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紧凑型低摩擦动磁式主动悬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0162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紧凑型低摩擦动磁式主动悬置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橡胶主簧、流道盖板、下支撑和底座,其中,下支撑和底座之间装夹有电磁作动器定子总成,电磁作动器定子总成内部设置有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滑动轴承与下支撑连接,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滑动轴承与底座连接,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的第一端与流道盖板之间连接有解耦膜,流道盖板与下支撑之间设有皮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滑动轴承,使电磁作动器动子和定子通过滑动副连接,可以有效降低电磁作动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使主动悬置结构更为紧凑、摩擦力更小且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紧凑型低摩擦动磁式主动悬置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底盘零部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紧凑型低摩擦动磁式主动悬置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的设计过程中,汽车的噪声、振动以及声振粗糙度(NVH)性能是评价汽车舒适性好坏的重要指标。动力总成悬置是动力总成和车身之间的主要隔振元件,对于整车的NVH性能尤为重要。由于汽车动力总成激励频率成分复杂,频率跨度大,现有的动力总成悬置难以在全工况下获得较好的隔振性能。半主动悬置仅能在几种工况之间切换,隔振能力提升有限。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悬置的隔振水平,采用主动悬置隔振是很有必要的。主动悬置由一个液压悬置和作动器集成而成,通过作动器产生的激振力和动力总成激励力相抵消达到主动隔振的目的。作动器是主动悬置中的执行机构,其性能直接关系到了主动悬置的隔振能力。传统的主动悬置多采用动圈式电磁作动器,这种结构的作动器体积庞大、集成度低,无法获得广泛应用。目前新型动磁式电磁作动器具有集成度高、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其在和液压悬置集成时,由于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和电磁作动器定子总成在工作时均存在摩擦,这会影响到电磁作动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此外,现有技术往往将电磁作动器集成在动力总成悬置外部,将电磁作动器动子穿过皮碗并与皮碗硫化连接密封,这种设计不仅增加了动力总成主动悬置的轴向尺寸,在连接处也容易出现硫化脱落而造成漏液,并且在工艺上对皮碗和电磁作动器动子进行硫化连接比较困难,难以保证皮碗的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紧凑型低摩擦动磁式主动悬置结构,以同时减小主动悬置整体的轴向尺寸以及电磁作动器动子与定子间的摩擦,从而提高主动悬置的性能及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紧凑型低摩擦动磁式主动悬置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橡胶主簧、流道盖板、下支撑和底座,所述下支撑和底座之间装夹有电磁作动器定子总成,所述电磁作动器定子总成内部设置有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所述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滑动轴承与下支撑连接,所述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滑动轴承与底座连接,所述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的第一端与流道盖板之间连接有解耦膜,所述流道盖板与下支撑之间设有皮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动轴承与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的第一端过盈连接,所述第一滑动轴承的外侧与下支撑之间相对滑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动轴承与底座过盈连接,所述第二滑动轴承的内侧与底座之间相对滑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动轴承和第二滑动轴承均采用塑料材质。进一步地,所述流道盖板与下支撑之间开设有用于容纳皮碗的半封闭腔。进一步地,所述皮碗为环状橡胶膜片,所述皮碗的内圈和外圈均通过流道盖板和下支撑相互压紧密封。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穿过下支撑后与半封闭腔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流道盖板、下支撑和底座均采用铝制材料。进一步地,所述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与解耦膜硫化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流道盖板的顶部与底部之间设有惯性通道,所述惯性通道的一端连通至皮碗形成的下液腔,所述惯性通道的另一端连通至上液腔,所述上液腔位于橡胶主簧与流道盖板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本专利技术采用第一滑动轴承和第二滑动轴承分别与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底座过盈连接的方式,利用第一滑动轴承、第二滑动轴承分别与下支撑、底座接触形成滑动副,能够降低动磁式电磁作动器径向磁拉力引起的摩擦,即有效降低电磁作动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提高电磁作动器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提高电磁作动器动子轴向运动范围,使空间利用率更高,保证整体结构的紧凑性。二、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滑动轴承和第二滑动轴承均采用塑料材质,避免使用钢材质的滚珠轴承而产生漏磁,此外,流道盖板、下支撑、底座均采用铝制材料,也能够避免产生漏磁,进一步保证电磁作动器的可靠工作。三、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流道盖板与下支撑之间设置皮碗,皮碗的内圈和外圈均通过下支撑和流道盖板压紧密封,保证了皮碗的密封性能,同时使得皮碗的安装位置与电磁作动器定子总成近似在同一水平高度,能够降低主动悬置整体轴向尺寸,使结构更为紧凑。