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柔性可变后缘弯度机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2767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5 11:54
一种轻质柔性可变后缘弯度机翼,包括:前缘肋板(1)、前翼梁(2)、中间肋板(3)、后翼梁(4)、柔性后缘(5)、电机支座(6)、直线电机(7)、电机与柔性后缘连接杆(8)、柔性后缘与导轨连接板(9)、滑块(10)、导轨(11)、滑块与柔性后缘连接板(12)、拉环(13)、蒙皮;直线电机(7)通电,拉动或推动柔性后缘(5)上的拉环(13),在推拉力的作用下,拉环(13)发生直线运动并拖拽柔性后缘(5)的上下侧发生弯曲变形。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传统襟翼和现有的自适应性襟翼的局限性,使整个结构能发生较大变形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具有质量轻不占据额外机翼空间的特点。

A light flexible wing with variable trailing edge curva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质柔性可变后缘弯度机翼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质柔性可变后缘弯度机翼,属于航空航天领域。
技术介绍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由于飞行速度在不断变化,固定面积的机翼并不能满足飞机在起飞和巡航飞行当中的不同升阻比要求,因此襟翼应运而生。后缘襟翼可以绕轴向后下方偏转,主要是靠增大机翼的弯度来获得升力增加的一种增升装置。其目的在于飞机起飞时和着陆时提供更高的升力系数,降低起降速度缩短滑跑距离。襟翼最早由乔治·凯利提出,随后的百年间不断发展。目前主要分为前缘襟翼和后缘襟翼。后缘襟翼是最早出现也是应用最广的襟翼家族,其襟翼结构位于机翼的后缘,主要分为:简单襟翼、开缝襟翼、富勒襟翼以及分裂襟翼等。目前的襟翼系统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但传统的襟翼系统主要存在两方面的缺点:1、传统襟翼的结构和驱动往往通过复杂的机械结构实现。这些复杂的机械结构与目前航空业追求的轻质相矛盾。虽然出现了诸多有效改善升力系数的襟翼系统,但襟翼的整体发展趋势是朝着结构的复杂化发展,如后来出现的多缝襟翼等。复杂的传动结构不仅增加了机身质量,提高了制造和飞行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质柔性可变后缘弯度机翼,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缘肋板(1)、前翼梁(2)、中间肋板(3)、后翼梁(4)、柔性后缘(5)、电机支座(6)、直线电机(7)、电机与柔性后缘连接杆(8)、柔性后缘与导轨连接板(9)、滑块(10)、导轨(11)、滑块与柔性后缘连接板(12)、拉环(13)、蒙皮;/n前翼梁(2)和后翼梁(4)平行,前缘肋板(1)与中间肋板(3)通过前翼梁(2)连接,中间肋板(3)与柔性后缘(5)通过后翼梁(4)连接,前缘肋板(1)、中间肋板(3)、柔性后缘(5)构成机翼翼型并沿翼梁的纵向排列,形成机翼骨架;/n直线电机(7)分别设置在翼梁的两端,位于两个并排的中间肋板(3)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质柔性可变后缘弯度机翼,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缘肋板(1)、前翼梁(2)、中间肋板(3)、后翼梁(4)、柔性后缘(5)、电机支座(6)、直线电机(7)、电机与柔性后缘连接杆(8)、柔性后缘与导轨连接板(9)、滑块(10)、导轨(11)、滑块与柔性后缘连接板(12)、拉环(13)、蒙皮;
前翼梁(2)和后翼梁(4)平行,前缘肋板(1)与中间肋板(3)通过前翼梁(2)连接,中间肋板(3)与柔性后缘(5)通过后翼梁(4)连接,前缘肋板(1)、中间肋板(3)、柔性后缘(5)构成机翼翼型并沿翼梁的纵向排列,形成机翼骨架;
直线电机(7)分别设置在翼梁的两端,位于两个并排的中间肋板(3)之间;直线电机(7)的前端通过电机支座(6)固定在前翼梁(2)上,后端穿过后翼梁(4)并通过设置在端部的柔性后缘连接杆(8)跨接在两个柔性后缘(5)的拉环(13)上;导轨连接板(9)的前端固定在柔性后缘(5)前端,后端连接导轨(11);导轨(11)上开有开口与滑块(10)配合,滑块与柔性后缘连接板(12)安装在柔性后缘(5)下侧变形处,滑块(10)安装在柔性后缘连接板(12)上;柔性后缘(5)在直线电机(7)的推动下发生上下摆动;蒙皮包覆机翼骨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质柔性可变后缘弯度机翼,其特征在于,柔性后缘(5)为楔形框架结构,拉环(13)通过连杆与柔性后缘(5)尖端连接,柔性后缘(5)的上下两侧能够发生弯曲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轻质柔性可变后缘弯度机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鹏徐国武董二宝杨闰陈占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