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底坑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056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底坑电梯,包括井道框架、位于所述井道框架内的轿厢、驱动所述轿厢上下运动的曳引机、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装置、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限速装置以及用于安全检修的维修安全装置;所述轿厢通过钢带与所述曳引机及对重装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无底坑电梯,通过底坑框架和动力框架的设置,容置了曳引机、限速装置等,节约了电梯的安装空间,无须挖坑设置底坑,也无须设置专用的机房,节约人力物力成本,且扩大了电梯的应用范围,对于一些不能挖坑的场所也能够适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底坑电梯
本技术涉及电梯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无底坑电梯。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梯一般均需要设置底坑,还需要在专门的建筑内设置井道,占用了较大的建筑面积,对于一些室外电梯而言,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井道,如钢材等,虽然钢材的承重能力满足电梯承载能力的需求,然而,钢材加工困难,受到目前工艺条件的限制,无法将其做的很长且运输困难,因此限制了该种电梯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这种电梯井道安装过程繁琐,需要设置很多的螺钉,才能实现装配,安装成本高,且还需要在地面挖坑,用以设置安全装置并进行维修等,费时费力,且对于一些地下埋有水管、线路等场所不能挖坑的场所而言,则不能安装电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底坑电梯,安装方便快捷,且无须设置底坑,应用广泛。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底坑电梯,包括井道框架、位于所述井道框架内的轿厢、驱动所述轿厢上下运动的曳引机、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装置、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限速装置以及用于安全检修的维修安全装置;r>所述井道框架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底坑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井道框架、位于所述井道框架内的轿厢、驱动所述轿厢上下运动的曳引机、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装置、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限速装置以及用于安全检修的维修安全装置;/n所述井道框架包括支撑柱、与所述支撑柱相连接的连接件、与所述连接件相连接的横梁、嵌入所述横梁及连接件之间的面板、位于所述支撑柱底部的底坑框架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柱顶部的动力框架,所述轿厢在所述动力框架与底坑框架之间运行;/n所述支撑柱由若干相互连接的支撑单元构成,所述连接件由若干相互连接的连接单元构成,相邻所述支撑单元连接处与相邻所述连接单元连接处相互错开;/n所述轿厢通过钢带与所述曳引机及对重装置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底坑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井道框架、位于所述井道框架内的轿厢、驱动所述轿厢上下运动的曳引机、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装置、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限速装置以及用于安全检修的维修安全装置;
所述井道框架包括支撑柱、与所述支撑柱相连接的连接件、与所述连接件相连接的横梁、嵌入所述横梁及连接件之间的面板、位于所述支撑柱底部的底坑框架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柱顶部的动力框架,所述轿厢在所述动力框架与底坑框架之间运行;
所述支撑柱由若干相互连接的支撑单元构成,所述连接件由若干相互连接的连接单元构成,相邻所述支撑单元连接处与相邻所述连接单元连接处相互错开;
所述轿厢通过钢带与所述曳引机及对重装置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底坑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内部设有若干加强筋;
所述支撑柱上两个相互垂直的端面上还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分布于所述支撑柱的整个长度方向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底坑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嵌入所述支撑柱内的第一连接件和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凸起、卡槽和限位件,所述凸起、卡槽以及限位件均分布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整个长度方向上;
所述凸起嵌入所述安装槽内部;
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部设有卡件,所述卡件与所述卡槽相互卡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底坑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坑框架包括位于相邻所述支撑柱之间的底部支撑梁以及位于所述相邻所述支撑柱之间的安装梁;
所述底部支撑梁与所述安装梁均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支撑柱相连接;
所述安装梁位于所述底部支撑梁的上方,且轿厢的最低高度不低于所述安装梁的高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底坑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框架包括位于相邻所述支撑柱之间的顶部支撑梁以及位于所述相邻所述支撑柱之间的限位梁;
所述顶部支撑梁与所述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伦悦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高明区安承升降装备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