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载交通下平交路口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21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0
一种重载交通下平交路口路面结构,涉及城市道路设计技术领域,包括水泥稳定基层一、水泥稳定基层二、水泥混凝土面层、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合料层,水泥稳定基层一、水泥稳定基层二、水泥混凝土面层、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合料层依次从地基向路面有序排列,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合料层为细粒式橡胶沥青、细粒式碎石混合层,厚4cm,水泥混凝土面层为24cm厚水泥、碎石混合面层,平交路口路面长度100m范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平交路口路面使用,增强路面承载能力和耐久性,降低工程造价,节能环保,增加城市道路行车安全,防止车辙和路面裂缝,增强交叉路口路面平整度,使城市道路平整美观,行车更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载交通下平交路口路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城市道路设计
,具体的说是一种重载交通下平交路口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郊交通流量大,重载车辆多,城市道路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车辙,这种现象在红绿灯交叉路口尤为突出,其路面剪切破坏严重,给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现有常规设计结构如图3所示,从路面向地基依次设有4cm厚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8cm厚粗粒式沥青混合料层、三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由于其路面较厚的沥青混合料层的设置,当车辆在平交路口频繁刹车与起步时,对路面的冲击力很大,沥青层铺筑厚度过厚,容易形成严重车辙。尤其在炎热的夏天,软化的沥青使得红绿灯路口路面出现推移、车辙、油包等路面损坏,重载车辆放出的刹车水轻易渗入沥青混合料层,对路面浸泡,破坏路面强度。长期以往,严重缩短路口路面使用年限,既对城市形象造成影响,也对行车安全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重载交通下平交路口路面结构,以实现道路路面的防水、防开裂,减轻车辙,提高道路承载能力,增加耐久性,降低建筑造价,强化城市道路的美观性,确保道路行车安全。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包括水泥稳定基层一、水泥稳定基层二、水泥混凝土面层、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合料层,所述水泥稳定基层一、水泥稳定基层二、水泥混凝土面层、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合料层依次从地基向路面有序排列,所述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合料层为细粒式橡胶沥青、碎石混合层,厚度为4cm,水泥混凝土面层为24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层。进一步的,所述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合料层、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之间设有粘层油,所述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水泥混凝土面层之间设有粘层油。进一步的,所述水泥稳定基层一、水泥稳定基层二分别为18cm厚水泥稳定基层。进一步的,所述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为1cm厚橡胶沥青、碎石同步混合封层。进一步的,所述平交路口路面长度W为100m范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将现有技术中的第三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8cm厚粗粒式沥青混合料AC-25取消,更换为24cm水泥混凝土面层和1cm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强化了路基的强度,将路面4cm厚细粒式沥青混合料改为4cm厚橡胶沥青混合料,调整了路面硬度,且只在平交路口100m行车道范围进行局部改进,具有以下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将现有技术中的第三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8cm厚粗粒式沥青混合料AC-25取消,更换为24cm水泥混凝土面层和1cm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强化了路基的强度,将路面4cm厚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改为4cm厚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合料层,减小了沥青混合料层的厚度,且只在平交路口100m行车道范围进行局部改进,具有以下优点:①、增强路面承载能力。在平交路口100m范围内将常规结构层的18cm水泥碎石稳定基层改为24cm厚水泥稳定基层,其抗折强度不低于5.0MPa,增强了路口路面的承载力和抗剪强度。②、增加耐久性。改进后的结构层增加了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使路面防水、抗车辙、抗裂性能及结构层之间的粘结力增强,同时,橡胶沥青混合料面层能有效阻止刹车水和雨水渗入路面,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和维护周期。③、降低造价。改进后的结构层取消了常规路面结构8cm粗粒式沥青层和一层粘层油,在提高路面使用性能的同时,有效降低造价,也符合现阶段提倡的“强基薄面”的道路设计理念,同时还实现废旧轮胎的利用,有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④、增加城市道路的美观性和行车安全。