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路基加宽拼接路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991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旧路基加宽拼接路基结构,包括旧路基主体以及与旧路基主体拼接的新路基主体,所述旧路基主体的一侧设置为台阶状,台阶状分为三级,台阶状的三级的底部内壁均为水平面,所述台阶状中位于下方的两级的一侧内壁均为竖直面,台阶状中位于上方的一级的一侧内壁设置为倾斜面,所述新路基主体包括碎石基层、设置在碎石基层顶部的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增强对新路基主体的向上支撑力和横向支撑力,有效避免因新路基主体下沉与旧路基主体出现凹凸不平和横向开裂现象,能够提高新路基主体自身的抗压和稳定性,提高使用寿命,有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旧路基加宽拼接路基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铺设
,尤其涉及新旧路基加宽拼接路基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交通量的激增,我国的公路运输需求数量逐年增大,然而经过多年的车辆载荷,公路原有路基的沉降变形已经达到稳定状态,公路是一个国家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其承载着各种运输,而民间也流传着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而新加宽部分的路基与旧路基之间长时间使用,容易出现横向开裂和向下沉降,导致新旧路基不平和严重开裂分离,影响美观的同时降低使用寿命,因此导致后期经常需要翻修或凿掉重修现象,也容易被民间误认为豆腐渣工程,针对连接不牢寿命短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新旧路基加宽拼接路基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新旧路基加宽拼接路基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新旧路基加宽拼接路基结构,包括旧路基主体以及与旧路基主体拼接的新路基主体,所述旧路基主体的一侧设置为台阶状,台阶状分为三级,台阶状的三级的底部内壁均为水平面,所述台阶状中位于下方的两级的一侧内壁均为竖直面,台阶状中位于上方的一级的一侧内壁设置为倾斜面,所述新路基主体包括碎石基层、设置在碎石基层顶部的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层、设置在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层顶部的第一水泥稳定碎石层和设置在第一水泥稳定碎石层顶部的沥青碎石排水基层,沥青碎石排水基层的顶部设置为凹凸不平状,沥青碎石排水基层的顶部设置有沥青面层,倾斜面上插装有多个横钢筋,三个水平面中位于最上方的水平面上插装有多个竖钢筋,横钢筋靠近对应的竖钢筋的一端与竖钢筋相焊接,另两个水平面上均插装有多个L形钢筋,位于上方的横钢筋靠近对应的竖钢筋的一端与竖钢筋相焊接,位于下方的L形钢筋靠近对应的位于上方的L形钢筋的一端与位于上方的L形钢筋相焊接,位于上方的L形钢筋的右侧焊接有第一连接筋,位于下方的L形钢筋的右侧焊接有第二连接筋,第二连接筋的右端和对应的第一连接筋的右端焊接有同一个竖连接筋,竖连接筋的右侧设有多个U形钢筋,相邻的两个U形钢筋相焊接,位于同一左右水平线上的多个U形钢筋中左侧的一个U形钢筋与对应的竖连接筋的右侧相焊接,所述横钢筋、竖钢筋、L形钢筋、第一连接筋、第二连接筋、竖连接筋和U形钢筋均位于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层、第一水泥稳定碎石层和沥青碎石排水基层内。优选的,所述沥青面层的顶部与旧路基主体的顶部平齐。优选的,所述沥青碎石排水基层的底部一侧与三个水平面中上方的一个水平面相接触。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泥稳定碎石层的底部一侧与三个水平面中中部的水平面相接触。优选的,所述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层的底部一侧与三个水平面中下方的一个水平面相接触。优选的,所述水平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竖钢筋的外侧与对应的第一凹槽的内壁活动接触,L形钢筋的外侧与对应的第一凹槽的内壁活动接触,倾斜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内壁与对应的横钢筋的外侧活动接触。