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模块装配式电梯井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057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模块装配式电梯井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竖向安装有多个、向上层层装配的钢结构模块,所述钢结构模块包括:多根竖向设置于所述底座承载面上的钢柱;多根连接于相邻所述钢柱之间的横梁;设置于所述钢柱和所述横梁的之间处、用于对所述钢柱和所述横梁进行紧固连接的连接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机构的底部与所述钢柱的顶部之间处、用于对所述钢柱进行固定连接的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自重较轻、强度高以及施工安装简便的效果,从而可以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该电梯井道利用钢结构进行安装,在对电梯井道进行拆卸时,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从而可以起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模块装配式电梯井道
本技术涉及电梯设施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模块装配式电梯井道。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具体表现为追求舒服的居住环境与便利的交通。尤其是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居民出行在得到良好的陆地公共交通设施服务的同时,也希望得到更加便利的垂直交通工具,电梯作为一种垂直交通工具,其取代了楼梯成为高层建筑垂直运输的必须设施,能够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提供便利。而电梯井道作为电梯轿厢支撑和导向的作用,所以对于电梯井道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现有的公开号为CN106892315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框架装配式外加电梯井道,包括多个框架节,所述每个框架节均为矩形框架,其内部空间与电梯轿厢相匹配;每个框架节截面形状相同,并在端面处以灌浆方式相互连接,形成所需高度的电梯井道;所述框架节通过附着桁架连接到建筑物上,确保所述电梯井道的稳固。本现有技术将外加电梯井道分解成多个框架结,使其可在工厂内制作成型,再到现场通过压力灌注高强砂浆或螺栓快速连接,具有构造简单、组装方便、连接可靠、成本低廉等特点,可充分满足外架电梯安装的需求。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电梯井道在现场进行作业时还需要浇灌混凝土和框架构件进行组合形成混凝土预制构件,该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自重较大,不但加重现场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在对电梯井道进行拆卸时,会产生很多建筑垃圾,容易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全模块装配式电梯井道,具有自重较轻、强度高以及施工安装简便的效果,从而可以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该电梯井道利用钢结构进行安装,在对电梯井道进行拆卸时,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从而可以起到节能环保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全模块装配式电梯井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竖向安装有多个、向上层层装配的钢结构模块,所述钢结构模块包括:多根竖向设置于所述底座承载面上的钢柱;多根连接于相邻所述钢柱之间的横梁;设置于所述钢柱和所述横梁的之间处、用于对所述钢柱和所述横梁进行紧固连接的连接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机构的底部与所述钢柱的顶部之间处、用于对所述钢柱进行固定连接的固定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机构和固定组件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使得钢柱和横梁相互固定连接而形成钢结构模块,从而使得该电梯井道具有自重较轻、强度高以及施工安装简便的效果,进而可以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在对电梯井道进行拆卸时,不但拆卸方便快捷,而且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从而可以起到节能环保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钢柱顶部上的连接块;多个开设于该连接块上的连接槽;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的燕尾块;呈对称设置于所述横梁的两端上、与所述连接槽相配合的限位块;开设于所述限位块上、与所述燕尾块相配合的燕尾槽;设置于所述连接块上用于对所述横梁进行固定限位的限位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块的顶部与所述钢柱的底部之间处、用于对所述钢柱连接在所述连接块顶部上的连接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块上的连接槽,可以便于对限位块进行固定限位;而通过设置燕尾块与燕尾槽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便于对限位块进行进一步限位,从而可以对横梁起到固定限位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盖合于所述连接块上的连接套;多个开设于所述连接套上、与所述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槽;多个贯穿于所述连接套上的第一圆孔;开设于所述连接块上、与所述第一圆孔相对应的第一螺纹孔以及穿过所述第一圆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套和螺栓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使得连接套稳固盖合在连接块上,从而使得横梁可以稳固固定在连接块上。