四、本专利技术在底座上设置通过下支撑与半封闭腔相连的通孔,以便于皮碗膨胀变形时挤出空气,使主动悬置内上液腔的液体能够通过惯性通道顺利流入皮碗,降低主动悬置刚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皮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1为橡胶主簧,2为流道盖板,3为皮碗,4为下支撑,5为半封闭腔,6为底座,7为第二滑动轴承,8为通孔,9为电磁作动器定子总成,10为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11为第一滑动轴承,12为解耦膜,13为内圈,14为外圈,15为惯性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紧凑型低摩擦动磁式主动悬置结构,包括橡胶主簧1、流道盖板2、皮碗3、下支撑4、底座6、第二滑动轴承7、电磁作动器定子总成9、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10、第一滑动轴承11和解耦膜12,其中,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10与解耦膜12通过硫化连接,电磁作动器定子总成9装夹在底座6和下支撑4之间,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10与下支撑4、底座6分别通过第一滑动轴承11和第二滑动轴承7连接,形成滑动副以便于降低电磁作动器工作中的摩擦力,第一滑动轴承11和第二滑动轴承7均通过过盈压入的方式分别与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10、底座6相连接,皮碗3位于流道盖板2和下支撑4形成的半封闭腔5中,底座6开有通过下支撑4底部与半封闭腔相连的通孔8,使半封闭腔5与外界大气相连,主动悬置工作时,皮碗3膨胀变形后可以将半封闭腔5内空气排挤出,使主动悬置内液体能从上液腔通过流道盖板2内挖设的惯性通道15顺利流入皮碗3,降低主动悬置刚度以获得较好的隔振能力。第一滑动轴承11与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10过盈连接,其外侧面与下支撑4接触形成滑动副,第二滑动轴承7与底座6过盈连接,其内侧面与底座6接触形成滑动副。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动磁式电磁作动器径向磁拉力引起的摩擦,提高电磁作动器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提高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10轴向运动范围,使空间利用率更高。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轴承11和第二滑动轴承7均采用塑料材质,避免使用钢材质的滚珠轴承而产生漏磁,同时由于电磁作动器动子行程较小,使用滑动轴承可以避免产生不均匀磨损,提高使用寿命:第一滑动轴承11为塑料材质,由于塑料不导磁,因而不会使电磁作动器漏磁,其表面摩擦系数必须满足一定要求以便于降低摩擦力,通过过盈压入的方式与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10结合。电磁作动器工作时,第一滑动轴承11跟随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10一起运动,可以保证两者不发生干涉,使主动悬置更紧凑,空间利用率更高。第一滑动轴承11外表面和下支撑4形成滑动副,可以有效降低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10和下支撑4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主动悬置作动力和使用寿命,也可以避免使用滚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紧凑型低摩擦动磁式主动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橡胶主簧(1)、流道盖板(2)、下支撑(4)和底座(6),所述下支撑(4)和底座(6)之间装夹有电磁作动器定子总成(9),所述电磁作动器定子总成(9)内部设置有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10),所述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1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滑动轴承(11)与下支撑(4)连接,所述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10)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滑动轴承(7)与底座(6)连接,所述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10)的第一端与流道盖板(2)之间连接有解耦膜(12),所述流道盖板(2)与下支撑(4)之间设有皮碗(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凑型低摩擦动磁式主动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橡胶主簧(1)、流道盖板(2)、下支撑(4)和底座(6),所述下支撑(4)和底座(6)之间装夹有电磁作动器定子总成(9),所述电磁作动器定子总成(9)内部设置有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10),所述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1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滑动轴承(11)与下支撑(4)连接,所述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10)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滑动轴承(7)与底座(6)连接,所述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10)的第一端与流道盖板(2)之间连接有解耦膜(12),所述流道盖板(2)与下支撑(4)之间设有皮碗(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凑型低摩擦动磁式主动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轴承(11)与电磁作动器动子总成(10)的第一端过盈连接,所述第一滑动轴承(11)的外侧与下支撑(4)之间相对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紧凑型低摩擦动磁式主动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轴承(7)与底座(6)过盈连接,所述第二滑动轴承(7)的内侧与底座(6)之间相对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紧凑型低摩擦动磁式主动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轴承(11)和第二滑动轴承(7)均采用塑料材质。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曙光周大为付璐瑶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