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旧路基主体、竖直面、倾斜面、碎石基层、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层、第一水泥稳定碎石层、沥青碎石排水基层、沥青面层、横钢筋、竖钢筋、L形钢筋、第一连接筋、第二连接筋、竖连接筋、U形钢筋与水平面相配合,三个水平面的设置方式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极大降低连接处沥青碎石排水基层、第一水泥稳定碎石层和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层向下沉降的风险,竖钢筋和多个L形钢筋的设置能够有效降低横向位移的风险,从而有效避免旧路基主体和新路基主体连接处出现横向开裂现象,第一连接筋、第二连接筋、竖连接筋和U形钢筋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强沥青碎石排水基层、第一水泥稳定碎石层和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层之间连接的牢固稳定性,从而增强新路基主体自身的抗压和稳定性。本技术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增强对新路基主体的向上支撑力和横向支撑力,有效避免因新路基主体下沉与旧路基主体出现凹凸不平和横向开裂现象,能够提高新路基主体自身的抗压和稳定性,提高使用寿命,有利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新旧路基加宽拼接路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旧路基主体、2竖直面、3倾斜面、4碎石基层、5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层、6第一水泥稳定碎石层、7沥青碎石排水基层、8沥青面层、9横钢筋、10竖钢筋、11L形钢筋、12第一连接筋、13第二连接筋、14竖连接筋、15U形钢筋、16水平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新旧路基加宽拼接路基结构,包括旧路基主体1以及与旧路基主体1拼接的新路基主体,旧路基主体1的一侧设置为台阶状,台阶状分为三级,台阶状的三级的底部内壁均为水平面16,台阶状中位于下方的两级的一侧内壁均为竖直面2,台阶状中位于上方的一级的一侧内壁设置为倾斜面3,新路基主体包括碎石基层4、设置在碎石基层4顶部的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层5、设置在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层5顶部的第一水泥稳定碎石层6和设置在第一水泥稳定碎石层6顶部的沥青碎石排水基层7,沥青碎石排水基层7的顶部设置为凹凸不平状,沥青碎石排水基层7的顶部设置有沥青面层8,倾斜面3上插装有多个横钢筋9,三个水平面16中位于最上方的水平面16上插装有多个竖钢筋10,横钢筋9靠近对应的竖钢筋10的一端与竖钢筋10相焊接,另两个水平面16上均插装有多个L形钢筋11,位于上方的横钢筋9靠近对应的竖钢筋10的一端与竖钢筋10相焊接,位于下方的L形钢筋11靠近对应的位于上方的L形钢筋11的一端与位于上方的L形钢筋11相焊接,位于上方的L形钢筋11的右侧焊接有第一连接筋12,位于下方的L形钢筋11的右侧焊接有第二连接筋13,第二连接筋13的右端和对应的第一连接筋12的右端焊接有同一个竖连接筋14,竖连接筋14的右侧设有多个U形钢筋15,相邻的两个U形钢筋15相焊接,位于同一左右水平线上的多个U形钢筋15中左侧的一个U形钢筋15与对应的竖连接筋14的右侧相焊接,横钢筋9、竖钢筋10、L形钢筋11、第一连接筋12、第二连接筋13、竖连接筋14和U形钢筋15均位于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层5、第一水泥稳定碎石层6和沥青碎石排水基层7内,本技术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增强对旧路基主体1的向上支撑力和横向支撑力,有效避免因新路基主体下沉与旧路基主体1出现凹凸不平和横向开裂现象,能够提高新路基主体自身的抗压和稳定性,提高使用寿命,有利于使用。