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型泵类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9309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封型泵类电机,包括机壳、端盖以及转轴,所述端盖和转轴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还包括渗水检测模块和渗水监控装置,所述渗水检测模块同样处在端盖和转轴之间,且渗水检测模块处在第一密封件朝向机壳的一侧,所述渗水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密封件靠近机壳一侧是否有水渗漏并输出相应的检测信号,所述渗水监控装置耦接于渗水检测模块以接收检测信号并响应检测信号发出报警。渗水检测模块靠近第一密封件,一旦第一密封件出现渗水现象,渗水检测模块能够较早地接触到渗漏进来的水,并将出现渗水的检测信号传递到渗水监控装置上,使渗水监控装置报警,有利于工作人员快速做出反应,只要电机在降低电机受损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封型泵类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密封型泵类电机。
技术介绍
深井泵、潜水泵都是沉浸在水中进行工作的泵类,驱动这类水泵工作的电机同样需要进入水中。为防止电机内出现短路现象,这类电机需进行必要的防水处理。目前,公告号为CN20204033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转轴密封结构,是以环状密封件套装在转轴与端盖的内孔之间,所述密封件的外缘与端盖的内孔壁紧配合,所述密封件的内缘与转轴的柱面相抵触;设置所述密封件的横断面呈“K”形,以所述“K”形横断面的平表面一侧为密封件的外缘;以所述“K”形横断面上另一侧呈“八”字的一对斜面凸缘为密封件的内缘。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水中含有泥沙等杂质,泥沙长时间冲刷密封件的表面会导致密封环破损,一旦密封环的防水能力降低,电机再继续使用时就会出现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密封型泵类电机,其在第一密封件出现渗水时发出告警,以提醒工作人员关闭电机。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密封型泵类电机,包括机壳、端盖以及转轴,所述端盖和转轴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还包括渗水检测模块和渗水监控装置,所述渗水检测模块同样处在端盖和转轴之间,且渗水检测模块处在第一密封件朝向机壳的一侧,所述渗水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密封件靠近机壳一侧是否有水渗漏并输出相应的检测信号,所述渗水监控装置耦接于渗水检测模块以接收检测信号并响应检测信号发出报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渗水检测模块靠近第一密封件,一旦第一密封件出现渗水现象,渗水检测模块能够较早地接触到渗漏进来的水,并将出现渗水的检测信号传递到渗水监控装置上,使渗水监控装置报警,有利于工作人员快速做出反应,只要电机在降低电机受损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渗水监控装置包括控制模块、告警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耦接于渗水检测模块以接收检测信号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所述告警模块耦接于控制模块以接收控制信号并响应控制信号以发出报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信号的电量相对较小,无法直接驱动告警模块进行报警,而控制模块起到开关的作用,检测信号控制控制模块的启闭,控制模块再控制告警模块的启闭,以小电压来控制大电压,结构合理。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无线发射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所述无线发射模块耦接于渗水检测模块以接收检测信号并输出相应的无线信号,所述无线接收模块耦接于无线发射模块以接收无线信号并输出相应的传递信号,所述控制模块耦接于无线接收模块以接收传递信号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线发射模块靠近渗水检测模块,而无线接收模块靠近控制模块,无线发射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之间能够进行无线的信号传输,能够减少实体线路的连接,更加适用于电机使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端盖和转轴之间还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处在渗水检测模块背离第一密封件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密封件失去阻水作用时,第二密封件还能够继续防水,使工作人员在做出反应前仍可以对电机内部进行保护,为工作人员留出更多的反应时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密封件朝向第一密封件的侧面上设有第一环形圈和第二环形圈,所述第一环形圈和第二环形圈均与转轴同轴设置,所述渗水检测模块固定在第一环形圈和第二环形圈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渗水检测模块进行固定,避免渗水检测模块在电机工作或移动过程中出现运动,防止渗水检测模块因磕碰而受损,同时第一环形圈和第二环形圈围成的凹槽能够对从第一密封件渗漏过来的水进行引流,确保能够被渗水检测模块检测到,提高检测