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网支柱倾斜率连续测量整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4452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触网支柱倾斜率连续测量整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水准泡、上刻度尺、下刻度尺、安装钉、线坠、调节杆、调节螺母、限位爪及照明机构,在外壳的内部后壁上上下间隔安装有上刻度尺及下刻度尺,在上刻度尺的上部后壁上通过安装钉吊装有线坠,该安装钉位于上刻度尺的正上方,在下刻度尺的下方外壳的两侧壁上均对称设置有调节孔,在调节孔内穿装有调节杆,调节杆的两端通过调节螺母限位,在调节杆的中间位置两侧安装有在其上对称设置的限位爪,所述的水准泡安装在外壳的顶部,所述的照明机构安装在外壳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精度、安全可靠、降低施工成本、易于实现、便于携带安装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触网支柱倾斜率连续测量整正装置
本技术属于地铁及铁路电气化施工装置领域,涉及一种地铁及铁路电气化接触网支柱测量装置,特别是一种接触网支柱倾斜率连续测量整正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在地铁及铁路电气化接触网支柱整正定位过程中,需要对接触网支柱倾斜率进行连续测量,一般采用吊线坠、水平尺或经纬仪配合钢卷尺进行反复测量的方式,而后,通过计算,得出支柱倾斜率是否满足技术标准,也有采用简易测量接触网支柱倾斜率的测量仪的方法。这些传统的施工方法较为繁琐,需要进行多次、反复操作测量,且需要换算,累计误差较大,所需测量人员较多,耗费大量的施工时间,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另外,受大风天气、夜间视线较差等因素影响,测量效率降低,精度无法保证,目前采用的简易测量接触网支柱倾斜率的测量仪精度较低,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无法连续测量及定位,且不具备自检及校正功能,影响整体的测量精度及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科学合理、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精度、安全可靠、降低施工成本,为地铁及铁路电气化接触网支柱施工中精确测量及整正提供有力保障的接触网支柱倾斜率连续测量整正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接触网支柱倾斜率连续测量整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水准泡、上刻度尺、下刻度尺、安装钉、线坠、调节杆、调节螺母、限位爪及照明机构,在外壳的内部后壁上上下间隔安装有上刻度尺及下刻度尺,上刻度尺及下刻度尺均在外壳后壁的中线位置安装,在上刻度尺的上部后壁上通过安装钉吊装有线坠,该安装钉位于上刻度尺的正上方,在下刻度尺的下方外壳的两侧壁上均对称设置有调节孔,在调节孔内穿装有调节杆,调节杆的两端通过调节螺母限位,在调节杆的中间位置两侧安装有在其上对称设置的限位爪,所述的水准泡安装在外壳的顶部,所述的照明机构安装在外壳的内部。而且,所述的外壳由铝合金框架及密封镶嵌在铝合金框架六面的面板构成,所述位于铝合金前端面的面板为透明面板。而且,所述的上刻度尺及下刻度尺均为0刻度位于尺子中间位置的结构。而且,所述上刻度尺与下刻度尺之间的距离为一个定值,为500mm。而且,所述的照明机构由电池、开关、电源线及荧光灯构成,在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荧光灯,在外壳的底部安装有电池及与电池连接的电源线,电源线的另一端上连接有荧光灯。而且,还包括安装机构,该安装机构由抱箍、托板、挂钩及松紧带构成,在所述外壳的一侧面上间隔均布有一列挂钩,所述松紧带的一端固装在外壳上,另一端挂接在对应的挂钩上;在所述的外壳下部承托有一托板,该托板安装在抱箍的一侧面,所述的抱箍安装在接触网支柱上,所述的外壳通过松紧带连接在接触网支柱上。而且,还包括提手,在所述外壳的顶部安装有提手。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1、本接触网支柱倾斜率连续测量整正装置,通过利用铝合金框架与面板的密封装配,避免了受大风天气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精度;上刻度尺与下刻度尺竖直间距为固定数值,加上线坠的配合使用,可对测量结果直接读数,无需换算,方便了装置的使用,提高了施工效率;调节杆及限位爪的设置,可对线坠进行定位,减少了线坠的左、右摇摆,快速测量,加快了测量进度;调节杆、调节螺母及调节孔的配合使用,可对线坠定位进行预先设定及调节,接触网支柱进行整正时,无需多次测量,当线坠竖直下垂,不再触碰两侧的限位爪时,即可完成接触网支柱整正定位;电池、开关、电源线及荧光灯的配合使用,可随时为本装置提供照明,在夜间、隧道等黑暗环境下也可进行接触网支柱连续测量及整正定位,提高了装置使用的广泛性;挂钩、松紧带、抱箍及托板的配合使用,可将装置固定在接触网支柱上,无需人工扶握,可对接触网支柱倾斜率连续测量及整正定位;使用时可通过将本测量装置固定在接触网支柱上,对线坠读数预先进行调节、定位,即可进行接触网支柱的连续测量及整正定位。