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无底坑电梯的安全维修装置,包括井道框架、位于所述井道框架内的轿厢、驱动所述轿厢上下运动的曳引机、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装置、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限速装置以及用于安全检修的维修安全装置;所述维修安全装置包括位于所述轿厢顶部的顶部安全装置和位于所述井道框架底部的底部安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无底坑电梯的安全维修装置,通过所述安全检修装置的设置,在不影响电梯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还可以对电梯进行正常检修,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以及维护人员的安全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无底坑电梯的安全维修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无底坑电梯的安全维修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梯一般均需要设置底坑和机房,需要在底坑和机房中安装安全检修装置等设备,设置电梯底坑,需要在地面挖坑,费时费力的同时,对于一些地下埋有水管、线路等应用场所而言,就限制了电梯的设置,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基于此,有人提出了一种无底坑电梯,即通过金属材料在井道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一个狭小的空间,用于安装检修设备,虽然解决了电梯的应用问题,但是,由于井道底部和顶部的空间狭小,工作人员检修时,若电梯故障上行或下行,就会挤压到工作人员,给工作人员带来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无底坑电梯的安全维修装置,实现了无底坑电梯的安全检修,保证检修人员的安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无底坑电梯的安全维修装置,包括井道框架、位于所述井道框架内的轿厢、驱动所述轿厢上下运动的曳引机、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装置、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限速装置以及用于安全检修的维修安全装置;所述维修安全装置包括位于所述轿厢顶部的顶部安全装置和位于所述井道框架底部的底部安全装置。优选地,所述井道框架包括支撑柱、与所述支撑柱相连接的连接件、与所述连接件相连接的横梁、嵌入所述横梁及连接件之间的面板、位于所述支撑柱底部的底坑框架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柱顶部的动力框架。优选地,所述顶部安全装置包括与所述轿厢顶部可旋转连接的旋转杆和与所述曳引机电连接的安全开关。优选地,检修时所述旋转杆竖起,所述旋转杆与所述支撑柱相互平行,所述安全开关断电;所述旋转杆的长度大于动力框架的高度。优选地,放下所述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与所述支撑柱相互垂直,所述旋转杆压紧所述安全开关,所述安全开关通电。优选地,所述底部安全装置包括固定杆、与所述固定杆相连接的铰接件以及与所述铰接件相互铰接的限位杆。优选地,所述限速装置与所述轿厢相连接,其包括限速器、与所述限速器相连接的限速滑块以及与所述限速滑块相匹配的限速轨道;电梯正常运行时,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限速轨道与井道框架之间,所述限位杆、铰接件与限速轨道位于一个平面内。优选地,检修时,所述铰接件放松,往靠近所述轿厢的方向旋转,并带动所述限位杆往靠近所述轿厢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轿厢的正下方。优选地,所述旋转杆的顶部还设有顶部弹性部件;所述限位杆的顶部还设有底部弹性部件。优选地,还包括缓冲器,所述缓冲器位于所述轿厢的底部,其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底坑框架的高度。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无底坑电梯的安全维修装置,通过所述安全检修装置的设置,在不影响电梯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还可以对电梯进行正常检修,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以及维护人员的安全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无底坑电梯的安全维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用于无底坑电梯的安全维修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用于无底坑电梯的安全维修装置的井道框架的布局分解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用于无底坑电梯的安全维修装置的对重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用于无底坑电梯的安全维修装置的顶部安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用于无底坑电梯的安全维修装置的底部安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技术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技术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定。