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齿轮减速器及其均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524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行星齿轮减速器及其均载结构,该均载结构用于行星轮与行星架之间,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行星销轴的两端分别插装于所述行星轮和所述行星架的安装孔中,所述行星轮的安装孔的与所述行星架相对的内侧段为第一孔段,所述行星架的安装孔的与所述行星轮相对的内侧段为第二孔段,并配置为:所述第一孔段和所述第二孔段中,一者与所述行星销轴之间具有预设径向间隙,另一者与适配段的所述行星销轴的径向尺寸相同。本方案通过结构优化提升行星齿轮系的均载性能,为有效降低振动噪声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星齿轮减速器及其均载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传动
,具体涉及一种行星齿轮减速器及其均载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机械传动领域,行星齿轮传动以其较高的承载能力、较大的传动速比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船舶、汽车等各个领域。其中,汽车行业中的纯电动汽车已成为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对于纯电动汽车而言,由于没有变速箱,故对减速器有了更高的传动速比的要求,单级行星齿轮减速器有时已经无法满足传动要求,因此,双级行星齿轮减速器应运而生,并逐渐广泛应用。相比于单级行星齿轮减速器,双级行星齿轮减速器具有传动比更大、结构更加紧凑、传动效率更高等优点;同时,还具有承载受力更高,结构更复杂的特点。受齿轮的加工精度、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等因素的影响,运转过程中的载荷难以均匀分配,进而导致系统产生振动噪声。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行星齿轮减速器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行星齿轮系的均载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行星齿轮减速器及其均载结构,通过结构优化提升行星齿轮系的均载性能,为有效降低振动噪声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本技术提供的行星齿轮减速器均载结构,用于行星轮与行星架之间,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行星销轴的两端分别插装于所述行星轮和所述行星架的安装孔中,所述行星轮的安装孔的与所述行星架相对的内侧段为第一孔段,所述行星架的安装孔的与所述行星轮相对的内侧段为第二孔段,并配置为:所述第一孔段和所述第二孔段中,一者与所述行星销轴之间具有预设径向间隙,另一者与适配段的所述行星销轴的径向尺寸相同。>优选地,所述行星轮的安装孔形成于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插装在所述行星轮中心孔内的轴承中;所述行星架的安装孔形成于插装在所述行星架上的第二轴套。优选地,所述第一轴套的内侧端具有沿所述轴承的内圈径向延伸形成第一凸肩,所述第二轴套的内侧端具有沿所述行星架径向延伸形成的第二凸肩。优选地,所述第一孔段或所述第二孔段的孔径大于所在安装孔的外侧段的孔径,以与所述行星销轴之间形成所述预设径向间隙;所述安装孔的外侧段的孔径与适配段的所述行星销轴的径向尺寸相同。优选地,所述行星销轴为台阶轴,所述台阶轴的小径段与所述第一孔段或所述第二孔段之间形成所述预设径向间隙,所述台阶轴的大径段直径与适配段所述安装孔的径向尺寸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一孔段或所述第二孔段的孔径大于所在安装孔的外侧段的孔径,且所述行星销轴为台阶轴,所述台阶轴的小径段与所述第一孔段或所述第二孔段之间形成所述预设径向间隙,所述台阶轴的大径段直径与适配段所述安装孔的外侧段的径向尺寸相同。优选地,所述台阶轴的小径段与所述第一孔段形成所述预设径向间隙,配置为:所述第一孔段的根部与所述轴承的外端面沿径向大致对齐;所述行星销轴的大径段延伸至所述第一孔段中,且所述大径段与所述第一孔段之间具有径向间隙;所述小径段的位于所述第一孔段中的轴向尺寸为所述第一孔段的轴向尺寸的2/3~9/10。优选地,所述行星销轴的外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轴套的外端面形成轴向限位的径向凸肩,所述行星销轴的内侧端具有挡圈卡槽,卡装在所述挡圈卡槽中的弹性挡圈与所述第二轴套的外端面形成轴向限位。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行星齿轮减速器,其行星轮与行星架之间采用如前所述的行星齿轮减速器均载结构。优选地,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为双级行星齿轮减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行星轮与行星架之间的均载结构。该均载结构的行星销轴两端分别插装于行星轮和行星架的安装孔中,形成行星轮的基本连接关系;其中,行星轮安装孔与行星架安装孔相对的两个孔段中,一者与行星销轴之间具有预设径向间隙,另一者与适配段的行星销轴的径向尺寸相同。如此设置,行星轮系上的行星轮由行星销轴两侧支撑端对应的中心点分别形成类悬臂梁结构,基于预设径向间隙的设计,使得行星销轴在载荷作用下具有形变空间,由此,可通过行星轮与行星架间的径向相对位移形成行星系的自适应退让能力,实现行星轮之间的良好均载,从而大大降低振动噪声。与此同时,为行星齿轮减速器承载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技术保障。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行星轮的安装孔形成于插装在行星轮轴承孔中的第一轴套,行星架的安装孔形成于插装在行星架上的第二轴套。