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污染样品保存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06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污染样品保存试管,包括试管、试管盖、取样杆以及密封环,所述取样杆连接在所述试管盖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处,所述试管包括管体与设置在管体顶部的限位件,所述密封环的内环尺寸与所述管体的外径尺寸相匹配,所述限位件的外侧壁与所述密封环的内侧壁相接触,所述密封环的顶部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内径尺寸与所述试管盖的外径尺寸相匹配,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试管盖通过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污染样品保存试管结构简单,在取样完成后,将试管盖联同取样杆一起放置于试管管体中,再通过旋紧密封环,将试管盖与试管密封连接,有效避免了取样杆接触到试管边壁或其他污染物,提高试管内部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污染样品保存试管
本技术涉及实验器材
,具体涉及一种防污染样品保存试管。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试验用送检样品储放试管多为常用试管,普通的试管具有取样难,易污染,样品不易保持取样原态等诸多问题,给化验人员造成实验数据不实等数据上的错误,给化验员的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普通样品试管都是将取样棒直接丢入试管内,取样时易碰撞试管壁,难免受到试管壁以及其他污浊物的污染,且现有的样品试管多是直接通过螺纹连接将试管盖盖合在试管口处,其密封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污染样品保存试管,避免样品与试管内壁发生碰撞造成样品污染,同时提高密封效果。为了实现以上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污染样品保存试管,包括试管、试管盖、取样杆以及密封环,所述取样杆连接在所述试管盖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处,所述试管包括管体与设置在管体顶部的限位件,所述密封环的内环尺寸与所述管体的外径尺寸相匹配,所述限位件的外侧壁与所述密封环的内侧壁相接触,所述密封环的顶部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内径尺寸与所述试管盖的外径尺寸相匹配,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试管盖通过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的外侧壁呈弧形结构,其外径尺寸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更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环的下端内侧壁与所述限位件的外侧壁相匹配。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的上端环口设置有弹性密封件。进一步地,所述试管盖的外侧周边设置有内螺纹,在所述延伸部上部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进一步地,所述试管盖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取样杆的顶端插接在所述凹槽内实现可拆卸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内侧壁设置有弹性橡胶环。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防污染样品保存试管结构简单,在取样完成后,将试管盖联同取样杆一起放置于试管管体中,再通过旋紧密封环,将试管盖与试管密封连接,使用方便,有效避免了取样杆接触到试管边壁或其他污染物,提高试管内部的密封性,避免检查结果出现偏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防污染样品保存试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防污染样品保存试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防污染样品保存试管中试管盖的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试管;2-试管盖;3-取样杆;4-密封环;5-管体;6-限位件;7-弹性密封件;201-内螺纹;202-凹槽;401-延伸部;402-外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防污染样品保存试管,包括试管1、试管盖2、取样杆3以及密封环4,所述取样杆3连接在所述试管盖2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处,所述试管1包括管体5与设置在管体5顶部的限位件6,所述密封环4的内环尺寸与所述管体5的外径尺寸相匹配,所述限位件6的外侧壁与所述密封环4的内侧壁相接触,所述密封环4的顶部设置有延伸部401,所述延伸部401的内径尺寸与所述试管盖2的外径尺寸相匹配,所述延伸部401与所述试管盖2通过螺纹连接。在本技术中,所述取样杆3与所述试管盖2连接在一起,在进行取样后,将试管盖2联同取样杆3一起放置于试管管体5中,再通过旋紧密封环4,使密封环4内壁与延伸部401紧密贴合,从而将试管盖2与试管1密封连接,使用方便,有效避免了取样杆接触到试管边壁或其他污染物,提高试管内部的密封性,避免检查结果出现偏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6的外侧壁呈弧形结构,其外径尺寸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其中,所述密封环4的下端内侧壁与所述限位件6的外侧壁相匹配。其中,所述限位件6的上端环口设置有弹性密封件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弧形结构的限位件6与密封环4配合,有效提高使用操作的便捷性以及试管1的密封。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试管盖2的外侧周边设置有内螺纹201,在所述延伸部401上部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201匹配的外螺纹402。通过内螺纹201与外螺纹402的配合,将密封环4与试管盖2旋紧,实现对试管1的密封。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试管盖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凹槽202,所述取样杆3的顶端插接在所述凹槽202内。便于取样杆3的拆卸与清洗。其中,所述凹槽202内侧壁设置有弹性橡胶环。提高取样杆3的安装稳定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污染样品保存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试管(1)、试管盖(2)、取样杆(3)以及密封环(4),所述取样杆(3)连接在所述试管盖(2)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处,所述试管(1)包括管体(5)与设置在管体(5)顶部的限位件(6),所述密封环(4)的内环尺寸与所述管体(5)的外径尺寸相匹配,所述限位件(6)的外侧壁与所述密封环(4)的内侧壁相接触,所述密封环(4)的顶部设置有延伸部(401),所述延伸部(401)的内径尺寸与所述试管盖(2)的外径尺寸相匹配,所述延伸部(401)与所述试管盖(2)通过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污染样品保存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试管(1)、试管盖(2)、取样杆(3)以及密封环(4),所述取样杆(3)连接在所述试管盖(2)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处,所述试管(1)包括管体(5)与设置在管体(5)顶部的限位件(6),所述密封环(4)的内环尺寸与所述管体(5)的外径尺寸相匹配,所述限位件(6)的外侧壁与所述密封环(4)的内侧壁相接触,所述密封环(4)的顶部设置有延伸部(401),所述延伸部(401)的内径尺寸与所述试管盖(2)的外径尺寸相匹配,所述延伸部(401)与所述试管盖(2)通过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污染样品保存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6)的外侧壁呈弧形结构,其外径尺寸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污染样品保存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春光骆天治丁卫平武丹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骆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