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块顶部上的第一螺杆;贯穿于所述连接套上、与所述第一螺杆相配合的第二圆孔以及开设于所述钢柱朝向所述连接块一端上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螺杆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螺杆和第二螺纹孔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便于将钢柱通过第二螺纹孔旋扭进该第一螺杆内,从而可以将钢柱稳固固定在连接块上。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钢柱顶部上的固定板;多个贯穿于所述固定板上的第三圆孔;开设于连接块的底部、与所述固定板相配合的固定槽;多个设置于所述固定槽上、与所述第三圆孔相配合的第二螺杆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螺杆上、与所述第二螺杆螺纹连接的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板、第二螺杆以及螺母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便于将钢柱与连接块固定连接在一起。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多个定位槽,所述连接套朝向所述连接块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定位槽和定位块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便于对定位套起到定位和导向的作用,从而可以使得连接套更加有效的盖合在连接块上。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钢柱和所述横梁之间处安装有支撑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杆,可以便于对横梁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从而增加横梁的承载力。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钢柱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强筋,可以增加钢柱和底座之间的强度,从而使得钢柱更加稳固地固定在底座上。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连接机构和固定组件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使得钢柱和横梁相互固定连接而形成钢结构模块,从而使得该电梯井道具有自重较轻、强度高以及施工安装简便的效果,进而可以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在对电梯井道进行拆卸时,不但拆卸方便快捷,而且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从而可以起到节能环保的效果;2.通过设置定位槽和定位块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便于对定位套起到定位和导向的作用,从而可以使得连接套更加有效的盖合在连接块上;3.通过设置加强筋,可以增加钢柱和底座之间的强度,从而使得钢柱更加稳固地固定在底座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全模块装配式电梯井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连接机构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固定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中,1、底座;2、钢柱;21、第二螺纹孔;22、固定板;221、第三圆孔;3、横梁;31、限位块;32、燕尾槽;4、连接块;41、连接槽;42、燕尾块;43、第一螺纹孔;44、第一螺杆;45、固定槽;46、第二螺杆;47、定位槽;5、连接套;51、限位槽;52、第一圆孔;53、第二圆孔;54、定位块;6、螺栓;7、螺母;8、支撑杆;9、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模块装配式电梯井道,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竖向安装有多个、向上层层装配的钢结构模块,所述钢结构模块包括:多根竖向设置于所述底座(1)承载面上的钢柱(2);多根连接于相邻所述钢柱(2)之间的横梁(3);设置于所述钢柱(2)和所述横梁(3)的之间处、用于对所述钢柱(2)和所述横梁(3)进行紧固连接的连接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机构的底部与所述钢柱(2)的顶部之间处、用于对所述钢柱(2)进行固定连接的固定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模块装配式电梯井道,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竖向安装有多个、向上层层装配的钢结构模块,所述钢结构模块包括:多根竖向设置于所述底座(1)承载面上的钢柱(2);多根连接于相邻所述钢柱(2)之间的横梁(3);设置于所述钢柱(2)和所述横梁(3)的之间处、用于对所述钢柱(2)和所述横梁(3)进行紧固连接的连接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机构的底部与所述钢柱(2)的顶部之间处、用于对所述钢柱(2)进行固定连接的固定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模块装配式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钢柱(2)顶部上的连接块(4);多个开设于该连接块(4)上的连接槽(41);设置于所述连接槽(41)内的燕尾块(42);呈对称设置于所述横梁(3)的两端上、与所述连接槽(41)相配合的限位块(31);开设于所述限位块(31)上、与所述燕尾块(42)相配合的燕尾槽(32);设置于所述连接块(4)上用于对所述横梁(3)进行固定限位的限位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块(4)的顶部与所述钢柱(2)的底部之间处、用于对所述钢柱(2)连接在所述连接块(4)顶部上的连接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模块装配式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盖合于所述连接块(4)上的连接套(5);多个开设于所述连接套(5)上、与所述限位块(31)相配合的限位槽(51);多个贯穿于所述连接套(5)上的第一圆孔(52);开设于所述连接块(4)上、与所述第一圆孔(52)相对应的第一螺纹孔(43)以及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斌吴青峰吴会金高志毅钟海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金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