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蓄热氧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4352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蓄热氧化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初效过滤段、除雾段、滤筒精滤段和蓄热氧化段,初效过滤段内设置有多层孔板过滤器;所述蓄热氧化段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置且连通的蓄热室Ⅰ、燃烧室和蓄热室Ⅱ,所述蓄热室Ⅰ的顶部设置有与蓄热室Ⅰ连通的上部通道,所述上部通道的进气端连通设置有第一通道,上部通道的进气端与第一通道之间设置有阀门Ⅰ,所述蓄热室Ⅱ的底部设置有与蓄热室Ⅱ连通的下部通道,所述下部通道的进气端连通设置有第二通道,下部通道的进气端与第二通道之间设置有阀门Ⅱ。本申请的蓄热氧化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气流顺畅、净化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的优点,从而达到了长期高效稳定、低能耗运行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蓄热氧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业废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蓄热氧化装置。
技术介绍
近些年,“雾霾”一词将大气污染防治推向了大众的关注的范围内,从国家到地方都表明对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视。常见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包括:直接燃烧法、催化燃烧法、蓄热氧化法等。蓄热氧化法通过利用蓄热体对高温燃烧产生的大量热量进行储存回用,以预热废气,节省能量消耗,相比直接燃烧法能耗更低。与传统的催化燃烧、直接燃烧相比,蓄热氧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有机废气净化技术,具有热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净化效率高等特点,浓度适宜时,还可自热运行,进行二次余热回收利用,可大大降低运行成本。现有的蓄热氧化技术,无论是塔式蓄热氧化装置还是旋转式蓄热氧化装置,都存在设备结构和管路连接相对复杂、设备体积大、占地面积大,气体在管路及设备内形成内部湍流,气流不顺畅,增大压损、风阻大,还使得预热效果及燃烧效果降低,增大燃料消耗,增加运行成本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蓄热氧化技术存在设备结构及管路复杂、占地面积大、气流组织不畅、运行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一种一体式蓄热氧化装置,使其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气流顺畅、净化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的优点,以达到长期高效稳定、低能耗运行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一种一体式蓄热氧化装置,包括集成在箱体内且通过管道依次串联的初效过滤段、除雾段、滤筒精滤段和蓄热氧化段,所述初效过滤段的进气端设置有设备进风口,所述蓄热氧化段的出气端设置有设备出风口,初效过滤段内设置有多层孔板过滤器,所述孔板过滤器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过滤孔,相邻孔板过滤器的过滤孔错开布置;所述除雾段内设置有除雾模块;所述蓄热氧化段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置且连通的蓄热室Ⅰ、燃烧室和蓄热室Ⅱ,所述蓄热室Ⅰ的顶部设置有与蓄热室Ⅰ连通的上部通道,所述上部通道的进气端连通设置有第一通道,上部通道的进气端与第一通道之间设置有阀门Ⅰ,所述蓄热室Ⅱ的底部设置有与蓄热室Ⅱ连通的下部通道,所述下部通道的进气端连通设置有第二通道,下部通道的进气端与第二通道之间设置有阀门Ⅱ,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通过入口切换阀与滤筒精滤段和蓄热氧化段之间的管道汇聚连通,所述上部通道的出气端和下部通道的出气端通过出口切换阀与蓄热氧化段的出气端汇聚连通。进一步,每层孔板过滤器对应设置有反冲洗系统。进一步,所述初效过滤段的底部设置有排液系统。进一步,所述滤筒精滤段内设置有第一级滤筒和第二级滤筒。进一步,所述第一级滤筒和第二级滤筒均对应设置有反吹系统。进一步,所述第一级滤筒和第二级滤筒均横向安装,每级滤筒的上下滤筒之间错开布置。进一步,所述蓄热室Ⅰ、燃烧室和蓄热室Ⅱ构成蓄热燃烧模块,所述蓄热燃烧模块的外部设置有保温层。进一步,所述箱体的侧面设置有检修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预处理防堵:采用初效过滤段和滤筒精滤段多级过滤,确保做好废气的预处理,使得进入蓄热体和催化剂的颗粒物粉尘浓度≤1mg/m3,以防堵塞蓄热体和催化剂(如有)。初效过滤段设置多层孔板过滤器,各层过滤器之间孔位错开设置,对颗粒污染物进行有效拦截。滤筒精滤段采用两级高效滤筒,滤筒采用高精度过滤材料,对废气进行中高精度过滤。2)占地面积小:多塔式(两塔及以上)蓄热氧化设备占地面积大,本技术整体一体式串联拼装设计,蓄热氧化段内部的蓄热室I、燃烧室、蓄热室Ⅱ采用立式串联连接,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3)无需设置吹扫室:本技术设置了阀门I、第一通道、阀门Ⅱ和第二通道,并且阀门I、阀门Ⅱ和入口切换阀联动,有效拦截上一循环未处理完的废气,确保其不会和净化完的气体一起混合后从出口切换阀排出,避免尾气不达标现象的发生。