本技术中,沥青面层8的顶部与旧路基主体1的顶部平齐,沥青碎石排水基层7的底部一侧与三个水平面16中上方的一个水平面16相接触,第一水泥稳定碎石层6的底部一侧与三个水平面16中中部的水平面16相接触,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层5的底部一侧与三个水平面16中下方的一个水平面16相接触,水平面16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竖钢筋10的外侧与对应的第一凹槽的内壁活动接触,L形钢筋11的外侧与对应的第一凹槽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旧路基加宽拼接路基结构,包括旧路基主体(1)以及与旧路基主体(1)拼接的新路基主体,所述旧路基主体(1)的一侧设置为台阶状,台阶状分为三级,台阶状的三级的底部内壁均为水平面(16),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状中位于下方的两级的一侧内壁均为竖直面(2),台阶状中位于上方的一级的一侧内壁设置为倾斜面(3),所述新路基主体包括碎石基层(4)、设置在碎石基层(4)顶部的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层(5)、设置在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层(5)顶部的第一水泥稳定碎石层(6)和设置在第一水泥稳定碎石层(6)顶部的沥青碎石排水基层(7),沥青碎石排水基层(7)的顶部设置为凹凸不平状,沥青碎石排水基层(7)的顶部设置有沥青面层(8),倾斜面(3)上插装有多个横钢筋(9),三个水平面(16)中位于最上方的水平面(16)上插装有多个竖钢筋(10),横钢筋(9)靠近对应的竖钢筋(10)的一端与竖钢筋(10)相焊接,另两个水平面(16)上均插装有多个L形钢筋(11),位于上方的横钢筋(9)靠近对应的竖钢筋(10)的一端与竖钢筋(10)相焊接,位于下方的L形钢筋(11)靠近对应的位于上方的L形钢筋(11)的一端与位于上方的L形钢筋(11)相焊接,位于上方的L形钢筋(11)的右侧焊接有第一连接筋(12),位于下方的L形钢筋(11)的右侧焊接有第二连接筋(13),第二连接筋(13)的右端和对应的第一连接筋(12)的右端焊接有同一个竖连接筋(14),竖连接筋(14)的右侧设有多个U形钢筋(15),相邻的两个U形钢筋(15)相焊接,位于同一左右水平线上的多个U形钢筋(15)中左侧的一个U形钢筋(15)与对应的竖连接筋(14)的右侧相焊接,所述横钢筋(9)、竖钢筋(10)、L形钢筋(11)、第一连接筋(12)、第二连接筋(13)、竖连接筋(14)和U形钢筋(15)均位于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层(5)、第一水泥稳定碎石层(6)和沥青碎石排水基层(7)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旧路基加宽拼接路基结构,包括旧路基主体(1)以及与旧路基主体(1)拼接的新路基主体,所述旧路基主体(1)的一侧设置为台阶状,台阶状分为三级,台阶状的三级的底部内壁均为水平面(16),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状中位于下方的两级的一侧内壁均为竖直面(2),台阶状中位于上方的一级的一侧内壁设置为倾斜面(3),所述新路基主体包括碎石基层(4)、设置在碎石基层(4)顶部的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层(5)、设置在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层(5)顶部的第一水泥稳定碎石层(6)和设置在第一水泥稳定碎石层(6)顶部的沥青碎石排水基层(7),沥青碎石排水基层(7)的顶部设置为凹凸不平状,沥青碎石排水基层(7)的顶部设置有沥青面层(8),倾斜面(3)上插装有多个横钢筋(9),三个水平面(16)中位于最上方的水平面(16)上插装有多个竖钢筋(10),横钢筋(9)靠近对应的竖钢筋(10)的一端与竖钢筋(10)相焊接,另两个水平面(16)上均插装有多个L形钢筋(11),位于上方的横钢筋(9)靠近对应的竖钢筋(10)的一端与竖钢筋(10)相焊接,位于下方的L形钢筋(11)靠近对应的位于上方的L形钢筋(11)的一端与位于上方的L形钢筋(11)相焊接,位于上方的L形钢筋(11)的右侧焊接有第一连接筋(12),位于下方的L形钢筋(11)的右侧焊接有第二连接筋(13),第二连接筋(13)的右端和对应的第一连接筋(12)的右端焊接有同一个竖连接筋(14),竖连接筋(14)的右侧设有多个U形钢筋(15),相邻的两个U形钢筋(15)相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磊杜可满解建东黄珏刘博赵志彪姚栋山王强强原田阔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海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