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控芯片恒温培养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3515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恒温培养箱,包括上箱体、下箱体,所述上箱体与下箱体的侧壁连接以形成培养箱的内部腔室,所述下箱体的中心设置有升降台,在所述升降台的上表面放置微流控芯片,所述上箱体的顶部设置有图像采集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壳体侧壁设置有光源,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还包括用于反射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的半反半透镜,所述半反半透镜与微流控芯片位于同一垂直线上,所述半反半透镜与光源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利用图像采集模块实时监测芯片上组织细胞的生长情况,无需将培养中的芯片取出;同时利用升降台调节图像采集模块与微流控芯片的垂直距离,以便于焦距调整,获得清晰的图像信息。获得清晰的图像信息。获得清晰的图像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流控芯片恒温培养箱


[0001]本技术涉及细胞培养、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恒温培养箱。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跨学科交流日渐频繁,医工结合是未来学科发展的前沿和趋势。尤其在医疗器械的制造方面,工程技术的发展、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将不断促进医学的发展。细胞培养箱是实现细胞、组织、细菌规模化培养的一种先进仪器,是现阶段医学、农学等相关领域开展免疫学、肿瘤学、遗传学及生物工程等前沿科学研究所必须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农业科学、医疗实验等科学研究和生产。
[0003]近年来,随着微流控技术的发展,为细胞体外培养带来了新的思路及实验平台,其通道尺寸与细胞的尺寸在同一量级上,再配合微泵、微阀使用,可以在空间和时间上实现对流体的精确控制,既能有效模拟细胞在体微环境,又能节省细胞和试剂的消耗,已被广泛用于环境化学、生物医学、生命科学、医药学等领域。
[0004]为实现细胞动态培养所需外接的恒流注射泵由于体积以及工作湿度环境的限制,只能将其置于培养箱外部通过硅胶软管与芯片主体相连。在这种情况下,培养液从外部进入培养箱内时,受温差影响,培养液易产生气泡影响细胞的生长状态。另外微流控芯片在培养中,需将微流控芯片取出再进行观察,不易观察内部芯片组织的生长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技术背景中的问题,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恒温培养箱,利用图像采集模块实时监测芯片上组织细胞的生长情况,便于对细胞生长速度、生长状态进行监测,无需将培养中的芯片取出。
[0006]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微流控芯片恒温培养箱,包括上箱体、下箱体,所述上箱体与下箱体的侧壁连接以形成培养箱的内部腔室,所述下箱体的中心设置有升降台,在所述升降台的上表面放置微流控芯片,所述上箱体的顶部设置有图像采集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壳体侧壁设置有光源,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还包括用于反射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的半反半透镜,所述半反半透镜与微流控芯片位于同一垂直线上,所述半反半透镜与光源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还包括物镜、滤光片组与成像相机,所述成像相机与外部控制显示器连接;所述物镜位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正上方。
[0009]进一步地,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与所述半反半透镜之间的夹角为45度。
[0010]进一步地,在所述上箱体的一侧壁设置有恒温连通器,在所述恒温连通器内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恒流注射泵与微流控芯片的培养液入口。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恒流注射泵通过推动其上盛有培养液的注射器为微流控芯片提供动态稳定的培养液进给。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恒温连通器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软管贯穿所述通孔设置,在
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密封圈。
[0013]更进一步地,在所述恒温连通器内设置有保温线圈。
[0014]进一步地,在所述上箱体的侧壁上方设置有温度控制模块。
[0015]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台包括平台与升降机构,所述平台置于所述下箱体的表面上方,所述升降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平台的下表面中心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1、本技术中在上箱体上设置图像采集模块,利用下箱体的上表面放置微流控芯片,利用图像采集模块实时监测芯片上组织细胞的生长情况,便于对细胞生长速度、生长状态进行监测,无需将培养中的芯片取出;同时利用升降台调节图像采集模块与微流控芯片的垂直距离,以便于实现图像采集模块的焦距调整,以获得清晰的图像信息。
[0018]2、在箱体侧壁设置恒温连通器,在恒温连通器内设置连通恒流注射泵与微流控芯片培养液入口的软管,以连通箱体内外,利用恒温连通器为进入箱体内的培养液进行预热,避免因温差过大造成软管内产生气泡。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微流控芯片恒温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图像采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上箱体;2、下箱体;3、升降台;4、微流控芯片;5、图像采集模块;6、光源;7、半反半透镜;8、物镜;9、滤光片组;10、成像相机;11、恒温连通器;12、软管;13、恒流注射泵;14、通孔;15、密封圈;16、温度控制模块;17、平台;18、升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3]如图1

2所示,一种微流控芯片4恒温培养箱,包括上箱体1、下箱体2,所述上箱体1与下箱体2的侧壁连接以形成培养箱的内部腔室,所述下箱体2的中心设置有升降台3,在所述升降台3的上表面放置微流控芯片4,所述上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图像采集模块5,所述图像采集模块5的壳体侧壁设置有光源6,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5还包括用于反射所述光源6发射的光束的半反半透镜7,所述半反半透镜7与微流控芯片4位于同一垂直线上,所述半反半透镜7与光源6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0024]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图像采集模块5还包括物镜8、滤光片组9与成像相机10,所述成像相机10与外部控制显示器连接;所述物镜8位于所述微流控芯片4的正上方。
[0025]具体地,所述光源6发射的光束与所述半反半透镜7之间的夹角为45度。
[0026]本技术中在上箱体1上设置图像采集模块5,利用下箱体2的上表面放置微流控芯片4,利用图像采集模块5实时监测芯片上组织细胞的生长情况,便于对细胞生长速度、生长状态进行监测,无需将培养中的芯片取出。
[0027]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
[0028]所述升降台3包括平台17与升降机构18,所述平台17置于所述下箱体2的表面上
方,所述升降机构18的输出端与所述平台17的下表面中心连接。
[0029]利用升降机构18控制平台17的升降,以调节图像采集模块5与微流控芯片4的垂直距离,实现图像采集模块5的焦距调整,以获得清晰的图像信息。
[0030]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
[0031]在所述上箱体1的一侧壁设置有恒温连通器11,在所述恒温连通器11内设置有软管12,所述软管12的两端分别连通恒流注射泵13与微流控芯片4的培养液入口。
[0032]具体地,所述恒流注射泵13通过推动其上盛有培养液的注射器为微流控芯片4提供动态稳定的培养液进给。
[0033]如图1所示,所述恒温连通器1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4,所述软管12贯穿所述通孔14设置,在所述通孔14内设置有密封圈15。
[0034]具体地,在所述恒温连通器11内设置有保温线圈。
[0035]在箱体侧壁设置恒温连通器11,在恒温连通器11内设置连通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恒温培养箱,包括上箱体、下箱体,所述上箱体与下箱体的侧壁连接以形成培养箱的内部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的中心设置有升降台,在所述升降台的上表面放置微流控芯片,所述上箱体的顶部设置有图像采集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壳体侧壁设置有光源,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还包括用于反射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的半反半透镜,所述半反半透镜与微流控芯片位于同一垂直线上,所述半反半透镜与光源位于同一水平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控芯片恒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还包括物镜、滤光片组与成像相机,所述成像相机与外部控制显示器连接;所述物镜位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正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流控芯片恒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与所述半反半透镜之间的夹角为45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控芯片恒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箱体的一侧壁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骆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