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446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8:06
电动机包括:壳体(110),在该壳体(110)形成有1个以上的贯通的内螺纹部(111);定子芯(121),其配置于壳体(110)内;树脂(130),其至少填充于定子芯(121)与壳体(110)之间;以及密封构件(140),其从壳体(110)的内侧封闭内螺纹部(1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动机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动机。
技术介绍
以往,对于在壳体内配置有定子芯的电动机而言,已知通过使液态树脂流入到壳体的内部空间并使其固化而利用树脂覆盖定子芯的构造。在这样的电动机中,在定子芯与壳体之间埋入有树脂,因此能够高效地散出在电动机中产生的热。由此,能够谋求电动机的小型化。对于在壳体内配置有定子芯的电动机而言,为了进行卷绕于定子芯的绕组线圈的通电,采用在壳体形成供电用的开口部且在该开口部设置引出线或连接器等电连接构件的构造。由此,能够借助该电连接构件向电动机供给电力而进行对卷绕于定子芯的绕组线圈的通电。但是,若在壳体形成开口部,则在为了利用树脂覆盖定子芯而使液态树脂流入到壳体的内部空间时,有时液态树脂从壳体的开口部漏出。于是,以往,提出了能够防止液态树脂从壳体的开口部漏出的电动机(专利文献1)。图12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动机1001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动机1001中,将聚氨酯橡胶等的密封构件1140嵌入于壳体1110的开口部1112,将引出线1150贯穿于在密封构件1140设置的小径的贯穿孔1141。由此,能够防止液态树脂从壳体1110的开口部漏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7063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具有形成有供电用的开口部的壳体的电动机中,有时利用罩覆盖设于壳体的开口部的电连接构件。在该情况下,为了将罩安装于壳体,例如,利用螺钉将罩螺纹固定于壳体。具体而言,通过将外螺纹件贯穿于在罩形成的贯通孔,将该外螺纹件旋入于在壳体的开口部周边形成的内螺纹部,能够将罩安装于壳体。为了安装罩而形成于壳体的内螺纹部是贯通壳体的贯通孔。因此,在为了利用树脂覆盖定子芯而使液态树脂流入到壳体内时,有时液态树脂从壳体的内螺纹部漏出。也就是说,即使像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动机那样利用密封构件封闭形成于壳体的供电用的开口部,也会留下液态树脂从贯通壳体的内螺纹部漏出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在以电动机的小型化为目的而减薄了壳体的壁厚的情况下,液态树脂易于从内螺纹部流出。于是,考虑在将罩螺纹固定于壳体之后使液态树脂流入到壳体内。但是,在该方法中,液态树脂会进入外螺纹件与内螺纹部的间隙,在液态树脂固化时外螺纹件会固着于内螺纹部。其结果,不能卸下罩。此外,通过将内螺纹部设为作为非贯通孔的有底的螺纹孔而不是贯通孔,能够防止液态树脂从内螺纹部漏出。但是,在该方法的情况下,壳体的壁厚会变厚与在内螺纹部设置底对应的厚度,阻碍电动机的小型化。本公开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以下电动机:即使在壳体形成有贯通的内螺纹部,也能够抑制在使液态树脂流入到壳体内时液态树脂从内螺纹部漏出的状况。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电动机的一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在该壳体形成有1个以上的贯通的内螺纹部;定子芯,其配置于所述壳体内;树脂,其至少填充于所述定子芯与壳体之间;以及密封构件,其从所述壳体的内侧封闭所述内螺纹部。专利技术的效果即使是具有形成有贯通的内螺纹部的壳体的电动机,也能够抑制在使树脂流入到壳体内时树脂从内螺纹部漏出的状况。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剖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从斜上方观察实施方式的定子单元时的立体图。图5是从斜下方观察实施方式的定子单元时的立体图。图6是实施方式的定子单元的电连接构件周边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定子单元中自壳体卸下了定子芯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自图7所示的壳体进一步卸下了密封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A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定子单元的组装方法的密封构件设置工序的图。图9B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定子单元的组装方法的定子设置工序(定子插入前)的图。图9C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定子单元的组装方法的定子设置工序(定子插入后)的图。图9D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定子单元的组装方法的树脂填充工序的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定子单元的组装方法的密封构件设置工序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电动机中将罩安装于壳体时的情形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动机的构造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本公开的一具体例。因而,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和连接形态等为一例,主旨并非限定本公开。因而,将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的未记载于表示本公开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另外,各图是示意图,并非一定严密地图示。此外,在各图中,对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实施方式)首先,使用图1~图3,说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的概略结构。图1是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的剖视图。图2是该电动机1的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该电动机1的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和图2中,存在树脂130的区域由散点状的阴影表示。此外,在图3中,省略电线170等罩160内的构造。如图1~图3所示,电动机1包括定子单元100、配置于定子单元100的转子200、设于转子200的轴300以及将轴300保持为能够旋转的第1轴承410和第2轴承420。定子单元100是定子120装入于壳体110而成的定子组装体。定子单元100产生用于使转子200旋转的磁力。配置于壳体110的定子120具有定子芯121和绕组线圈122。另外,定子单元100的详细的结构见后述。转子200能够相对于定子单元100的定子120旋转地配置于定子单元100内。具体而言,转子200以与定子120的定子芯121隔着微小的气隙的方式配置于定子120的内侧。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是转子200配置于定子120的内侧的内转子型的电动机。转子200被定子芯121包围,在由定子芯121产生的磁力的作用下旋转。转子200成为沿着旋转方向重复存在多个N极和S极的结构。作为一例,转子200是在转子芯的表面安装有永久磁体的表面磁体型的转子(SPM转子),但不限于此。如图1所示,轴300是固定于转子200的中心的旋转轴。转子200以轴300为旋转中心而旋转。轴300例如是金属棒,以向转子200的两侧延伸的方式贯穿转子200。轴300例如通过压入或热装于转子200的中心孔而固定于转子200。轴300由第1轴承410和第2轴承420保持。作为一例,第1轴承410和第2轴承420是将轴300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第1轴承410配置于定子单元100的壳体110的底部并固定于壳体110。第2轴承420配置于壳体110的上部。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机,其中,/n该电动机包括:/n壳体,在该壳体形成有1个以上的贯通的内螺纹部;/n定子芯,其配置于所述壳体内;/n树脂,其至少填充于所述定子芯与壳体之间;以及/n密封构件,其从所述壳体的内侧封闭所述内螺纹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7 JP 2018-0609331.一种电动机,其中,
该电动机包括:
壳体,在该壳体形成有1个以上的贯通的内螺纹部;
定子芯,其配置于所述壳体内;
树脂,其至少填充于所述定子芯与壳体之间;以及
密封构件,其从所述壳体的内侧封闭所述内螺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密封构件是带状的粘合带,沿着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粘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密封构件是透明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密封构件的基材层由聚酰亚胺树脂膜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密封构件的基材层由金属膜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定子芯的外周面接触的第1内周面和与所述定子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冈正之大畑贵央麻生宜农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