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储能车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0690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2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储能车及其控制方法,其结构包括能源储存单元的电池簇,还包括活动贴合在电池簇极板处的导散结构,导散结构可选择在电池簇的正极板或负极板或两侧极板都安装,电池簇的底部还连接有回流结构,回流结构与导散结构为电性连接关系,导散结构具有一定的延展性,能够将接触导热体导出的热量与导通线、输出导热体产生的回路形成电流驱动导流旋转盘转动,形成负压,将弥漫在电池簇壳体周围的热量吸出通过外排风道排出储能车,通过导热的形式将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导出并加以利用清除热量,使电池的发热与散热形成良性循环,使电池能够正常的输出做功,内部的电子活动始终保持在正常的流速与活跃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储能车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储能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储能车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动力电池储能车是一种替代柴油发电机和汽油发电机的新型特种车辆,它能搭载较多的能源并且能够在使用的时候保持较为安静的状态,适应的场合更多,也更加的灵活耐用,多用于一些不断电抢修作业和医院银行等无法断电的场所。基于上述描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一种新型储能车及其控制方法主要存在以下不足,比如:现有技术在运输时利用空调保持电池簇处于8℃的范围,当电池簇处于工作状态时,其表面会散发较多的热量,此时通过空调对其进行降温会导致其处于冷热交替的状态,冷气会抑制其散热的状态使热量只能留在电池的内部,不仅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还会影响内部电子的活跃状态,使供电量受到影响,而通过散热风扇仅仅只能将表面部分的热量导出,大部分热量仍存在于内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储能车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在运输时利用空调保持电池簇处于8℃的范围,当电池簇处于工作状态时,其表面会散发较多的热量,此时通过空调对其进行降温会导致其处于冷热交替的状态,冷气会抑制其散热的状态使热量只能留在电池的内部,不仅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还会影响内部电子的活跃状态,使供电量受到影响,而通过散热风扇仅仅只能将表面部分的热量导出,大部分热量仍存在于内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储能车及其控制方法,其结构包括车身,还包括锁紧在车身上的车厢,所述车厢包括逆变器,还包括与逆变器电连接在一起的智能监控区,所述智能监控区包括PCS机、BMS系统、配电柜、本地智能监控系统,所述智能监控区实时监控的能源储存单元连接于车厢内部靠近车后箱的位置,所述能源储存单元包括电池簇,还包括活动贴合在电池簇极板处的导散结构,所述导散结构可选择在电池簇的正极板或负极板或两侧极板都安装,电池簇的底部还连接有回流结构,所述回流结构与导散结构为电性连接关系。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回流结构与外排风道互相贯通,所述外排风道与回流结构的数量一一对应并且均固定在铝合板内,所述铝合板唯一的出口与车厢的排气扇互相贯通。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所述外排风道靠近电池簇的一侧连接有电流集合板,所述电流集合板还包括与回流结构供电端连接的导电头,所述电流集合板靠近内侧的一端连接有若干个输出导热体,所述输出导热体与接触导热体的中间连接有热电模块,所述热电模块引出的导线与电流集合板电连接在一起。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接触导热体与热电模块、输出导热体形成一个导通的闭合回路。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接触导热体与电池簇贴合的接触面开设有一个凹槽,与电池表面的凸起贴合在一起,其两端还设有吸盘并且呈碗状,能使接触导热体紧紧的吸附在电池上。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接触导热体的覆盖范围为5*5,其纵格间的距离大于横格间的距离,中间3*3的区域采用的导热材料为铜,外侧16个接触导热体采用的导热材料为铝。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接触导热体之间均通过连接条互相连接在一起,与3*3区域内的接触导热体相邻的接触导热体的外表面均黏贴有圆形镂空的导热硅胶片,每一边均有三个导热硅胶片。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回流结构还包括连接在底部与导电头电连接在一起的导流旋转盘,所述导流旋转盘的圆心与电池底部的中心对应,还包括插嵌在其外表面的若干个摇臂,所述摇臂的末端位置均与边导流柱底部的滑槽滑动连接在一起,四个对角上的所述的边导流柱延长线上均连接有角导流柱。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边导流柱底部的滑槽设有飞轮,在摇臂滑过时会进行转动,靠近外侧的一侧还连接有甩动条,甩动条的伸缩周期与摇臂运动90°的活动周期相等。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能源储存单元所能供应的电能为500KWh。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的一种新型储能车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逆变器的输入线与能源储存单元的电池簇连接好,将逆变器的输出线与PCS机连接好,PCS机与配电柜之间也通过导线连接在一起;S2:若储能车提供能源的位置是不断电作业,当作业过程中市电断电时,配电柜中的半导体断开与市电的连接,同时使PCS机启动为负载供电,并且PCS机控制配电柜给予自动转换开关电器指令使其将电路负载转换至逆变器处,PCS机再断电退出电路;S3:所述的逆变器内部包含的逆变器模组接收来自电池簇的直流电并将其转换成交流电通过配电柜输出到负载中,使负载始终处于不断电的模式;S4:若储能车提供能源的位置是已断电的区域需要进行续电,则直接将配电柜的电缆与负载处连接,电池簇的电流经逆变器内部包含的逆变器模组将直流电转换至交流电输出到配电柜再转至负载中即可;上述步骤均在BMS系统及本地智能管控系统中进行,可随时进行智能调节和人工调节。