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高架匝道交叉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138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高架匝道交叉口结构,包括下高架匝道、第一方向地面道路和第二方向地面道路,第一方向地面道路和第二方向地面道路交汇形成交叉口,下高架匝道设置于第二方向地面道路的行车方向右侧,第一方向道路在交叉口内设置有用于直行的下穿通道,第二方向地面道路在交叉口内设置有禁止左转的隔离件,第二方向地面道路在交叉口外设置有掉头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二方向地面道路上设置用于禁止左转的隔离件,并在交叉口外设置掉头处,通过远离交叉口的掉头处实现左转功能,从而减少了下高架左转车流与地面车流在交叉口内的挤塞。此外,通过在第一方向地面道路上设置下穿通道,使得该交叉口可以不采用信号灯控制,提高了通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高架匝道交叉口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交通
,尤其涉及一种下高架匝道交叉口结构。
技术介绍
高架通过出入口匝道与地面道路连接,进行交通转换。为了便于交通转换,出入口匝道往往布设于距离地面交叉口较近的位置。而下高架处是常常发生交通拥堵的地段,其原因在于,高架上下来的交通转向需求较高,下高架的左转车流与地面交通的右转车流相互影响,但由于下匝道距离交叉口较近,交织段长度不足,再加上交叉口处的信号灯限制,因此下匝道车流往往会排队至主线,影响主线的通行。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下高架的车流与地面车流的交织冲突问题,专利CN201220504614.X公开了一种交叉口高架系统,其高架道路在横向地面道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匝道,所述每对匝道包括左侧入口匝道和右侧出口匝道,所述每条左侧入口匝道连接相对应的高架道路,所述每条右侧出口匝道连接相对应的高架道路,所述每条左侧入口匝道、右侧出口匝道分别位于相邻的两条地面车道之间。这种方式需要提前设计,如果高架匝道已经建好,则需要拓宽高架匝道的一侧增设地面车道。而现有大部分匝道都设置于地面车道右侧,道路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高架匝道交叉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高架匝道(1)、第一方向地面道路(2)和第二方向地面道路(3),所述第一方向地面道路(2)和第二方向地面道路(3)交汇形成交叉口(4),所述下高架匝道(1)设置于所述第二方向地面道路(3)的行车方向右侧,所述第一方向地面道路(2)在所述交叉口(4)内设置有用于直行的下穿通道(21),所述第二方向地面道路(3)在所述交叉口(4)内设置有用于禁止左转的隔离件(31),所述第二方向地面道路在所述交叉口(4)外设置有掉头处(31a)。/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高架匝道交叉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高架匝道(1)、第一方向地面道路(2)和第二方向地面道路(3),所述第一方向地面道路(2)和第二方向地面道路(3)交汇形成交叉口(4),所述下高架匝道(1)设置于所述第二方向地面道路(3)的行车方向右侧,所述第一方向地面道路(2)在所述交叉口(4)内设置有用于直行的下穿通道(21),所述第二方向地面道路(3)在所述交叉口(4)内设置有用于禁止左转的隔离件(31),所述第二方向地面道路在所述交叉口(4)外设置有掉头处(31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高架匝道交叉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31)为隔离带、绿化带或交通标志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高架匝道交叉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31)为隔离带,所述隔离带在所述交叉口(4)外设置有掉头口。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红沈学芳王健潘晓玮王志红郭红敏周晨希陈晨
申请(专利权)人: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