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9620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精度电机,其包括本体以及电机轴,所述电机轴转动设于本体内,所述电机轴上同轴设有限位环,所述本体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环嵌设于限位槽内,且所述限位环的两端滑动抵接限位槽的侧壁,所述限位环的外周与限位槽的侧壁之间存在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电机运转时,限位槽的侧壁抵接限位环的两端,进而实现电机轴与本体间的轴向定位,避免电机轴的轴向蹿动,保证电机轴沿自身轴向的位置精度的效果。置精度的效果。置精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精度电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精度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电机(英文:Electric machinery,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在电路中是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执行机构)的动力源。
[0003]卧式电机的电机轴通常采用滑动轴承进行支撑,滑动轴承工作时,轴颈与轴瓦之间为间隙配合,润滑油充满轴颈与轴瓦之间的间隙,形成油楔,进而在轴颈与轴瓦之间产生一层油膜,即处于液体摩擦状态,其摩擦系数小。滑动轴承工作平稳,噪声小,能承受较大的负荷,特别适宜大型电机采用。
[0004]但同时,因油膜的存在,使得轴径与轴瓦之间无接触,使得电机轴无轴向定位,尤其是,对前、后均采用滑动轴承的卧式电机,电机轴转动时,可能发生轴向蹿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高精度电机,本体上固定连接限位槽,电机轴上固定连接限位环,限位槽的侧壁抵接限位环的两端,进而实现电机轴与本体间的轴向定位,避免电机轴的轴向蹿动,保证电机轴沿自身轴向的位置精度。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高精度电机,包括本体以及电机轴,所述电机轴转动设于本体内,所述电机轴上同轴设有限位环,所述本体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环嵌设于限位槽内,且所述限位环的两端滑动抵接限位槽的侧壁,所述限位环的外周与限位槽的侧壁之间存在间隙。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运转时,电机轴与本体之间采用滑动轴承,轴径与轴瓦之间无接触,此时,限位槽的侧壁抵接限位环的两端,同时,限位槽固定连接本体,限位环固定连接电机轴,进而实现电机轴与本体间的轴向定位,避免电机轴的轴向蹿动,保证电机轴沿自身轴向的位置精度。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电机轴至少一端伸出本体,所述限位环设于电机轴伸出本体的外周,所述本体的外壁上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上设有所述限位槽。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运转过程中,限位槽的侧壁与限位环的端面之间持续摩擦磨损,随着磨损量的积累,其轴向定位精度降低,需要进行维护,此时限位件/限位槽设于本体的外部,便于维护。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本体的外壁上设有若干所述限位件,若干所述限位件沿电机轴的周向间隔设置。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限位件的数量,以增大限位槽与限位环的之间的接触棉结,减小抵接处的压强,进而减少相互之间的摩擦磨损;同时,周向间隔设置的限位件,
使得多个抵接处均匀分布,使得限位环合理受力。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环滑动套接于电机轴上,所述电机轴上设有定位肩,所述定位肩用于抵接限位环朝向本体的端面,且所述限位环的外径大于定位肩的外径,所述电机轴上还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抵接限位环背离本体的端面。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定位肩配合挡板,夹紧限位环,实现限位环与电机轴之间的固定连接;同时,实现限位环可拆卸连接电机轴,便于限位环和限位槽的定期维护。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后罩以及扇叶,所述后罩固定连接本体,所述扇叶同轴连接电机轴,且所述扇叶位于后罩内,所述限位环位于扇叶与本体之间。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位于后罩内,保证电机输出端为常规结构,保证电机的正常使用;同时,后罩起防尘作用,避免大量杂物落于限位环与限位槽之间,保证限位环与限位槽的定位精度以及使用寿命。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扇叶与限位环之间还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套接于电机轴上,且所述定位环的两端分别抵接限位环、扇叶,所述定位环的外径小于限位环的外径,且所述扇叶与限位件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挡板设于电机轴的端部,且所述挡板抵接扇叶。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一个挡板,实现限位环和扇叶的固定连接。
[001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挡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电机轴的端部,且螺栓拧紧时,所述挡板与电机轴之间存在间隙。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挡板抵紧限位环的端部,配合定位肩,实现固定连接限位环。
[002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件呈L形,其包括轴向段以及贴合段,所述轴向段平行电机轴,且所述限位槽设于轴向段上,所述贴合段抵接本体的外壁,螺栓贯穿贴合段并固定连接本体。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件可拆卸连接本体,本体仅需在原有基础上加工出螺纹孔,最大程度减少对本体的改动,本体的外形保持不变,使用旧模具即可完成生产,无需制作新模具,减少电机的改进成本。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本体上固定连接限位槽,电机轴上固定连接限位环,限位槽的侧壁抵接限位环的两端,进而实现电机轴与本体间的轴向定位,避免电机轴的轴向蹿动,保证电机轴沿自身轴向的位置精度;
[0025]电机运转过程中,限位槽的侧壁与限位环的端面之间持续摩擦磨损,随着磨损量的积累,其轴向定位精度降低,需要进行维护,此时限位件/限位槽和限位环均位于本体的外部,便于维护;
[0026]限位件可拆卸连接本体,限位环可拆卸连接电机轴,减少对本体、电机轴的改动,无需制作新的模具,减少电机的改进成本。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电机后端的端视示意图。
[0030]图4是沿图3中A

A线的剖视图。
[0031]图5是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本体;2、电机轴;21、定位肩;3、后罩;4、扇叶;5、挡板;6、限位组件;61、限位环;62、定位环;63、限位件;631、贴合段;632、轴向段;633、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高精度电机,包括本体1以及电机轴2。本体1固定,电机轴2转动设于本体1内,电机轴2的前端贯穿本体1的前端,且电机的前端为输出端,用于连接执行机构,并输出转矩,以驱动执行机构动作。
[0035]参照图2,电机轴2的后端贯穿本体1的后端,本体1的后端还设有后罩3,后罩3内转动设有扇叶4,且扇叶4同轴固定连接电机轴2,电机运转时,电机轴2带动扇叶4转动,转动的扇叶4强制加速空气的流动,以实现辅助散热。
[0036]参照图3、4,电机轴2的后端外周设有定位肩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度电机,包括本体(1)以及电机轴(2),所述电机轴(2)转动设于本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2)上同轴设有限位环(61),所述本体(1)上设有限位槽(633),所述限位环(61)嵌设于限位槽(633)内,且所述限位环(61)的两端滑动抵接限位槽(633)的侧壁,所述限位环(61)的外周与限位槽(633)的侧壁之间存在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2)至少一端伸出本体(1),所述限位环(61)设于电机轴(2)伸出本体(1)的外周,所述本体(1)的外壁上设有限位件(63),所述限位件(63)上设有所述限位槽(6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精度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外壁上设有若干所述限位件(63),若干所述限位件(63)沿电机轴(2)的周向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精度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61)滑动套接于电机轴(2)上,所述电机轴(2)上设有定位肩(21),所述定位肩(21)用于抵接限位环(61)朝向本体(1)的端面,且所述限位环(61)的外径大于定位肩(21)的外径,所述电机轴(2)上还固定连接有挡板(5),所述挡板(5)抵接限位环(61)背离本体(1)的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军符曰新宋世敏
申请(专利权)人:巧力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