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油器及汽轮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202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油器及汽轮机,所述冷油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冷却介质进入腔室,所述第二端设有冷却介质排出腔室;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冷油管束组件;所述冷油管束组件包括:冷油管束;多个管束隔板,所述多个管束隔板沿所述冷油管束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所述冷油管束穿装于所述多个管束隔板上,且所述管束隔板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冷油管束的外径尺寸;及,包裹于所述管束隔板外的管束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冷油器可防止冷油器漏流,阻止冷油器流程短路,大大的提升冷油器的换热效果,并且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冷油器的生产、制造以及运行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油器及汽轮机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冷油器及汽轮机。
技术介绍
冷油器是电力系统中汽轮机配套使用的透平油冷却设备,冷油器为光管表面式,采用循环水作为介质实现热交换,从而保证轴承入口油温达到规定值,确保机组正常运行。现有冷油器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汽轮机组管式冷油器通常是冷油管束外套有壳体,冷油管束的隔板与壳体之间的间隙过大,而装配间隙过小(大约为1.5mm),在实际生产装配中很难保证,严重影响换热效果,为保证润滑油出口油温在45℃以下,冷油器的换热面积由60㎡不断增大到100㎡。但是在夏季恶劣条件下,仍无法达到理想的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油器及汽轮机,能够提高换热效率。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油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冷却介质进入腔室,所述第二端设有冷却介质排出腔室;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冷油管束组件;所述冷油管束组件包括:冷油管束;多个管束隔板,所述多个管束隔板沿所述冷油管束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所述冷油管束穿装于所述多个管束隔板上,且所述管束隔板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冷油管束的外径尺寸;及,包裹于所述管束隔板外的管束封板。示例性的,所述管束封板为不锈钢薄板。示例性的,所述冷油管束包括多个冷油管,且所述冷油管为不锈钢管。示例性的,所述不锈钢管的直径为19mm。示例性的,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端设有第一法兰盘,所述冷却介质进入腔室上设有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二法兰盘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法兰盘和所述第二法兰盘之间夹设有弹性垫圈。示例性的,所述弹性垫圈在所述冷油管束的长度方向上的厚度为5mm。一种汽轮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冷油器。本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方案,通过管束封板来将冷油管束包裹起来,可使得冷油管束组件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减小,甚至可优化为0间隙,从而可防止冷油器漏流,阻止冷油器流程短路,大大的提升冷油器的换热效果,并且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冷油器的生产、制造以及运行的经济性。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油器的冷油束组件的主视图;图2表示图1中的A-A向剖视图;图3表示图2中的B-B向剖视图;图4表示图1中D局部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冷油器,包括:壳体100及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的冷油管束组件200,所述壳体10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冷却介质进入腔室300,所述第二端设有冷却介质排出腔室400,所述冷油管束组件200包括:冷油管束210、多个管束隔板220及管束封板230,所述多个管束隔板220沿所述冷油管束21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所述冷油管束210穿装于所述多个管束隔板220上,且所述管束隔板220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冷油管束210的外径尺寸,所述管束封板230包裹于所述管束隔板220外。上述方案,通过所述管束封板230来将所述冷油管束210包裹起来(即,所述管束封板230包裹在管束隔板220外),可使得冷油管束210组件200与壳体100之间的间隙减小,甚至可优化为0间隙,而由于管束封板230的存在,装配间隙可增大,例如,装配间隙可达到15mm,从而,可防止冷油器漏流,阻止冷油器流程短路,大大的提升冷油器的换热效果,并且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冷油器的生产、制造以及运行的经济性。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多个管束隔板220包括多个第一管束隔板221和多个第二管束隔板222,所述第一管束隔板221和所述第二管束隔板222依次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管束隔板221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管束隔板222的外径尺寸,所述管束封板230包裹于所述第一管束隔板221外。这样,冷却介质在所述管束隔板与所述管束封板共同围设形成的腔室内流动时,可提升冷却介质的流动换热效果。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管束封板230为不锈钢薄板。采用上述方案,可采用不锈钢薄板包裹在冷油管束210外,来形成所述管束封板230,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管束封板230还可以采用其他导热薄板来实现,对此并不进行限定。此外,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冷油管束210包括多个冷油管,且所述冷油管为不锈钢管。在常规技术中,冷油管均是采用的铜管,在上述方案中,用不锈钢光直管代替原来成本较高的铜管,可降低成本。优选的,所述不锈钢管的直径为19mm,可用直径为19mm的不锈钢光直管代替原来成本较高的直径为15mm的铜管。此外,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壳体100的所述第一端设有第一法兰盘101,所述冷却介质进入腔室300上设有第二法兰盘301,所述第一法兰盘101与所述第二法兰盘301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法兰盘101和所述第二法兰盘301之间夹设有弹性垫圈500,且所述弹性垫圈500可发生弹性形变。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20mm厚的管板环固定设置在冷油管束210的端部,作为吸收热膨胀结构,而采用上述方案,在冷油管束210的端部壳体100的第一端端部的第一法兰盘101与冷却介质进入腔室300的第二法兰盘301之间夹设弹性垫圈500,该弹性垫圈500可发生弹性形变,作为吸收热膨胀结构,可以进一步地防止冷油器漏流,阻止冷油器流程短路,大大提升冷油器的换热效果,并且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冷油器的生产、制造以及运行的经济性。并且,示例性的,所述弹性垫圈500在所述冷油管束210的长度方向上的厚度为5mm。这样,该弹性垫圈500厚度较薄,较容易发生弹性形变。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油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冷却介质进入腔室,所述第二端设有冷却介质排出腔室;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冷油管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油管束组件包括:/n冷油管束;/n多个管束隔板,所述多个管束隔板沿所述冷油管束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所述冷油管束穿装于所述多个管束隔板上,且所述管束隔板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冷油管束的外径尺寸;/n及,包裹于所述管束隔板外的管束封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油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冷却介质进入腔室,所述第二端设有冷却介质排出腔室;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冷油管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油管束组件包括:
冷油管束;
多个管束隔板,所述多个管束隔板沿所述冷油管束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所述冷油管束穿装于所述多个管束隔板上,且所述管束隔板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冷油管束的外径尺寸;
及,包裹于所述管束隔板外的管束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束封板为不锈钢薄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运智焦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迪比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