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353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包括外箱体、设置于外箱体内部的内箱体、设置于所述外箱体与内箱体之间的保温棉;所述外箱体相邻的两侧面分别设有冷气进口、热气出口;所述内箱体内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冷气进风管和热气出风管,所述冷气进风管和热气出风管上分别连接有蓄热陶瓷,所述蓄热陶瓷上设置有蓄热陶瓷催化剂,所述蓄热陶瓷催化剂与内箱体顶部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形成燃烧空间,所述冷气进风管远离蓄热陶瓷的一端与冷气进口连接,所述热气出风管远离蓄热陶瓷的一端与热气出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占地面积小、重量轻,能够对有机废气进行合理的催化,满足了当今对环境保护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
本技术涉及有机废气处理
,特别是一种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
技术介绍
在涂装、印刷、制鞋、机电、塑料及各种化工车间中,其加工生产过程中会挥发或泄漏有害有机废气,如果对其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在空气中就会对环境造成比较大的污染,对人体健康也会造成较大危害;目前现有的对有机废气处理主要是通过RCO催化燃烧装置,但是其在催化燃烧过程中,需要持续不断的对待催化气体进行加热,以达到满足催化的调节,热量资源浪费较多,运行成本比较高。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现有的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设备加以改进,使其能够适应现在对有机废气处理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对有机废气处理主要是通过RCO催化燃烧装置,但是其在催化燃烧过程中,需要持续不断的对待催化气体进行加热,以达到满足催化的调节,热量资源浪费较多,运行成本比较高的问题,设置了一种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和节能效果显著的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具体为一种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包括外箱体、设置于外箱体内部的内箱体、设置于所述外箱体与内箱体之间的保温棉;所述外箱体相邻的两侧面分别设有冷气进口、热气出口;所述内箱体内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冷气进风管和热气出风管,所述冷气进风管和热气出风管上分别连接有蓄热陶瓷,所述蓄热陶瓷上设置有蓄热陶瓷催化剂,所述蓄热陶瓷催化剂与内箱体顶部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形成燃烧空间,所述燃烧空间采用电加热方式;所述冷气进风管远离蓄热陶瓷的一端与冷气进口连接,所述热气出风管远离蓄热陶瓷的一端与热气出口连接。对方案的进一步阐述,所述冷气进风管与热气出风管纵截面分别呈若干“弓”字形组成,所述冷气进风管与热气出风管工作时呈层叠式设计。对方案的进一步阐述,所述电加热采用热电偶,所述外箱体上设置有多个热电偶,所述热电偶的一端裸露在所述外箱体外侧的空气中,其另一端插入到蓄热陶瓷催化剂与内箱体顶部之间形成的燃烧空间内。对方案的进一步阐述,所述内箱体的底部与所述外箱体之间设有用于固定两者的横撑。对方案的进一步阐述,所述蓄热陶瓷催化剂由贵金属材质制成。其有益效果在于,冷气进风管与热气出风管工作时呈层叠设计,能够将热气出风管中的热量传递到冷气进风管中,进行预热,减少电加热的工作时间,降低了运行成本;电加热采用热电偶,实用,工作成本低;本技术蓄热式催化燃烧装置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占地面积小、重量轻,能够对有机废气进行合理的催化,满足了当今对环境保护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中的换热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中的换热器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中的换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1、外箱体;111、冷气进口;112、热气出口;113、热电偶;21、保温棉;31、蓄热陶瓷催化剂;32、蓄热陶瓷;33、热气出风管;34、冷气进风管。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说明本技术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对有机废气处理主要是通过RCO催化燃烧装置,但是其在催化燃烧过程中,需要持续不断的对待催化气体进行加热,以达到满足催化的调节,热量资源浪费较多,运行成本比较高的问题,为了对有机废气起到有效的催化燃烧,使其更贴合现在的市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从而能够对有机废气进行有效、低能耗的催化,使其满足现在空气排放的需要,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1-6说明各个机构的具体结构和原理:一种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包括外箱体11、设置于外箱体11内部的内箱体(未标出)、设置于所述外箱体11与内箱体之间的保温棉21;所述保温棉21能够有效保持内箱体中的温度;所述内箱体的底部与所述外箱体11之间设有用于固定两者的横撑(未标出);所述外箱体11相邻的两侧面分别设有冷气进口111、热气出口112;所述内箱体内设有换热器(未标出),所述换热器包括冷气进风管34和热气出风管33,所述冷气进风管34和热气出风管33上分别连接有蓄热陶瓷32,所述蓄热陶瓷32上设置有蓄热陶瓷催化剂31,所述蓄热陶瓷催化剂31与内箱体顶部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形成燃烧空间,所述燃烧空间采用电加热方式;所述冷气进风管34远离蓄热陶瓷32的一端与冷气进口111连接,所述热气出风管33远离蓄热陶瓷32的一端与热气出口112连接。对方案的进一步阐述,所述冷气进风管34与热气出风管33纵截面分别呈若干“弓”字形组成,所述冷气进风管34与热气出风管33工作时呈层叠式设计,使从热气出风管33中输出的气体的一部分热量在与冷气进风管34接触部分进行热量交换,对有机废气进行预热从而对热量再利用,节约了能源同时降低了运行成本。对方案的进一步阐述,所述电加热采用热电偶113,所述外箱体11上设置有多个热电偶113,所述热电偶113的一端裸露在所述外箱体11外侧的空气中,其另一端插入到蓄热陶瓷32催化剂31与内箱体顶部之间形成的燃烧空间内,对燃烧空间加热,使温度达到250-280℃。对方案的进一步阐述,所述蓄热陶瓷催化剂31由贵金属材质制成,所述贵金属优选铂金或钯,可以使有机废气在250-280℃左右就可以与蓄热陶瓷催化剂31产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热量。工作原理:有机废气从冷气进口111中吸入,经冷气进风管传输后到达蓄热陶瓷32进行预热,有机废气在250-280℃左右的燃烧空间内,由于蓄热陶瓷催化剂31的活性催化作用,有机废气进行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热量,蓄热陶瓷催化剂31在低温(200-400℃)下,能够实现对有机物的完全氧化,因此,操作方便,净化效率高;气体经过热气出风管33中,在热气出风管33与冷气进风管34接触部分,将热量传递一部分到冷气进风管34中,对热量进行再利用,最后气体以较低的温度排入大气中。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
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技术的原理,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包括外箱体、设置于外箱体内部的内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箱体与内箱体之间的保温棉;所述外箱体相邻的两侧面分别设有冷气进口、热气出口;所述内箱体内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冷气进风管和热气出风管,所述冷气进风管和热气出风管上分别连接有蓄热陶瓷,所述蓄热陶瓷上设置有蓄热陶瓷催化剂,所述蓄热陶瓷催化剂与内箱体顶部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形成燃烧空间,所述燃烧空间采用电加热方式;所述冷气进风管远离蓄热陶瓷的一端与冷气进口连接,所述热气出风管远离蓄热陶瓷的一端与热气出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包括外箱体、设置于外箱体内部的内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箱体与内箱体之间的保温棉;所述外箱体相邻的两侧面分别设有冷气进口、热气出口;所述内箱体内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冷气进风管和热气出风管,所述冷气进风管和热气出风管上分别连接有蓄热陶瓷,所述蓄热陶瓷上设置有蓄热陶瓷催化剂,所述蓄热陶瓷催化剂与内箱体顶部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形成燃烧空间,所述燃烧空间采用电加热方式;所述冷气进风管远离蓄热陶瓷的一端与冷气进口连接,所述热气出风管远离蓄热陶瓷的一端与热气出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立凯肖芸孙光大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赛林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