4)运行成本低:本技术通过设置除雾段去除水汽,减少水汽蒸发的热量消耗;再有,初效过滤段和滤筒精滤段分别设有反冲洗和反吹系统,确保过滤材料的再生,并长期稳定运行,相比于各种过滤棉如漆雾过滤棉等达饱和后必须进行更换而言,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蓄热室I、燃烧室、蓄热室Ⅱ的设置将余热进行充分利用。由上所述,本技术集初效过滤、除雾、滤筒高效精滤、蓄热氧化于一体,没有复杂的管路系统及气流通道,设备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净化效率高、能耗低、运行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废气的净化,设备维护方便快捷,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实施例中的一种一体式蓄热氧化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的一种一体式蓄热氧化装置的蓄热氧化段的气流流动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的一种一体式蓄热氧化装置的初效过滤段的孔板过滤器的布置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的一种一体式蓄热氧化装置的初效过滤段的孔板过滤器的正视图。图5为实施例中的一种一体式蓄热氧化装置的滤筒精滤段的两级滤筒布置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中的一种一体式蓄热氧化装置的外形主视图。图中标号:1-设备进风口,2-初效过滤段,3-反冲洗系统,4-孔板过滤器,5-除雾段,6-除雾模块,7-反吹系统,8-滤筒精滤段,9-第一级滤筒,10-第二级滤筒,11-蓄热氧化段,12-入口切换阀,13-第一通道,14-阀门I,15-保温层,16-蓄热室Ⅰ,17-燃烧室,18-出口切换阀,19-设备出风口,20-蓄热室Ⅱ,21-阀门Ⅱ,22-第二通道,23-排液系统,24-检修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技术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6所示,一种一体式蓄热氧化装置,包括集成在箱体内且通过管道依次串联的初效过滤段2、除雾段5、滤筒精滤段8和蓄热氧化段11,所述箱体的侧面设置有检修门24,便于安装及更换内部构件,也便于设备维护。所述初效过滤段2的进气端设置有设备进风口1,所述蓄热氧化段11的出气端设置有设备出风口19。如图3所示,所述初效过滤段2内设置有多层孔板过滤器4,所述孔板过滤器4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过滤孔,相邻孔板过滤器的过滤孔错开布置。过滤时,含颗粒污染物的工业废气高速穿过前一层的过滤孔,而相邻孔板过滤器4的过滤孔又错开布置,因此,颗粒物碰撞到后一层的孔板过滤器后会顺着后一层的孔板过滤器面板流向底部。孔板过滤器4是专门针对含颗粒污染物而设计,它避免了高压静电过滤系统所需较高的维护要求及漆雾过滤棉等高昂的材料更换费用。各孔板过滤器的间距及过滤孔之间的错位量,由空气速度、颗粒速度及颗粒偏转角等计算得出。气流走向如图3中箭头所示。每层孔板过滤器4对应设置有反冲洗系统3,所述反冲洗系统3包括循环泵、喷淋管道和喷嘴,在循环泵抽送作用下,循环喷淋液经喷嘴喷出而对孔板过滤器进行喷洗,从而可定期对孔板过滤器4上的粉尘或漆雾颗粒污染物进行清除,孔板过滤器4得以再生,可重复使用。此外,可根据颗粒污染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式蓄热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在箱体内且通过管道依次串联的初效过滤段、除雾段、滤筒精滤段和蓄热氧化段,所述初效过滤段的进气端设置有设备进风口,所述蓄热氧化段的出气端设置有设备出风口,初效过滤段内设置有多层孔板过滤器,所述孔板过滤器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过滤孔,相邻孔板过滤器的过滤孔错开布置;所述除雾段内设置有除雾模块;所述蓄热氧化段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置且连通的蓄热室Ⅰ、燃烧室和蓄热室Ⅱ,所述蓄热室Ⅰ的顶部设置有与蓄热室Ⅰ连通的上部通道,所述上部通道的进气端连通设置有第一通道,上部通道的进气端与第一通道之间设置有阀门Ⅰ,所述蓄热室Ⅱ的底部设置有与蓄热室Ⅱ连通的下部通道,所述下部通道的进气端连通设置有第二通道,下部通道的进气端与第二通道之间设置有阀门Ⅱ,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通过入口切换阀与滤筒精滤段和蓄热氧化段之间的管道汇聚连通,所述上部通道的出气端和下部通道的出气端通过出口切换阀与蓄热氧化段的出气端汇聚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蓄热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在箱体内且通过管道依次串联的初效过滤段、除雾段、滤筒精滤段和蓄热氧化段,所述初效过滤段的进气端设置有设备进风口,所述蓄热氧化段的出气端设置有设备出风口,初效过滤段内设置有多层孔板过滤器,所述孔板过滤器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过滤孔,相邻孔板过滤器的过滤孔错开布置;所述除雾段内设置有除雾模块;所述蓄热氧化段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置且连通的蓄热室Ⅰ、燃烧室和蓄热室Ⅱ,所述蓄热室Ⅰ的顶部设置有与蓄热室Ⅰ连通的上部通道,所述上部通道的进气端连通设置有第一通道,上部通道的进气端与第一通道之间设置有阀门Ⅰ,所述蓄热室Ⅱ的底部设置有与蓄热室Ⅱ连通的下部通道,所述下部通道的进气端连通设置有第二通道,下部通道的进气端与第二通道之间设置有阀门Ⅱ,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通过入口切换阀与滤筒精滤段和蓄热氧化段之间的管道汇聚连通,所述上部通道的出气端和下部通道的出气端通过出口切换阀与蓄热氧化段的出气端汇聚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芬汪壮吴卫何曦王汉青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