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高架匝道交叉口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交通
,尤其涉及一种下高架匝道交叉口结构。
技术介绍
高架通过出入口匝道与地面道路连接,进行交通转换。为了便于交通转换,出入口匝道往往布设于距离地面交叉口较近的位置。而下高架处是常常发生交通拥堵的地段,其原因在于,高架上下来的交通转向需求较高,下高架的左转车流与地面交通的右转车流相互影响,但由于下匝道距离交叉口较近,交织段长度不足,再加上交叉口处的信号灯限制,因此下匝道车流往往会排队至主线,影响主线的通行。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下高架的车流与地面车流的交织冲突问题,专利CN201220504614.X公开了一种交叉口高架系统,其高架道路在横向地面道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匝道,所述每对匝道包括左侧入口匝道和右侧出口匝道,所述每条左侧入口匝道连接相对应的高架道路,所述每条右侧出口匝道连接相对应的高架道路,所述每条左侧入口匝道、右侧出口匝道分别位于相邻的两条地面车道之间。这种方式需要提前设计,如果高架匝道已经建好,则需要拓宽高架匝道的一侧增设地面车道。而现有大部分匝道都设置于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高架匝道交叉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高架匝道(1)、第一方向地面道路(2)和第二方向地面道路(3),所述第一方向地面道路(2)和第二方向地面道路(3)交汇形成交叉口(4),所述下高架匝道(1)设置于所述第二方向地面道路(3)的行车方向右侧,所述第一方向地面道路(2)在所述交叉口(4)内设置有用于直行的下穿通道(21),所述第二方向地面道路(3)在所述交叉口(4)内设置有用于禁止左转的隔离件(31),所述第二方向地面道路在所述交叉口(4)外设置有掉头处(31a)。/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高架匝道交叉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高架匝道(1)、第一方向地面道路(2)和第二方向地面道路(3),所述第一方向地面道路(2)和第二方向地面道路(3)交汇形成交叉口(4),所述下高架匝道(1)设置于所述第二方向地面道路(3)的行车方向右侧,所述第一方向地面道路(2)在所述交叉口(4)内设置有用于直行的下穿通道(21),所述第二方向地面道路(3)在所述交叉口(4)内设置有用于禁止左转的隔离件(31),所述第二方向地面道路在所述交叉口(4)外设置有掉头处(31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高架匝道交叉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31)为隔离带、绿化带或交通标志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高架匝道交叉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31)为隔离带,所述隔离带在所述交叉口(4)外设置有掉头口。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红,沈学芳,王健,潘晓玮,王志红,郭红敏,周晨希,陈晨,
申请(专利权)人: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