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机房电梯承重梁结构,包括主梁和底托,主梁由相离设置的两组结构构成,底托垂直固设于主梁的端部下表面,其两端从主梁的两侧伸出,底托的端部垂直固设有连接板;主梁的上部固设有主机连接托板和抬高座,二者均架设于主梁的两组结构之间,抬高座的上部设有对重绳头吊板,吊板上设有若干绳头孔。该种无机房电梯承重梁结构,主梁的一端伸入门机对面的墙体内,承载主梁的底托槽钢伸入门机侧面的墙体内,将门机所在侧的顶端空间空出来,供轿厢门机位移,防止承重梁与门机发生碰撞,降低电梯的安装高度,在绳头吊板的下部设置有抬高座,使得绳头的下端能够高于底托的底端,防止轿厢的上端与绳头的底端发生碰撞,节省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机房电梯承重梁结构
本技术属于电梯
,特别是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承重梁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目前市面大部分无机房承重梁均采用两头入墙结构,此种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但占其对顶层空间要求较高,且承重梁与门机容易发生碰撞,在一些尺寸比较紧张的安装现场,安装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承重梁结构,此种电梯承重梁结构可以压缩顶层空间的要求,并且有效地防止了门机与承重梁投影干涉的情况。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承重梁结构,包括主梁和底托,所述主梁由相离设置的两组结构构成,二组结构间平行对称,所述底托垂直固设于主梁的端部下表面,其两端从主梁的两侧伸出,所述底托的端部垂直固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主梁的上部固设有主机连接托板和抬高座,二者均架设于主梁的两组结构之间,所述托板与底托的位置相对,所述抬高座的上部设有对重绳头吊板,所述吊板上设有若干绳头孔。进一步地,组成所述主梁的两组结构均为U形的槽钢,槽钢槽口内设有若干加强用竖直筋板。进一步地,所述底托包括相离设置的两个U形的槽钢,二组槽钢间平行对称,槽钢槽口内设有若干加强用竖直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筋板与组成托板的两槽钢位置相对,所述加强筋与组成主梁的两槽钢位置相对。进一步地,所述抬高座包括相离设置的两个U形的槽钢,二组槽钢间平行对称,分别固设于组成主梁的两槽钢上部。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的两侧固设有竖直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为L形钢板。进一步地,所述绳头孔的排列方向相对于主梁的长度方向呈倾斜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无机房电梯承重梁结构,主梁的一端伸入门机对面的墙体内,承载主梁的底托槽钢伸入门机侧面的墙体内,将门机所在侧的顶端空间空出来,供轿厢门机位移,防止承重梁与门机发生碰撞,降低电梯的安装高度。(2)该无机房电梯承重梁结构,在绳头吊板的下部设置有抬高座,使得绳头的下端能够高于底托的底端,防止轿厢的上端与绳头的底端发生碰撞,节省空间。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承重梁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承重梁结构装配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梁;11-筋板;2-底托;21-加强筋;3-连接板;31-连接孔;4-定位板;5-托板;6-抬高座;7-吊板;71-绳头孔;8-通孔;101-绳头;102-导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图2所示,一种无机房电梯承重梁结构,包括主梁1和底托2,主梁1由相离设置的两组U形的槽钢构成,二组U形的槽钢间平行对称,槽口位置相背,底托2由相离设置的两个U形的槽钢构成,二组U形的槽钢间平行对称,垂直焊接于主梁1的端部下表面,其长度大于主梁1宽度,底托2的两端从主梁1的两侧伸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增加组成底托2的槽钢数量来进一步增强底托2的强度;为增加主梁1和底托2的强度,构成主梁1和底托2的槽钢槽口内分别设有竖直的筋板11和加强筋21,其中,主梁1内的筋板11与组成托板5的两槽钢位置相对,托板5内的加强筋21与组成主梁1的两槽钢位置相对,筋板11和加强筋2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加;用于和轿厢导轨102装配固定的连接板3焊接于底托2的其中一端,该连接板3跨设于底托2两槽钢之间,连接板3的中部竖直设有两排连接孔31,连接孔31的两侧固设有竖直的定位板4,所述定位板4为L形钢板,该钢板的弯折端通过螺杆和螺母装配固定于连接板3,定位板4用于将导轨102夹持其中,防止导轨102和连接板3间发生晃动;主梁1的上部焊接有两块主机连接托板5和两组抬高座6,两块托板5分别架设于主梁1的两组槽钢之间,与底托2的位置相对,用于平衡主梁1两端的受力,两块托板5间的距离与曳引机的底座位置相对应,托板5上设有装配用的通孔8,与曳引机底座间通过螺杆和螺母固定;抬高座6包括相离设置的两个U形的槽钢,二组槽钢间平行对称,槽口位置相背,分别焊接于组成主梁1的两槽钢上部,用于抬高对重绳头101的位置,抬高座6的两槽钢上部跨设有对重绳头吊板7,吊板7中部设有若干绳头孔71,用于插接绳头101,绳头孔71的排列方向相对于主梁1的长度方向呈倾斜状,防止绳头101下方垂挂的钢丝绳缠绕打结。为保证结构强度,槽钢与槽钢之间采用焊接的固定方式,其余部分选用更为灵活的螺接方式固定。使用过程中,主梁1远离底托2的端部伸入门机对面的墙体内固定,承载主梁的底托2未设连接板3的槽钢端部伸入门机侧面的墙体内,将门机所在侧的顶端空间空出来,供轿厢门机位移。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机房电梯承重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1)和底托(2),所述主梁(1)由相离设置的两组结构构成,二组结构间平行对称,所述底托(2)垂直固设于主梁(1)的端部下表面,其两端从主梁(1)的两侧伸出,所述底托(2)的端部垂直固设有连接板(3),连接板(3)上设有若干连接孔(31);/n所述主梁(1)的上部固设有主机连接托板(5)和抬高座(6),二者均架设于主梁(1)的两组结构之间,所述托板(5)与底托(2)的位置相对,所述抬高座(6)的上部设有对重绳头吊板(7),所述吊板(7)上设有若干绳头孔(7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机房电梯承重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1)和底托(2),所述主梁(1)由相离设置的两组结构构成,二组结构间平行对称,所述底托(2)垂直固设于主梁(1)的端部下表面,其两端从主梁(1)的两侧伸出,所述底托(2)的端部垂直固设有连接板(3),连接板(3)上设有若干连接孔(31);
所述主梁(1)的上部固设有主机连接托板(5)和抬高座(6),二者均架设于主梁(1)的两组结构之间,所述托板(5)与底托(2)的位置相对,所述抬高座(6)的上部设有对重绳头吊板(7),所述吊板(7)上设有若干绳头孔(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承重梁结构,其特征在于:组成所述主梁(1)的两组结构均为U形的槽钢,槽钢槽口内设有若干加强用竖直筋板(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承重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远,陈丝达,
申请(专利权)人:艾瑞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