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225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围护装置,用于土壤的围护,包括:钢结构圈梁,设置于所述土壤内且上表面与所述土壤的表面齐平,所述钢结构圈梁包括两个圆形的钢构件,两个所述钢构件同心设置;多个钢管桩,从两个钢构件之间伸入土壤内,并沿所述钢结构圈梁的环面排列以围合成一施工区;支撑环,位于所述施工区内且至少部分外壁与所述钢管桩的侧壁连接。通过支撑环有效地加固了施工区,提高了围护装置的稳定性。并且通过所述围护装置对土壤进行围护,以便于将土壤清除,解决了在开挖过程中挥发性污染物、有毒有害气体、含有污染物的土壤颗粒以及扬尘等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围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围护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场地污染问题逐步凸显,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以确保环境质量和人居健康。大体来说,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按照修复场址可以分为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是指不移动土壤,直接在污染场地就地修复的技术,常用的原位修复技术是通过向土壤注入淋洗剂进行化学修复,但是注入淋洗剂会产生新的污染源,而且还具有剂量不可控、养护时间长等缺点。异位修复技术是将土壤挖掘出来,在原场址范围内或经过运输后再进行治理,修复周期短,修复效果比原位修复更加可控,但是挖掘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对于大面积的土壤,挖掘、运输的造价较高。目前,异位修复技术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开挖方式,即根据挖掘范围使用挖掘机进行分层式大面积开挖,将指定区域的全部土壤一次或者分层挖走后,留下基坑等待回填或者搁置。这种开挖方式的开挖面积较大,对于开挖过程中的产生的挥发性污染物、有毒有害气体、含有污染物的土壤颗粒以及扬尘等难以控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围护装置,能够解决对土壤进行挖掘时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围护结构,用于土壤的围护,包括:钢结构圈梁,设置于所述土壤内且上表面与所述土壤的表面齐平,所述钢结构圈梁包括两个圆形的钢构件,两个所述钢构件同心设置;多个钢管桩,从两个钢构件之间伸入土壤内,并沿所述钢结构圈梁的环面排列以围合成一施工区;支撑环,位于所述施工区内且至少部分外壁与所述钢管桩的侧壁连接。可选的,所述支撑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环沿所述钢管桩的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可选的,所述支撑环由多个扇环围合而成,所述扇环的外壁与所述钢管桩的内壁贴合并固定,相邻扇环的端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置有一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固定于所述钢管桩的内壁上,且驱动件的两端与相邻扇环的端部连接以调节所述间隙的大小。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一千斤顶,所述千斤顶包括相连接的固定端及伸缩端,所述伸缩端能够相对所述固定端伸长或缩短,所述固定端及所述伸缩端分别连接相邻所述扇环的端部。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两个千斤顶,所述千斤顶包括相连接的固定端及伸缩端,所述伸缩端能够相对所述固定端伸长或缩短,两个所述千斤顶的固定端连接,两个所述千斤顶的伸缩端分别连接相邻所述扇环的端部。可选的,多个所述扇环的尺寸相同。可选的,所述围护装置还包括多个千斤顶,所述千斤顶包括相连接的固定端及伸缩端,所述伸缩端能够相对所述固定端伸长或缩短,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支撑环的外壁连接,所述伸缩端沿径向伸出以抵接所述钢管桩的侧壁。可选的,所述钢管桩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块挡板,相邻两个所述钢管桩上的挡板至少部分重合。可选的,所述钢管桩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块挡板,且位于所述钢管桩同侧的两块挡板相互平行,相邻两个钢管桩上的挡板对应搭接以围合成一浇筑区,所述浇筑区内浇筑有混凝土。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围护装置,用于土壤的围护,包括:钢结构圈梁,设置于所述土壤内且上表面与所述土壤的表面齐平,所述钢结构圈梁包括两个圆形的钢构件,两个所述钢构件同心设置;多个钢管桩,从两个钢构件之间伸入土壤内,并沿所述钢结构圈梁的环面排列以围合成一施工区;支撑环,位于所述施工区内且至少部分外壁与所述钢管桩的侧壁连接。