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器上油气分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480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器上油气分离结构,包括缸体和伸缩柱,所述缸体固定在底座的顶部,且缸体的顶部通过第一螺栓固定有顶盖,所述伸缩柱贯穿顶盖与移动塞相连接,且伸缩柱的顶部和底座的底部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缸体的右侧设置有电动进油阀和电动进气阀,且电动进气阀设置在电动进油阀的下侧,所述伸缩柱内顶部的下侧通过连接柱与套筒相连接,该减震器上油气分离结构,打开电动进油阀后可向缸体内通油,打开电动进气阀后可向缸体内通气,此时移动架对缸体内的油和水起到分隔的作用,防止油的流动与气体产生泡沫而导致油液的流动性能下降,伸缩柱在伸缩的过程中可带动连接柱上下移动,套筒随之上下移动,可防止伸缩柱弯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器上油气分离结构
本技术涉及减震器相关
,具体为一种减震器上油气分离结构。
技术介绍
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减震器在减震缓冲过程中,油的流动与气体产生泡沫,导致油液的流动性能下降,影响减震效果,因此就需要使用到油气分离结构来改善减震器的减震效果。现有的油气分离结构分离完缸体内的油和水后,缸体内气压在变化的过程中可带动伸缩柱伸缩,而伸缩柱在伸缩的过程中易出现弯曲的现象,且该装置内部零件上下滑动的过程不够稳定,因此使用起来不够便捷,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器上油气分离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油气分离结构分离完缸体内的油和水后,缸体内气压在变化的过程中可带动伸缩柱伸缩,而伸缩柱在伸缩的过程中易出现弯曲的现象,且该装置内部零件上下滑动的过程不够稳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器上油气分离结构,包括缸体和伸缩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器上油气分离结构,包括缸体(1)和伸缩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固定在底座(2)的顶部,且缸体(1)的顶部通过第一螺栓(4)固定有顶盖(3),所述伸缩柱(5)贯穿顶盖(3)与移动塞(7)相连接,且伸缩柱(5)的顶部和底座(2)的底部均开设有安装孔(6),所述缸体(1)的右侧设置有电动进油阀(9)和电动进气阀(13),且电动进气阀(13)设置在电动进油阀(9)的下侧,同时缸体(1)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架(10),所述伸缩柱(5)内顶部的下侧通过连接柱(14)与套筒(16)相连接,且套筒(16)套放在缸体(1)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器上油气分离结构,包括缸体(1)和伸缩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固定在底座(2)的顶部,且缸体(1)的顶部通过第一螺栓(4)固定有顶盖(3),所述伸缩柱(5)贯穿顶盖(3)与移动塞(7)相连接,且伸缩柱(5)的顶部和底座(2)的底部均开设有安装孔(6),所述缸体(1)的右侧设置有电动进油阀(9)和电动进气阀(13),且电动进气阀(13)设置在电动进油阀(9)的下侧,同时缸体(1)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架(10),所述伸缩柱(5)内顶部的下侧通过连接柱(14)与套筒(16)相连接,且套筒(16)套放在缸体(1)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上油气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塞(7)通过第二螺栓(8)螺纹连接在伸缩柱(5)的底部,且移动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杨石达三蔡祥龙张璇石举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酷博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