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胶机构及显示屏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145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屏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点胶机构及显示屏生产线。所述点胶机构包括龙门架、用于点胶的点胶阀、用于固化胶体的固化组件、X‑Z向移动组件及转动组件,龙门架在X‑Z平面内形成供工件沿Y向穿过的空间;X‑Z向移动组件滑动设置于龙门架上,用于改变点胶阀和固化组件在X‑Z平面内的位置;转动组件设置于X‑Z向移动组件上,转动组件用于改变点胶阀及固化组件的工作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点胶机构只设置一套点胶阀和固化组件,且对工件相垂直的两条边点胶及固化时不需要旋转工件,制造成本低、占用空间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显示屏生产线,通过上述的点胶机构可以对工件相垂直的两条边点胶及固化,且制造成本低、占用空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点胶机构及显示屏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显示屏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点胶机构及显示屏生产线。
技术介绍
显示屏通常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通过COF(Chiponfilm,覆晶薄膜)与PCB板(PrintedCircuitBoard,印刷电路板)连接。在显示屏生产时,需要在显示面板的边缘与COF相连接的端子处涂布绝缘树脂胶,一方面起到绝缘和防腐蚀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增加连接处的强度。在对显示屏相垂直的两条边进行点胶时,一种现有技术采用两套点胶模块分别沿两个方向运动对显示屏进行点胶,从而保证在点胶过程中能够同时实现胶体的固化,但两套点胶、固化结构及驱动模块大大增加了设备的成本;另外一种现有技术包括一套点胶模块,其在点完一条边后,将显示屏旋转90°,点胶模块再对其相邻的边进行点胶,但这种方式显示屏旋转时需要较大的空间,且旋转机构成本较高。因此,亟需专利技术一种点胶机构及显示屏生产线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点胶机构及显示屏生产线,能够对相垂直的两条边进行点胶,且制造成本低、占用空间小。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点胶机构,包括:龙门架,所述龙门架在X-Z平面内形成供工件沿Y向穿过的空间;用于点胶的点胶阀及用于固化胶体的固化组件;X-Z向移动组件,其滑动设置于所述龙门架上,用于改变所述点胶阀和所述固化组件在所述X-Z平面内的位置;转动组件,设置于所述X-Z向移动组件上,用于改变所述点胶阀及所述固化组件的工作方向。可选地,所述点胶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固化组件与所述转动组件之间的第一Z向调节组件,所述第一Z向调节组件被配置为调节所述固化组件沿Z向相对于所述点胶阀的位置。可选地,所述点胶机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X-Z向移动组件的CCD定位组件,所述CCD定位组件被配置为检测工件的位置。可选地,所述CCD定位组件与所述X-Z向移动组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二Z向调节组件,所述第二Z向调节组件被配置为调节所述CCD定位组件沿Z向相对于所述龙门架的位置。可选地,所述X-Z向移动组件包括:X向移动组件,其滑动设置于所述龙门架;Z向移动组件,其设置在所述X向移动组件上且能输出Z向运动,所述转动组件连接于所述Z向移动组件。可选地,所述X向移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其滑动设置于所述龙门架,所述Z向移动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X向驱动源,其设置在所述龙门架上且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连接,所述X向驱动源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板沿X向滑动。可选地,所述Z向移动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板,所述转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Z向驱动源,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Z向驱动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相连接,所述Z向驱动源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板沿Z向运动。可选地,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三支撑板,所述点胶阀和所述固化组件设置在第三支撑板上;转动驱动源,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转动驱动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相连接,所述转动驱动源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三支撑板转动。可选地,所述点胶机构还包括:第一检测组件,其用于检测位于最高极限位置的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或第二检测组件,其用于检测位于最低极限位置的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或第三检测组件,其用于检测位于原点位置的所述第二支撑板。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生产线,其包括输送机构及上述的点胶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能够带动显示屏沿Y向从所述龙门架下方穿过。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点胶机构工作时,转动组件驱动点胶阀和固化组件转动,使两者所连直线与工件的X向待点胶边共线,接着X-Z向移动组件驱动点胶阀及固化组件下降至适当高度并沿X向运动,以完成对工件的X向待点胶边的点胶及固化;接着转动组件再驱动点胶阀和固化组件一起转动90度,使其两者所连线与工件的Y向待点胶边共线,此时工件继续沿Y向运动,点胶阀和固化组件即可实现对工件的Y待点胶边的点胶和固化,本技术的点胶机构只设置一套点胶阀和固化组件,且不需要旋转工件即可实现对工件相垂直的两条边的点胶,制造成本低、占用空间小。本技术的显示屏生产线,通过上述的点胶机构可以实现对显示屏相垂直的两条边的点胶,且制造成本低、占用空间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点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点胶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图中:1-龙门架;2-X-Z向移动组件;21-X向移动组件;211-第一支撑板;212-X向驱动源;22-Z向移动组件;221-第二支撑板;222-Z向驱源;23-转动组件;231-第三支撑板;232-转动驱动源;31-点胶阀;32-固化组件;33-第一Z向调节组件;331-第一固定端;332-第一活动端;333-第一调节件;4-CCD定位组件;5-第二Z向调节组件;51-第二固定端;52-第二活动端;53-第二调节件;61-第一检测组件;62-第二检测组件;63-第三检测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现有技术在对显示屏相垂直的两条边进行点胶,采用两套点胶、固化结构及驱动模块的点胶机构设备成本高;而采用一套点胶模块且能够驱动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点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龙门架(1),所述龙门架(1)在X-Z平面内形成供工件沿Y向穿过的空间;/n用于点胶的点胶阀(31)及用于固化胶体的固化组件(32);/nX-Z向移动组件(2),其滑动设置于所述龙门架(1)上,用于改变所述点胶阀(31)和所述固化组件(32)在所述X-Z平面内的位置;/n转动组件(23),设置于所述X-Z向移动组件(2)上,用于改变所述点胶阀(31)及所述固化组件(32)的工作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龙门架(1),所述龙门架(1)在X-Z平面内形成供工件沿Y向穿过的空间;
用于点胶的点胶阀(31)及用于固化胶体的固化组件(32);
X-Z向移动组件(2),其滑动设置于所述龙门架(1)上,用于改变所述点胶阀(31)和所述固化组件(32)在所述X-Z平面内的位置;
转动组件(23),设置于所述X-Z向移动组件(2)上,用于改变所述点胶阀(31)及所述固化组件(32)的工作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固化组件(32)与所述转动组件(23)之间的第一Z向调节组件(33),所述第一Z向调节组件(33)被配置为调节所述固化组件(32)沿Z向相对于所述点胶阀(31)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机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X-Z向移动组件(2)的CCD定位组件(4),所述CCD定位组件(4)被配置为检测工件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CD定位组件(4)与所述X-Z向移动组件(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Z向调节组件(5),所述第二Z向调节组件(5)被配置为调节所述CCD定位组件(4)沿Z向相对于所述龙门架(1)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点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X-Z向移动组件(2)包括:
X向移动组件(21),其滑动设置于所述龙门架(1);
Z向移动组件(22),其设置在所述X向移动组件(21)上且能输出Z向运动,所述转动组件(23)连接于所述Z向移动组件(2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点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移动组件(21)包括:
第一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陈宝璇张青山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希盟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