也就是说,行星销轴通过分别通过两个轴套实现行星轮与行星架之间的传动,一方面,可避免行星销轴直接与行星轮、行星架接触,保护行星销轴;另外,可基于轴套的设置控制销轴弯曲退让空间,进一步规避行星销轴过度变形可能导致的行星齿轮系破坏性故障。在本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中,台阶轴的小径段与行星轮第一孔段形成预设径向间隙,配置为:第一孔段的根部与轴承的外端面沿径向大致对齐,行星销轴的大径段延伸至第一孔段中,且大径段与第一孔段之间具有径向间隙;其中,小径段的位于第一孔段中的轴向尺寸为第一孔段的轴向尺寸的2/3~9/10。如此设置,基于行星销轴两侧支撑端所分别形成类悬臂梁结构,本方案行星销轴的大径段延伸至第一孔段中,且大径段与第一孔段之间具有径向间隙,使得行星销轴受力后产生大致呈S状变形,这样,行星齿销轴的两端在受载工作状态下保持水平,确保齿轮系运行中动态配合关系中的各中心轴始终保持平行,可进一步降低运行噪声。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双级行星齿轮减速器的结构简图;图2为实施例一所述双级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均载结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3为图2中第一级行星齿轮系均载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第二级行星齿轮系均载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行星销轴的承载形变示意图;图6为均载结构的受力原理图;图7为实施例二所述均载结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三所述均载结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四所述均载结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中:太阳轮10:第一级太阳轮11、第二级太阳轮12;行星轮20:第一级行星轮21、第二级行星轮22;行星架30:第一级行星架31、第二级行星架32;行星销轴40:第一级行星销轴41、第二级行星销轴42、小径段401、大径段402、径向凸肩403、挡圈卡槽404、弹性挡圈405;内齿圈50:第一级内齿圈51、第二级内齿圈52;第一轴套60:第一级第一轴套61、第二级第一轴套62、第一孔段601、第一凸肩602、外侧段603;轴承70:第一级轴承71、第二级轴承72;第二轴套80:第一级第二轴套81、第二级第二轴套82、第二孔段801、第二凸肩802、外侧段80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不失一般性,本实施方式以图中所示的双级行星齿轮减速器作为描述主体,详细说明本方案提供的行星齿轮系均载结构。应当理解,该行星齿轮减速器的两级行星齿轮系的传动比及匹配关系,对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行星齿轮减速器均载结构未构成实质性限制。请参见图1,该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行星齿轮减速器均载结构,用于行星轮与行星架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行星销轴的两端分别插装于所述行星轮和所述行星架的安装孔中,所述行星轮的安装孔的与所述行星架相对的内侧段为第一孔段,所述行星架的安装孔的与所述行星轮相对的内侧段为第二孔段,并配置为:所述第一孔段和所述第二孔段中,一者与所述行星销轴之间具有预设径向间隙,另一者与适配段的所述行星销轴的径向尺寸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行星齿轮减速器均载结构,用于行星轮与行星架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行星销轴的两端分别插装于所述行星轮和所述行星架的安装孔中,所述行星轮的安装孔的与所述行星架相对的内侧段为第一孔段,所述行星架的安装孔的与所述行星轮相对的内侧段为第二孔段,并配置为:所述第一孔段和所述第二孔段中,一者与所述行星销轴之间具有预设径向间隙,另一者与适配段的所述行星销轴的径向尺寸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减速器均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的安装孔形成于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插装在所述行星轮中心孔内的轴承中;所述行星架的安装孔形成于插装在所述行星架上的第二轴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齿轮减速器均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套的内侧端具有沿所述轴承的内圈径向延伸形成第一凸肩,所述第二轴套的内侧端具有沿所述行星架径向延伸形成的第二凸肩。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行星齿轮减速器均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段或所述第二孔段的孔径大于所在安装孔的外侧段的孔径,以与所述行星销轴之间形成所述预设径向间隙;所述安装孔的外侧段的孔径与适配段的所述行星销轴的径向尺寸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行星齿轮减速器均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销轴为台阶轴,所述台阶轴的小径段与所述第一孔段或所述第二孔段之间形成所述预设径向间隙,所述台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陆登龙袁禄庆焦传梅彭南江徐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