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无底坑电梯的安全维修装置,包括井道框架1、位于所述井道框架1内的轿厢2、驱动所述轿厢2上下运动的曳引机3、与所述轿厢2相连接的对重装置4、与所述轿厢2相连接的限速装置5以及用于安全检修的维修安全装置6;所述维修安全装置6包括位于所述轿厢2顶部的顶部安全装置61和位于所述井道框架1底部的底部安全装置62。如图3所示,所述井道框架1包括支撑柱11、与所述支撑柱11相连接的连接件12、与所述连接件12相连接的横梁13、嵌入所述横梁13及连接件12之间的面板14、位于所述支撑柱11底部的底坑框架15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柱11顶部的动力框架16,所述轿厢2在所述动力框架16与底坑框架15之间运行;所述支撑柱11由若干相互连接的支撑单元构成,所述连接件12由若干相互连接的连接单元构成,相邻所述支撑单元连接处与相邻所述连接单元连接处相互错开;所述轿厢2通过钢带7与所述曳引机3及对重装置4相连接。所述横梁连接相邻所述支撑柱,其与所述支撑柱相互拼接,构成井道框架的主体结构,所述面板嵌入相邻所述支撑柱和横梁之间,用于保护井道框架内部部件。所述底坑框架15位于所述支撑柱11底部,其用于安装维修安全装置6、检修装置等,其包括位于相邻所述支撑柱11之间的底部支撑梁151以及位于所述相邻所述支撑柱11之间的安装梁152,所述安装梁152位于所述底部支撑梁151的上方,且轿厢2的最低高度不低于所述安装梁152的高度,使得轿厢2与地面之间设有一定的高度,防止雨水等进入到轿厢2内部,影响电梯轿厢的正常使用。所述安装梁152用于安装电梯检修装置,其将电梯检修装置抬高到一定的高度,防止雨水等浸入电梯检修装置内部,影响其可靠性。所述动力框架16位于所述支撑柱11的顶部,用于安装电梯的曳引机3、限速装置5等装置。所述动力框架16包括位于相邻所述支撑柱11之间的顶部支撑梁161以及位于所述相邻所述支撑柱11之间的限位梁162,所述限位梁162位于所述顶部支撑梁161的下方,电梯轿厢2的最高高度小于所述限位梁162的高度,保证电梯轿厢始终在所述动力框架16与底坑框架15之间运行。所述轿厢2在所述底坑框架15与所述动力框架16之间运动,其通过钢带7与所述曳引机3及对重装置4相连接,通过曳引机3驱动所述轿厢2上下运动,从而实现所述轿厢2承载用户的能力。所述曳引机3安装于所述动力框架16内部,用于驱动所述轿厢2上下运动,其上设有驱动轴,所述钢带7缠绕于所述驱动轴上,故所述驱动轴转动过程中,带动所述钢带7一起运动,从而实现所述曳引机3驱动所述轿厢2运动的功能。如图4所示,所述对重装置4用于减轻所述曳引机3的驱动力,节约能源,其包括导向轨41、沿所述导向轨41运动的对重块42、与所述对重块42相连接的对重滚轮43以及与所述导向轨41相匹配的导向块44,所述导向轨41与所述支撑柱11相互平行,其数量为两个,便于所述对重块42在两个所述导向轨41之间运动,所述对重块42通过所述对重滚轮43与所述钢带7相连接,便于实现其与所述轿厢2之间的联动关系,所述导向块44固定于所述对重块4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无底坑电梯的安全维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井道框架、位于所述井道框架内的轿厢、驱动所述轿厢上下运动的曳引机、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装置、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限速装置以及用于安全检修的维修安全装置;/n所述维修安全装置包括位于所述轿厢顶部的顶部安全装置和位于所述井道框架底部的底部安全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底坑电梯的安全维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井道框架、位于所述井道框架内的轿厢、驱动所述轿厢上下运动的曳引机、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装置、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限速装置以及用于安全检修的维修安全装置;
所述维修安全装置包括位于所述轿厢顶部的顶部安全装置和位于所述井道框架底部的底部安全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底坑电梯的安全维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框架包括支撑柱、与所述支撑柱相连接的连接件、与所述连接件相连接的横梁、嵌入所述横梁及连接件之间的面板、位于所述支撑柱底部的底坑框架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柱顶部的动力框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无底坑电梯的安全维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安全装置包括与所述轿厢顶部可旋转连接的旋转杆和与所述曳引机电连接的安全开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无底坑电梯的安全维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检修时所述旋转杆竖起,所述旋转杆与所述支撑柱相互平行,所述安全开关断电;
所述旋转杆的长度大于动力框架的高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无底坑电梯的安全维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放下所述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与所述支撑柱相互垂直,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伦悦,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高明区安承升降装备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