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物体运动状态,尤其是汽车刹车速度变化的加速度传感器,它包括:轮Ⅰ、轮Ⅱ、轴、内壳、电致发光器件、光敏传感器。这里的轮Ⅰ和轮Ⅱ都是偏心轮,它们安装在同一根轴上,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发生变化时,轮Ⅰ和轮Ⅱ都绕轴转动,但转动的快慢不同,角度不一样,利用光敏传感器即可检测出这种差别。这种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不受路面坡道的影响,只与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率有关。(*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物体运动状态测量的传感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运动速度改变的加速度传感器。物体运动状态的测量,尤其是车辆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情况是汽车运动的重要参数。一般的加速度传感器,都是有方向性的,而行驶的路面是起伏不平的,并存在着上、下坡,这些必然使一般的传感器在用于检测车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误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测量物体运动状态,尤其是能测车辆运动速度改变的,并不受上、下坡影响的新型加速度传感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包括轮I、轮II、轴、电致发光器件、光敏传感器的加速度传感器,其特点是在轮I的中心设有轴安装孔,在轮I上设有叶片和透光孔,在轮II的中心设有轴安装孔,轮II上设有叶片或不设叶片,并设有透光孔,轴分别穿过轮I和轮II的轴安装孔,安装在内壳上,轮I和轮II之间能转动,电致发光器件安装在内壳的一侧,光敏传感器安装在内壳的另一侧,轮I的叶片和内壳间有间隙,轮II在轮I和内壳之间,并且有间隙,在内壳内盛有液体。这里的轮I和轮II或者是偏心轮;或者是在轮I和轮II上或轮外,附加有质量块,使其偏心。当车体运动的速度不变,并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轮I和轮II在偏心质量的作用下,达到一个平衡位置,电致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经过传感器的内壳,轮I、轮II,而到达光敏传感器上,输出一个与之对应的电平信号。当车体运动的速度不变,在有一定坡度的路面上行驶时,轮I和轮II在偏心质量的作用下,发生绕轮中心上的轴转动,由于路面上的坡度变化率一般都较小,轮I和轮II转动较慢,轮I和轮II所受的流体阻力都较小,所以轮I和轮II基本上以相同的速度转动相同的角度,这样,轮I与轮II绕轴转动的角度基本上相同,使得轮I与轮II的透光孔位置,基本上不变化,电致发光器件发出的光,在穿过轮I、轮II而到达光敏传感器时,其光强基本上不发生变化,使得光敏传感器输出的电平基本上不变。当物体运动的速度发生大的变化时,轮I受惯性力的作用而产生绕轮I中心上的轴的转动,但由于轮I的叶片和外壳间的间隙较小,叶片较大,使得轮I转动速度越大,所受到的流体的阻力也越大,使转动速度迅速变慢,而轮II上没有设置叶片,或叶片较小,使得所受到的流体的阻力较小,从而其转动的速度和角度大于轮I,这样轮I与轮II绕轴转动的角度就不同,使得轮I与轮II的透光孔位置就发生了变化,电致发光器件发出的光,在穿过内壳、轮I、轮II而到达光敏传感器时,其光强就发生了变化,使光敏传感器输出一个与之对应的新电平信号。从而使光敏传感器就输出了与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紧密相关的电信号。综上所述,这种加速度传感器,当汽车刹车时,偏心轮I和偏心轮II,在惯性力的作用下,都会绕轮I和轮II的轴而转动,但由于轮I上设置有叶片,轮II上没有设置叶片或叶片较小,这样当两个轮子浸没在液体当中,轮I所受到的阻力就会大于轮II所受到的阻力,使轮I转动的角度小,轮II转动的角度大,使得轮I和轮II转动的角度产生差别;当汽车行驶在坡道时,轮I和轮II受重力分力的作用,也都会绕轮I和轮II的轴而转动,但由于一般情况下,路面的坡度变化率都很小,轮I和轮II转动的角速度和角位移都很小,轮I、轮II所受到的阻力都很小,使得两轮转动的角速度和角位移基本上相同,这样轮I和轮II转动的角度基本上不会产生差别,因此,该加速度传感器无论是在平坦的路面还是在倾斜的坡道上,加速度传感器所检测的加速度,始终是车体变化的加速度,而与路面是否倾斜无关,克服了一般的惯性式加速度受路面坡度影响的不足,是一种实用的、新型的,所测量的加速度与路面坡度基本无关的新型加速度传感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之装配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轮I