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接离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82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接离心管,包括互相配合密封连接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的顶部开合有密封盖,第一管体的底部开口且具有卡扣或螺纹,第一管体的内部形成管顶腔;第二管体的顶部开口且具有与第一管体卡扣或螺纹相配合的卡槽或螺纹,第二管体的底部呈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第二管体的内部由上至下形成管身腔和试剂腔;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组合后,管顶腔、管身腔和试剂腔互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分选出的细胞直接分选至管身腔部分,无需再进行离心等操作。从而使得该细胞收集器在满足弹射分选和后续研究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的简化操作流程,有效减少细胞在转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失,降低外源污染几率,提高分选实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接离心管
本技术涉及生物样品制备和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二接离心管。
技术介绍
细胞弹射分选仪器所分离出的细胞或颗粒需要被收集容器接收。为避免分选后的细胞或颗粒在不同容器中进行转移的过程中造成损失或污染,需设计可直接用于基因扩增、培养、运输或储存等后续操作的接收容器。目前的细胞弹射分选仪使用分节式接收器进行目标细胞或颗粒的收集,其方法是将接收盖放入仪器中作为收集器皿,再与反应管组合,使用离心等方法将接收盖中的细胞或颗粒转移至反应管底部,从而进行后续操作。此方法虽然实现了分选细胞收集与后续实验研究的对接,但仍然存在操作步骤较多、耗时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接离心管,简化操作流程,提高分选实验效率。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二接离心管,包括互相配合密封连接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顶部开合有密封盖,第一管体的底部开口且具有卡扣或螺纹,第一管体的内部形成管顶腔;所述第二管体的顶部开口且具有与第一管体卡扣或螺纹相配合的卡槽或螺纹,第二管体的底部呈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第二管体的内部由上至下形成管身腔和试剂腔;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组合后,所述管顶腔、管身腔和试剂腔互相连通。进一步地,上述的二接离心管中,所述密封盖铰接在第一管体的顶部,且与第一管体一体成型。进一步地,上述的二接离心管中,所述卡扣或螺纹位于第一管体的底部内壁上,与之相配合的卡槽或螺纹位于所述第二管体的顶部外壁上,第一管体内径与第二管体的外径相适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二接离心管,可以将分选出的细胞直接分选至管身腔部分,无需再进行离心等操作,即可直接进行后续操作。从而使得该细胞收集器在满足弹射分选和后续研究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的简化操作流程,有效减少细胞在转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失,同时降低外源污染几率,提高分选实验效率。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二接离心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第一管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第二管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卡扣;4、管顶腔;5、卡槽;6、管身腔;7、试剂腔;8、密封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二接离心管,包括互相配合密封连接的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所述第一管体1的顶部开合有密封盖8,第一管体1的底部开口且具有卡扣3或螺纹,第一管体1的内部形成管顶腔4;所述第二管体2的顶部开口且具有与第一管体1卡扣3或螺纹相配合的卡槽5或螺纹,第二管体2的底部呈直径逐渐减小的圆锥形,第二管体2的内部由上至下形成管身腔6和试剂腔7;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组合后,所述管顶腔4、管身腔6和试剂腔7互相连通。其中,所述密封盖8铰接在第一管体1的顶部,且与第一管体1一体成型。所述卡扣3或螺纹位于第一管体1的底部内壁上,与之相配合的卡槽5或螺纹位于所述第二管体2的顶部外壁上,第一管体1内径与第二管体2的外径相适应。本技术的使用方法是:首先对本技术的二接离心管进行无菌处理;在层流柜中向试剂腔7中加入适当体积的裂解液;用镊子夹取第二管体2,放入单细胞弹射分选仪的接收装置中;操作单细胞弹射分选仪,将一个或多个目标细胞分选至管身腔6中;随后将第二管体2移出分选仪,将第二管体2与第一管体1进行组装,使卡扣3与卡槽5扣紧,形成密闭的二接离心管,无需再进行离心等操作,可直接将二接离心管放入热循环仪中,高温孵育,使细胞彻底裂解;将二接离心管移回至层流柜中,打开密封盖8,向二接离心管中加入中和液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混合液,再重新盖上密封盖8,随后将二接离心管放入热循环仪中进行相应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应结束后,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产物进行检测。本技术的二接离心管,可以将分选出的细胞直接分选至管身腔内,无需再进行离心等操作,即可直接进行后续操作。从而使得该细胞收集器在同时满足弹射分选和后续研究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的简化操作流程,有效减少细胞在转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失,同时降低外源污染几率,提高分选实验效率。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接离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配合密封连接的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所述第一管体(1)的顶部开合有密封盖(8),第一管体(1)的底部开口且具有卡扣(3)或螺纹,第一管体(1)的内部形成管顶腔(4);所述第二管体(2)的顶部开口且具有与第一管体(1)卡扣(3)或螺纹相配合的卡槽(5)或螺纹,第二管体(2)的底部呈直径逐渐减小的圆锥形,第二管体(2)的内部由上至下形成管身腔(6)和试剂腔(7);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组合后,所述管顶腔(4)、管身腔(6)和试剂腔(7)互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接离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配合密封连接的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所述第一管体(1)的顶部开合有密封盖(8),第一管体(1)的底部开口且具有卡扣(3)或螺纹,第一管体(1)的内部形成管顶腔(4);所述第二管体(2)的顶部开口且具有与第一管体(1)卡扣(3)或螺纹相配合的卡槽(5)或螺纹,第二管体(2)的底部呈直径逐渐减小的圆锥形,第二管体(2)的内部由上至下形成管身腔(6)和试剂腔(7);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杰洪喜李航王欢师卫彪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长光辰英生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