改进后的结构层有效防止车辙和路面裂缝,增强了交叉路口路面的平整度,使城市道路更加平整美观,行车更加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是图1的路面状态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泥稳定基层一,2、水泥稳定基层二,3、水泥混凝土面层,4、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5、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合料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水泥稳定基层一1、水泥稳定基层二2、水泥混凝土面层3、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4、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合料层5,所述水泥稳定基层一1、水泥稳定基层二2、水泥混凝土面层3、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4、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合料层5依次从地基向路面有序排列,所述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合料层5为细粒式橡胶沥青、细粒式碎石混合层,厚度为4cm,水泥混凝土面层3为24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层。24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层3增强了路口路面的承载力和抗剪强度,4cm厚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合料层5有效防止刹车水和雨水渗入路面。所述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合料层5、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4之间设有粘层油,所述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4、水泥混凝土面层3之间设有粘层油,使得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合料层5、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4、水泥混凝土面层3之间粘接牢固、平稳过渡。所述水泥稳定基层一1、水泥稳定基层二2分别为18cm厚、水泥剂量为5%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可有效保证地基的坚实、稳固,增强路面承载能力。所述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4为1cm厚橡胶沥青、碎石同步混合封层,增强了路面防水、抗车辙、抗裂性能及结构层之间的粘结力。由于废旧轮胎中的橡胶粉具有较强的弹性、韧性和耐磨性,加到沥青中后可以增加沥青的柔性和粘结性,提高沥青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本申请将橡胶粉与沥青加工成橡胶沥青用于同步碎石封层,将水泥混凝土面层与上层沥青混合料面层粘结成一个整体,起到减小新建路面厚度,提高路面使用寿命,缓解旧路面反射裂缝发生的作用。施工中,采用40目胶粉,掺量为18%,反应温度为180~190℃,反应时间为45min到1h之间制备的橡胶沥青性能较好。该层由同步碎石封层车完成,要求撒布碎石要均匀。所述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合料层5为橡胶沥青和碎石制备而成的混合料。施工中,宜采用40目胶粉,掺量为22.9%,180~190℃的反应温度,45min到1h之间的反应时间来制备橡胶沥青。在马歇尔试件制作试验过程中,拌和温度和击实温度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都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在橡胶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的温度也应有所提高,建议马歇尔击实温度控制在170℃。通过配合比设计和试验段的摊铺、检测,确定连续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级配的最佳油石比为7.8%;间断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级配的最佳油石比为6.8%。确定连续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和间断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类型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为1.22。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碾压工艺为:先用双钢轮轻振紧跟摊铺机碾压二遍,然后重振碾压二遍,待路表温度在100℃左右再用胶轮压路机复压四遍,最后用双钢轮压路机进行表面收光。橡胶沥青混合料作为沥青混合料新工艺,主要利用由废旧轮胎胶粉加工生产的沥青制作混合料,不仅可以实现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以及疲劳耐久性等路用性能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实现废旧轮胎的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载交通下平交路口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稳定基层一(1)、水泥稳定基层二(2)、水泥混凝土面层(3)、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4)、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合料层(5),所述水泥稳定基层一(1)、水泥稳定基层二(2)、水泥混凝土面层(3)、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4)、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合料层(5)依次从地基向路面有序排列,所述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合料层(5)为细粒式橡胶沥青、碎石混合层,厚度为4cm,水泥混凝土面层(3)为24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载交通下平交路口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稳定基层一(1)、水泥稳定基层二(2)、水泥混凝土面层(3)、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4)、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合料层(5),所述水泥稳定基层一(1)、水泥稳定基层二(2)、水泥混凝土面层(3)、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4)、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合料层(5)依次从地基向路面有序排列,所述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合料层(5)为细粒式橡胶沥青、碎石混合层,厚度为4cm,水泥混凝土面层(3)为24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交通下平交路口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合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徐森林毛志良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