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储能车及其控制方法,设计合理,功能性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能源储存单元的电池簇在工作时,其负极板的离子运动回正极,在运动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中心区域散发出的热量会被中心的材质为铜的接触导热体导出、其他方位散发出的热量会被材质为铝的接触导热体导出,导出的热量再经过与热电模块、输出导热体产生的回路形成电流驱动导流旋转盘转动,形成负压,将弥漫在电池簇壳体周围的热量吸出通过外排风道排出储能车,通过导热的形式将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导出并加以利用清除热量,电池的输出功越高产生的热量越高,产生的电量越多,使电池的发热与散热形成良性循环,使电池能够正常的输出做功,内部的电子活动始终保持在正常的流速与活跃状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的附图作详细地介绍,以此让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储能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能源储存单元右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能源储存单元正极板与负极板均被导散结构覆盖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导散结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接触导热体详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导散结构右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回流结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车身-1、车厢-2、逆变器-20、智能监控区-21、能源储存单元-22、外排风道-220、铝合板-221、导散结构-222、回流结构-223、接触导热体-90、热电模块-91、输出导热体-92、电流集合板-93、导热硅胶片-900、连接条-901、角导流柱-230、边导流柱-231、摇臂-232、导流旋转盘-23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储能车及其控制方法,其结构包括车身(1),还包括锁紧在车身(1)上的车厢(2),所述车厢(2)包括逆变器(20),还包括与逆变器(20)电连接在一起的智能监控区(21),所述智能监控区(21)包括PCS机、BMS系统、配电柜、本地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监控区(21)实时监控的能源储存单元(22)连接于车厢(2)内部靠近车后箱的位置,所述能源储存单元(22)包括电池簇,还包括活动贴合在电池簇极板处的导散结构(222),所述导散结构(222)可选择在电池簇的正极板或负极板或两侧极板都安装,电池簇的底部还连接有回流结构(223),所述回流结构(223)与导散结构(222)为电性连接关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储能车及其控制方法,其结构包括车身(1),还包括锁紧在车身(1)上的车厢(2),所述车厢(2)包括逆变器(20),还包括与逆变器(20)电连接在一起的智能监控区(21),所述智能监控区(21)包括PCS机、BMS系统、配电柜、本地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监控区(21)实时监控的能源储存单元(22)连接于车厢(2)内部靠近车后箱的位置,所述能源储存单元(22)包括电池簇,还包括活动贴合在电池簇极板处的导散结构(222),所述导散结构(222)可选择在电池簇的正极板或负极板或两侧极板都安装,电池簇的底部还连接有回流结构(223),所述回流结构(223)与导散结构(222)为电性连接关系。


2.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储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结构(223)与外排风道(220)互相贯通,所述外排风道(220)与回流结构(223)的数量一一对应并且均固定在铝合板(221)内,所述铝合板(221)唯一的出口与车厢(2)的排气扇互相贯通。


3.如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储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排风道(220)靠近电池簇的一侧连接有电流集合板(93),所述电流集合板(93)还包括与回流结构(223)供电端连接的导电头(94),所述电流集合板(93)靠近内侧的一端连接有若干个输出导热体(92),所述输出导热体(92)与接触导热体(90)的中间连接有热电模块(91),所述热电模块(91)引出的导线与电流集合板(93)电连接在一起。


4.如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储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导热体(90)与热电模块(91)、输出导热体(92)形成一个导通的闭合回路。


5.如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储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导热体(90)与电池簇贴合的接触面开设有一个凹槽,与电池表面的凸起贴合在一起,其两端还设有吸盘并且呈碗状,能使接触导热体(90)紧紧的吸附在电池上。


6.如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储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导热体(90)的覆盖范围为5*5,其纵格间的距离大于横格间的距离,中间3*3的区域采用的导热材料为铜,外侧16个接触导热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旭航张旻澍李晓丹路密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醒狮福建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