间隔横板,所述三组间隔横板自上而下将空腔分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间隔竖板,所述间隔竖板自左至右将第一腔室分为左部腔和右部腔,所述第二换热管组(5)设置于第三腔室的底端内壁上,所述第二换热管组(5)的输入端与第四腔室连通,所述回水管(12)设置于换热箱(1)的左部,所述回水管(12)的输入端与第二换热管组(5)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布气管(9)设置于第三腔室的中部,所述连通管(6)的输入端与第一换热管组(2)的输出端连通,所述连通管(6)的输出端与布气管(9)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布气管(9)的输出端设置有多组均布的出气孔(13),所述出气孔(13)位于布气管(9)的底端,所述排气管(11)设置于空腔的左端,所述排气管(11)的输入端伸入至第三腔室上部,所述填料层(10)设置于第三腔室内,所述填料层(10)位于布气管(9)的上部,所述喷淋管(7)固定设置于第三腔室的顶端内壁上,所述碱液加压泵(8)设置于第二腔室的底端内壁上,所述右部腔内设置有碱液,所述碱液加压泵(8)的输入端伸入至右部腔内底部,所述碱液加压泵(8)的输出端与喷淋管(7)的输入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换热箱(1)和第一换热管组(2),换热箱(1)内设置有空腔,第一换热管组(2)设置于空腔内,换热箱(1)的右端底部设置有进水管(3),进水管(3)的输出端与空腔连通,换热箱(1)的左端底部设置有进气管(4),进气管(4)的输出端与第一换热管组(2)的输入端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热管组(5)、连通管(6)、喷淋管(7)、碱液加压泵(8)、布气管(9)、填料层(10)、排气管(11)和回水管(12),所述空腔内自上而下设置有三组间隔横板,所述三组间隔横板自上而下将空腔分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间隔竖板,所述间隔竖板自左至右将第一腔室分为左部腔和右部腔,所述第二换热管组(5)设置于第三腔室的底端内壁上,所述第二换热管组(5)的输入端与第四腔室连通,所述回水管(12)设置于换热箱(1)的左部,所述回水管(12)的输入端与第二换热管组(5)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布气管(9)设置于第三腔室的中部,所述连通管(6)的输入端与第一换热管组(2)的输出端连通,所述连通管(6)的输出端与布气管(9)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布气管(9)的输出端设置有多组均布的出气孔(13),所述出气孔(13)位于布气管(9)的底端,所述排气管(11)设置于空腔的左端,所述排气管(11)的输入端伸入至第三腔室上部,所述填料层(10)设置于第三腔室内,所述填料层(10)位于布气管(9)的上部,所述喷淋管(7)固定设置于第三腔室的顶端内壁上,所述碱液加压泵(8)设置于第二腔室的底端内壁上,所述右部腔内设置有碱液,所述碱液加压泵(8)的输入端伸入至右部腔内底部,所述碱液加压泵(8)的输出端与喷淋管(7)的输入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贤成及晓军万大伟夏金辉李文良张云翔朱月林刘培栋田永振田浩韩玉骏李英桃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新启元能源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