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弯度的机翼后缘与机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977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实现机翼后缘连续弯曲的可变弯度的机翼后缘与机翼,可变弯度的机翼后缘至少包括前子翼肋、后子翼肋、连接前子翼肋与后子翼肋的柔性铰链,柔性铰链包括第一交叉簧片、第二交叉簧片,第一交叉簧片与第二交叉簧片在机翼后缘的前后方向上按空间交叉线方式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机翼后缘采用分段式结构,相邻的子翼肋之间通过柔性铰链连接,具有柔顺性强、结构简单、质量轻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弯度的机翼后缘与机翼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航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柔性铰链以实现机翼后缘连续弯曲的可变弯度的机翼后缘与机翼。
技术介绍
机翼是飞机升力的提供者,是决定飞机飞行能力的重要部件,其主要功用是产生气动升力,保证飞机在技术要求所规定的所有飞行状态下的飞机性能和机动性能。传统的固定式刚性机翼采用襟翼、前缘缝翼等作为机翼的增升装置,通过改变机翼截面的弯度和形状来改善飞机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但是,传统的机翼在设计时,只考虑一种特定飞行情况下的性能最优,很难满足多任务的飞行条件;另一方面,传统的刚性机翼在变形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缝隙和曲率突变,破坏了机翼表面的连续性,这会降低飞机的气动特性。中国专利201410359555.5公开了一种用于飞机机翼的弯度可变的机翼后缘,飞机机翼包括弯度不可变的机翼中部,机翼中部包括主梁;弯度可变的机翼后缘包括后梁、平行设置的多组后缘杆组结构、后缘驱动机构;后梁连接主梁的后端;后缘驱动机构包括由驱动装置驱动的摇杆,摇杆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后梁,摇杆的另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后缘杆组结构;后缘杆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弯度的机翼后缘,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前子翼肋、后子翼肋、连接所述前子翼肋与所述后子翼肋的柔性铰链,所述柔性铰链包括第一交叉簧片、第二交叉簧片,所述第一交叉簧片与所述第二交叉簧片在机翼后缘的前后方向上按空间交叉线方式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弯度的机翼后缘,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前子翼肋、后子翼肋、连接所述前子翼肋与所述后子翼肋的柔性铰链,所述柔性铰链包括第一交叉簧片、第二交叉簧片,所述第一交叉簧片与所述第二交叉簧片在机翼后缘的前后方向上按空间交叉线方式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弯度的机翼后缘,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子翼肋上设有朝向后方的前弧形连接部,所述后子翼肋上设有朝向前方的后弧形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交叉簧片的前端设置于所述前弧形连接部,所述第一交叉簧片的后端设置于所述后弧形连接部,所述第二交叉簧片的前端设置于所述前弧形连接部,所述第二交叉簧片的后端设置于所述后弧形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弯度的机翼后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叉簧片的前后两端具有分别与所述前弧形连接部、所述后弧形连接部的弧度相匹配的第一弧形连接耳,所述第二交叉簧片的前后两端具有分别与所述前弧形连接部、所述后弧形连接部的弧度相匹配的第二弧形连接耳。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弯度的机翼后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叉簧片与所述第二交叉簧片的交叉点所在位置偏置于所述后子翼肋,所述第一交叉簧片与所述第二交叉簧片之间呈X形或者V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弯度的机翼后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叉簧片与所述第二交叉簧片分别位于所述前子翼肋与所述后子翼肋的左右两侧,所述前子翼肋与所述后子翼肋之间相接触并在接触点处形成转动配合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钧徐钧恒李兵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