通过支撑环有效地加固了施工区,提高了围护装置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围护装置对土壤进行围护,以便于将土壤清除,解决了在开挖过程中挥发性污染物、有毒有害气体、含有污染物的土壤颗粒以及扬尘等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围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钢管桩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围护结构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围护结构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土壤修复方法的步骤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0-钢结构圈梁;20-钢管桩;30-支撑环;200-挡板;扇环-300;千斤顶-3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围护结构,用于土壤的围护,包括:钢结构圈梁10,设置于所述土壤内且上表面与所述土壤的表面齐平,所述钢结构圈梁10包括两个圆形的钢构件,两个所述钢构件同心设置;多个钢管桩20,从两个钢构件之间伸入土壤内,并沿所述钢结构圈梁的环面排列以围合成一施工区;支撑环30,位于所述施工区内且至少部分外壁与所述钢管桩20的侧壁接触。具体的,所述钢结构圈梁10的直径可调,可根据土壤的面积进行设计,不仅能够限定出的被污染的土壤的位置,还能够对钢管桩20进行定位,便于将土壤围护起来。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结构圈梁10为环形,考虑到污染的扩散大多数呈放射性扩散,通过环形的钢结构圈梁10能够更好地限定出被污染的土壤的位置。当然,所述钢结构圈梁10也可以是其他规则形状,例如矩形,也可以是其他不规则形状,本申请对此不作任何限制。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结构圈梁10由两个钢构件构成,由于两个钢构件的直径不同,使得两个钢构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钢管桩20从所述间隙伸入所述土壤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钢管桩20同样呈环形设置,并围合成一圆柱形的施工区,所述施工区即为被污染的土壤的区域,即需要清理土壤的区域。所述钢管桩20的长度也是根据土壤的污染深度进行确定的。请继续参照图2,所述钢管桩20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块挡板200,且位于所述钢管桩20同侧的两块挡板200相互平行,相邻两个钢管桩20上的挡板200至少部分重合以围合成一浇筑区,所述浇筑区内浇筑有混凝土。所述挡板200用于钢管桩20之间的连接,防止施工区外土壤中的水穿过相邻钢管桩20之间的间隙进入所述施工区。本实施例中,每个钢管桩20上的挡板200为4块,两两对称设置于钢管桩20的两侧。相邻两个所述钢管桩20上的挡板200至少部分重合以使相邻两个钢管桩20上的挡板200和两个钢管桩20围合成一个浇筑区,所述浇筑区内可通过填充混凝土以对所述施工区进行加固。或者,所述钢管桩2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块挡板200,相邻两个所述钢管桩20上的挡板200至少部分重合。利用所述挡板防止施工区外土壤中的水穿过相邻钢管桩20之间的间隙进入所述施工区。请继续参照图1,所述支撑环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环30沿所述钢管桩20的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环30采用预应力钢环梁结构,通过等间距设置支撑环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围护装置,用于土壤的围护,其特征在于,包括:/n钢结构圈梁,设置于所述土壤内且上表面与所述土壤的表面齐平,所述钢结构圈梁包括两个圆形的钢构件,两个所述钢构件同心设置;/n多个钢管桩,从两个钢构件之间伸入土壤内,并沿所述钢结构圈梁的环面排列以围合成一施工区;/n支撑环,位于所述施工区内且至少部分外壁与所述钢管桩的侧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围护装置,用于土壤的围护,其特征在于,包括:
钢结构圈梁,设置于所述土壤内且上表面与所述土壤的表面齐平,所述钢结构圈梁包括两个圆形的钢构件,两个所述钢构件同心设置;
多个钢管桩,从两个钢构件之间伸入土壤内,并沿所述钢结构圈梁的环面排列以围合成一施工区;
支撑环,位于所述施工区内且至少部分外壁与所述钢管桩的侧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环沿所述钢管桩的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由多个扇环围合而成,所述扇环的外壁与所述钢管桩的内壁贴合并固定,相邻扇环的端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置有一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固定于所述钢管桩的内壁上,且驱动件的两端与相邻扇环的端部连接以调节所述间隙的大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一千斤顶,所述千斤顶包括相连接的固定端及伸缩端,所述伸缩端能够相对所述固定端伸长或缩短,所述固定端及所述伸缩端分别连接相邻所述扇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小强赵培朱建平赵琛夏建坤周云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