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轮I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轮II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轮II左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内壳左边壳体主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内壳左边壳体左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又一种内壳左边壳体主视图图9为图8之左视图图中1档圈、2电致发光器件、3线管、4线路板、5光盒、6内壳、8电池盒、9轮I、10软胶垫、11光敏传感器、12轴、13轮II、14质量块、15叶片、16透光孔、17缺口、18透光孔、19阻尼叶片、20密封孔。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轮II13、轮I9,安装在轴12上,轮II13和轮I9绕轴12能转动,轴12安装在内壳6的中心孔上,内壳6内设有液体,电致发光器件2安装在线路板4上,档圈1一端紧贴在内壳6的一侧,另一端紧贴在线路板4上,线路板4安装在光盒5内,在光盒5内有线管3,光敏传感器11紧贴在内壳6的另一侧,在光敏传感器11的外侧设置有软胶垫10,内壳6和软胶垫10安装在电池盒8上。这里轮I9和轮II13由不透光材料制成,在轮I9上设置有叶片15和透光孔16,叶片15和透光孔16排列在轮I9上,在轮I9的边缘开有一个小缺口17,利用该缺口17、透光孔16和叶片15的排列位置,即可使轮I9形成偏心轮。在轮II13上也设置有透光孔18,将该轮II13上的透光孔18陶空,或是在轮II13上设置附加质量块,即可使轮II13形成偏心的轮II,在内壳6的内面可以设置阻尼叶片19,也可以不设置阻尼叶片19,内壳6由透明或透光材料所制成,电致发光器件2均布在线路板4上并形成一个均匀的发光体。当汽车的速度不发生变化时,轮I9和轮II13在重力的作用下,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不绕轴12转动,当汽车在上、下坡时,轮I9和轮II13基本上以相同的角速度转动相同的角度,使轮I9和轮II13仍基本上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当汽车的速度发生显著变化时,轮I9上的叶片15有随着液体一起绕轴12转动的趋势,使轮I9受到大的阻力作用,而轮II13由于没有叶片15或叶片15很小或很少,在汽车的速度发生显著变化过程中,使轮II13受到的阻尼力很小,这样就使得轮I9和轮II13转动的角速度和角位移大不相同。使得光盒上的发光体发出的光穿过内壳6、轮I9上的透光孔16、轮II13上的透光孔18而到达光敏传感器11上,汽车刹车程度不同,轮I9和轮II13转动的角位移就不一样,使得电致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穿过内壳6、轮I9、轮II13到达光敏传感器11上的光就不同,使光敏传感器的输出就不同,从而即可测量出汽车运动状态的变化。图2所示的是图1实施例中轮I9的主视图,该轮I9均布有叶片15和排列有透光孔16,在轮I9的边缘开有一个小缺口17。图3为图2的左视图。图4所示的是图1实施例中轮II13的主视图,该轮II13上的透光孔18被陶空,而形成偏心的轮II13。图5为图4的左视图。图6所示的是图1实施例中,内壳6左边壳体的主视图,在该左边壳体上设置有阻尼叶片19,和内壳密封孔20,左边壳体上的阻尼叶片19和轮I9上的叶片15一起在盛满液体的内壳内提供轮I9转动时的阻尼力,图7为图6的左视图。图中的密封孔20是在内壳内注满液体时为进行密封而留下的。图8所示的是图1实施例中,内壳6左边壳体的主视图,图8的结构和图6的基本上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图8的结构中没有设置阻尼叶片19,这样轮I9运动时所产生的阻尼力主要是由轮I9上的叶片15带动液体旋转所产生的,图9为图8的左视图。所述的电致发光器件或为发光二极管,或为灯泡,或为荧光灯。所述的光敏传感器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速度传感器,包括轮Ⅰ[9]、轮Ⅱ[13]、轴[12]、内壳[6]、电致发光器件[2]、光敏传感器[11],其特征在于:a.轮Ⅰ[9]的中心设有轴安装孔,轮Ⅰ[9]上设有叶片[15]和透光孔[16];b.轮Ⅱ[13]的中心设有轴 安装孔,轮Ⅱ[13]上设有叶片[15]和透光孔[18];c.轴[12]分别穿过轮Ⅰ[9]和轮Ⅱ[13]的轴安装孔,安装在内壳[6]内,轮Ⅰ[9]和轮Ⅱ[13]之间能转动;d.电致发光器件[2]和光敏传感器[11]安装在内壳[6]的两 侧;e.轮Ⅰ[9]、轮Ⅱ[13]在内壳[6]内能转动,内壳[6]内盛有液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创大泰克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