的精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动环和静环,所述动环的内侧壁连接在转轴上,所述动环的外侧壁与端盖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隔,所述静环的外侧壁连接在端盖的内侧壁上,所述静环的内侧壁与转轴的周向侧壁之间存在间隔,所述静环和动环的侧壁相互接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静环和动环之间的接触面即为密封面,动环和静环之间的摩擦力相对较小,而动环不与端盖接触,静环不与转轴接触,能够减少动环和静环受到的摩擦力,延长动环和静环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静环处在动环靠近第二密封件的一侧,所述第一环形圈和第二环形圈背离机壳的端面均抵接在静环上;所述第一环形圈的内侧壁连接在转轴的周向侧壁上,所述第二环形圈的外侧壁与端盖的内环侧壁存在一定的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静环的外侧壁与端盖的连接且距离靠近端盖,静环靠近外侧壁的部位受到端盖的支撑力更大,在动环受损的情况下,静环靠近外侧壁的部分仍不容易受损,使得静环靠近外侧壁的部分与第二环形圈之间的接触面还可以起到密封作用,第二密封件能够起到和动环一样的作用,无需再设置其他与第二密封件配合的密封件,减少密封的成本。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渗水检测模块和渗水监控装置,在渗水发生时及时通知工作人员,方便工作人员快速做出反应,以保护电机的安全;2.通过设置第二密封件,在第一密封件失效后,继续阻止水进入电机内部,为工作人员留出更多的反应时间;3.通过设置无线发射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减少实体线路的连接,方便信号的传递。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渗水检测模块和渗水监控装置之间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中,1、机壳;11、控制盒;2、端盖;3、转轴;4、第一密封件;41、静环;42、动环;5、渗水检测模块;6、渗水监控装置;61、控制模块;62、告警模块;7、无线发射模块;8、无线接收模块;9、第二密封件;91、第一环形圈;92、第二环形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密封型泵类电机,包括机壳1和端盖2,机壳1的周向外侧壁上安装有控制盒11,控制盒11上连接有电缆。机壳1内设有转子,转子通过转轴3转动连接在机壳1中,转轴3的一端从机壳1的一端开口处穿出。端盖2上设有内环,端盖2通过内环套在转轴3上并覆盖在机壳1的开口上,端盖2通过螺栓与机壳1固定连接。端盖2的内环与转轴3周向侧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密封件4,第一密封件4防止水从端盖2和转轴3之间的间隙进入机壳1内。参见图2、图3,端盖2和转轴3之间还设有第二密封件9,第二密封件9处在渗水检测模块5背离第一密封件4的一侧。第二密封件9朝向第一密封件4的侧面上设有第一环形圈91和第二环形圈92,第一环形圈91和第二环形圈92均与转轴3同轴设置,第一环形圈91的内侧壁贴靠在转轴3的周向侧壁上,第二环形圈92处在第二密封件9的外侧,且第二环形圈92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封型泵类电机,包括机壳(1)、端盖(2)以及转轴(3),所述端盖(2)和转轴(3)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渗水检测模块(5)和渗水监控装置(6),所述渗水检测模块(5)同样处在端盖(2)和转轴(3)之间,且渗水检测模块(5)处在第一密封件(4)朝向机壳(1)的一侧,所述渗水检测模块(5)用于检测第一密封件(4)靠近机壳(1)一侧是否有水渗漏并输出相应的检测信号,所述渗水监控装置(6)耦接于渗水检测模块(5)以接收检测信号并响应检测信号发出报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型泵类电机,包括机壳(1)、端盖(2)以及转轴(3),所述端盖(2)和转轴(3)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渗水检测模块(5)和渗水监控装置(6),所述渗水检测模块(5)同样处在端盖(2)和转轴(3)之间,且渗水检测模块(5)处在第一密封件(4)朝向机壳(1)的一侧,所述渗水检测模块(5)用于检测第一密封件(4)靠近机壳(1)一侧是否有水渗漏并输出相应的检测信号,所述渗水监控装置(6)耦接于渗水检测模块(5)以接收检测信号并响应检测信号发出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型泵类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监控装置(6)包括控制模块(61)、告警模块(62),所述控制模块(61)耦接于渗水检测模块(5)以接收检测信号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所述告警模块(62)耦接于控制模块(61)以接收控制信号并响应控制信号以发出报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密封型泵类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发射模块(7)和无线接收模块(8),所述无线发射模块(7)耦接于渗水检测模块(5)以接收检测信号并输出相应的无线信号,所述无线接收模块(8)耦接于无线发射模块(7)以接收无线信号并输出相应的传递信号,所述控制模块(61)耦接于无线接收模块(8)以接收传递信号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军符曰新宋世敏
申请(专利权)人:巧力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