该测量及定位装置实现了在地铁及铁路电气化施工中进行接触网支柱测量、定位的目的,减少了经纬仪、线坠、水平尺、钢卷尺等测量工具的使用量,节省了大量成本和劳动力,提高了施工精度和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消除了危险源,真正的实现了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成本等多重目标的统一。2.本接触网支柱倾斜率连续测量及整正定位装置,通过在外壳的顶部正中位置设置提手和水准泡,在便于手提、携带该装置的同时,可对装置进行校准检测,当水准泡位于正中位置时,线坠竖直下垂且处于上刻度尺、下刻度尺的零刻度位置,通过自检及校正,可提高测量装置精确度,减小误差。3.本技术设计科学合理,具有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精度、安全可靠、降低施工成本、易于实现、便于携带安装等优点,是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的接触网支柱倾斜率连续测量整正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与接触网支柱装配的结构示意图(省略松紧带)。附图标记说明:1-上刻度尺、2-下刻度尺、3-定位钉、4-线坠、5-外壳、6-透明面板、7-调节杆、8-调节螺帽、9-卡槽、10-调节孔、11-电池、12-按钮、13-电源线、14-荧光灯、15-挂钩、16-松紧带、17-抱箍、18-托板、19-手柄、20-水准泡、21-本装置、22-接触网支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接触网支柱倾斜率连续测量整正装置,其创新之处在于:包括外壳5、水准泡20、上刻度尺1、下刻度尺2、安装钉3、线坠4、调节杆7、调节螺母8、限位爪9及照明机构,在外壳的内部后壁上上下间隔安装有上刻度尺及下刻度尺,上刻度尺及下刻度尺均在外壳后壁的中线位置安装,在上刻度尺的上部后壁上通过安装钉吊装有线坠,该安装钉位于上刻度尺的正上方,在下刻度尺的下方外壳的两侧壁上均对称设置有调节孔10,在调节孔内穿装有调节杆,调节杆的两端通过调节螺母限位,在调节杆的中间位置两侧安装有在其上对称设置的限位爪,所述的水准泡安装在外壳的顶部,所述的照明机构安装在外壳的内部。所述的外壳由铝合金框架及密封镶嵌在铝合金框架六面的面板6构成,所述位于铝合金前端面的面板为透明面板。所述的上刻度尺及下刻度尺均为0刻度位于尺子中间位置的结构。所述上刻度尺与下刻度尺之间的距离为一个定值,为500mm。所述的照明机构由电池11、开关12、电源线13及荧光灯14构成,在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荧光灯,在外壳的底部安装有电池及与电池连接的电源线,电源线的另一端上连接有荧光灯。还包括安装机构,该安装机构由抱箍17、托板18、挂钩15及松紧带16构成,在所述外壳的一侧面上间隔均布有一列挂钩,所述松紧带的一端固装在外壳上,另一端挂接在对应的挂钩上;在所述的外壳下部承托有一托板,该托板安装在抱箍的一侧面,所述的抱箍安装在接触网支柱22上,所述的外壳通过松紧带连接在接触网支柱上。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触网支柱倾斜率连续测量整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水准泡、上刻度尺、下刻度尺、安装钉、线坠、调节杆、调节螺母、限位爪及照明机构,在外壳的内部后壁上上下间隔安装有上刻度尺及下刻度尺,上刻度尺及下刻度尺均在外壳后壁的中线位置安装,在上刻度尺的上部后壁上通过安装钉吊装有线坠,该安装钉位于上刻度尺的正上方,在下刻度尺的下方外壳的两侧壁上均对称设置有调节孔,在调节孔内穿装有调节杆,调节杆的两端通过调节螺母限位,在调节杆的中间位置两侧安装有在其上对称设置的限位爪,所述的水准泡安装在外壳的顶部,所述的照明机构安装在外壳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网支柱倾斜率连续测量整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水准泡、上刻度尺、下刻度尺、安装钉、线坠、调节杆、调节螺母、限位爪及照明机构,在外壳的内部后壁上上下间隔安装有上刻度尺及下刻度尺,上刻度尺及下刻度尺均在外壳后壁的中线位置安装,在上刻度尺的上部后壁上通过安装钉吊装有线坠,该安装钉位于上刻度尺的正上方,在下刻度尺的下方外壳的两侧壁上均对称设置有调节孔,在调节孔内穿装有调节杆,调节杆的两端通过调节螺母限位,在调节杆的中间位置两侧安装有在其上对称设置的限位爪,所述的水准泡安装在外壳的顶部,所述的照明机构安装在外壳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网支柱倾斜率连续测量整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由铝合金框架及密封镶嵌在铝合金框架六面的面板构成,所述位于铝合金前端面的面板为透明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网支柱倾斜率连续测量整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刻度尺及下刻度尺均为0刻度位于尺子中间位置的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敬帅刘铁兵于飞刘建双姜慧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