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深圳大学专利>正文

路基吸水毯及道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99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道路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基吸水毯及道路,该路基吸水毯,包括第一吸水层、第二吸水层和均匀排列的吸水纤维束,各吸水纤维束铺设于第一吸水层的表面,第二吸水层覆盖连接于第一吸水层上,各吸水纤维束位于第一吸水层和第二吸水层之间,各吸水纤维束的端部均延伸出第一吸水层和第二吸水层外。路基吸水毯可以将路基中的水分吸附到第一吸水层和第二吸水层上,然后第一吸水层和第二吸水层上的水分沿着路基吸水毯内部的吸水纤维束的长度方向延伸,最后由暴露空气中的吸水纤维束的端部蒸发排出,从而有效地将路基中的水分排出,降低路基含水量,解决路基湿化的问题,从而达到提升路基服役性能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路基吸水毯及道路
本技术属于道路建设
,尤其涉及一种路基吸水毯及道路。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公路总里程已达484.6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14.26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但是由于高速公路的路基湿化造成的道路服役性能下降和病害发生给我国道路养护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在防止路基湿化的工程措施中,以往大多采用隔水、排水等措施减少雨水侵入路基,而隔水层铺设成本较高,且由于水汽迁移造成水分在隔水层附近大量聚集,造成隔水层附近土体含水率大幅提高,也会形成新的病害隐患;另外,路基土体多为非饱和粘性土,水分迁移缓慢,常用的排水土工合成材料难以将水分排出,因此,路基湿化问题任需要进一步地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基吸水毯及道路,旨在解决路基湿化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路基吸水毯,包括第一吸水层、第二吸水层和若干根吸水纤维束,各所述吸水纤维束铺设于所述第一吸水层的表面,所述第二吸水层覆盖连接于所述第一吸水层上,各所述吸水纤维束位于所述第一吸水层和所述第二吸水层之间,各所述吸水纤维束的端部均延伸出所述第一吸水层和所述第二吸水层外。可选地,各所述吸水纤维束均匀平行间隔设置。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吸水纤维束之间的间距范围为5mm~10mm。可选地,所述吸水纤维的端部延伸出所述第一吸水层的侧部的长度范围为0.2m~0.5m。可选地,所述吸水纤维束为由多根长丝纤维绑扎而形成的纤维束。可选地,所述长丝纤维是由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经后处理制成的纤维。可选地,所述第一吸水层和所述第二吸水层均有由水溶性树脂采用交联反应而得到的多孔弹性体层。可选地,所述第一吸水层的厚度范围和所述第二吸水层的厚度范围均为1mm~2mm。可选地,所述第二吸水层粘结于所述第一吸水层的表面。本技术提供的路基吸水毯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技术的路基吸水毯,适用于道路中,具体地将该路基吸水毯铺设于路基与原地面之间或者路基与基层之间,同时,将路基吸水毯的吸水纤维束的端部露出道路的外侧,即吸水纤维束的端部暴露在空气中,那么该道路在使用时,由于第一吸水层和第二吸水层具有吸水能力,能够将路基中的水分吸至吸水纤维束的周围,在吸水纤维束的周围形成饱和水分区的同时,吸水纤维束将饱和水分区内的水分吸收值吸水纤维束的内部,但是由于吸水纤维束的端部暴露在空气中,吸水纤维束的端部由水分蒸发产生毛细吸力,在毛细吸力的作用下,水分会沿着吸水纤维束的长度方向不断地朝向吸水纤维束的端部进行迁移,而吸水纤维束端部的水分不断蒸发排出,如此,路基内部的水分不断地排出路基外,路基中的含水率得到有效地降低,从而解决了路基湿化的问题,达到提升路基服役性能的作用,同时,道路中的交通荷载在路基中产生的循环应力使路基吸水毯中的水分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可加速水分沿着吸水纤维束向外排出。本技术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道路,包括路基、基层以及上述的路基吸水毯,所述路基吸水毯铺设于所述路基的上表面,所述基层铺设于所述路基吸水毯上,所述路基吸水毯位于所述路基和所述基层之间;或者,所述路基铺设于所述路基吸水毯上,所述基层铺设于所述路基上,所述路基位于所述路基吸水毯和所述基层之间。本技术的道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路基吸水毯,路基吸水毯可以将路基中的水分吸附到第一吸水层和第二吸水层上后,然后第一吸水层和第二吸水层上的水分沿着路基吸水毯内部的吸水纤维束的长度方向延伸,最后由暴露空气中的吸水纤维束的端部蒸发排出,从而有效地将路基中的水分排出,降低路基中的含水量,解决路基湿化的问题,达到提升路基服役性能的作用,同时,道路中的交通荷载在路基中产生的循环应力使路基吸水毯中的水分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可加速水分沿着吸水纤维束向外排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路基吸水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切视图。图3为沿图1中B-B线的剖切视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道路中路基吸水毯位于路基和基层之间的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道路中路基吸水毯位于路基和原地面之间的截面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路基吸水毯11—第一吸水层12—第二吸水层13—吸水纤维束20—路基30—基层40—沥青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5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路基吸水毯10,包括第一吸水层11、第二吸水层12和若干根吸水纤维束13,各吸水纤维束13铺设于第一吸水层11的表面,第二吸水层12覆盖连接于第一吸水层11的表面上,各吸水纤维束13位于第一吸水层11和第二吸水层12之间,各吸水纤维束13的端部均延伸出第一吸水层11外,其中,参阅图1和图2所示,第二吸水层12覆盖连接在第一吸水层11的表面的过程中,吸水纤维束13夹持固定在第一吸水层11和第二吸水层12之间;第一吸水层11的表面形状与第二吸水层12的表面形状完全相同,第一吸水层11和第二吸水层12完全重叠设置,保证吸水纤维束13稳定固定在第一吸水层11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基吸水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水层、第二吸水层和若干根吸水纤维束,各所述吸水纤维束铺设于所述第一吸水层的表面,所述第二吸水层覆盖连接于所述第一吸水层上,各所述吸水纤维束位于所述第一吸水层和所述第二吸水层之间,各所述吸水纤维束的端部均延伸出所述第一吸水层和所述第二吸水层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基吸水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水层、第二吸水层和若干根吸水纤维束,各所述吸水纤维束铺设于所述第一吸水层的表面,所述第二吸水层覆盖连接于所述第一吸水层上,各所述吸水纤维束位于所述第一吸水层和所述第二吸水层之间,各所述吸水纤维束的端部均延伸出所述第一吸水层和所述第二吸水层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吸水毯,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吸水纤维束均匀平行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基吸水毯,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吸水纤维束之间的间距范围为5mm~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吸水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纤维的端部延伸出所述第一吸水层的侧部的长度范围为0.2m~0.5m。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辉郭峻陈曦郭柯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