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云龙专利>正文

防气泡比色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930 阅读:5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防气泡比色皿,它包括锥形孔的测量室,与测量室直接相通的排液管和排气管,在排气管旁设置与其相通的溢流管,其关键设计是在测量室上方设有容积较大的气泡腔,其上部与气泡器连通,其下部设有与测量室相通的入液管和与外界相通的进液管。其特点是:被测液体先进入去泡腔,其中的气泡进入气泡器,液体进入测量室时,气泡已被去除,使测量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大为提高,同时又降低了对化学流路的苛求,可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电比色分析仪器,尤指一种光电比色分析仪器所最常使用的器件——比色皿。比色皿是采用光电比色原理的分析仪器中最常使用的器件,也是仪器最关键的器件,可以说是整个仪器的眼睛。其工作性能的稳定程度,决定了整个仪器的稳定性指标、重现性指标及精确度。现在通常使用的比色皿,结构简单,没有去气泡装置,其基本结构为在作为测量室的锥形通孔的大、小两端附近,分别设置贯穿上下的、并从锥形孔中心穿过的两个管路,一个为进液管,一个为排液管。如果在化学流路系统中出现气泡,那么气泡就会进入比色皿的测量室中,在这种情况下测量,就会严重干扰正常测量,使仪器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大大降低,严重时根本无法测量。所以仪器要求化学流路系统具有良好的去气泡功能。为了提高仪器的性能,减轻化学流路的负担,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防气泡比色皿,它可以成功地去除化学流路中的断续气泡,只允许被测液体进入测量室。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其技术方案是它包括锥形通孔的测量室,在测量室直径大的一端和直径小的一端的附近分别设置与测量室相通的排液管和排气管,并在所述排气管旁边设置一个与其相通的溢流管,在所述排液管和排气管之间、并在测量室上方设置一个容积较大的去泡腔,去泡腔下部设有与测量室相通的入液管和与外界相通的进液管,去泡腔上部螺纹连接去泡器,去泡器与所述排气管相连通。在与外界相通的排液管、进液管,溢流管端口处分别设置一接头,接头一端与各端口螺纹连接,另一端设有可与软管连接的锥形管柱。本技术的比色皿的工作原理是;被测液体从进液管流入先进入去泡腔,如果没有气泡,液体通过入液管直接进入测量室。当有气泡进入时,由于去泡腔体积较大,所以气泡会向上飘浮,进入去泡器内,不会进入测量室,而被测液体向下进入测量室,随着被测液体不断流入测量室,测量室中的空气不断从排气管排出,当被测液体充盈测量室时,测量室中的空气和被测液体中的气泡已被排出,直至液体从溢流管流出,此时,测量室中的被测液体的去泡已被有效去除。本技术所提出的比色皿与现有的比色皿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具有去气泡功能,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使测量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大为提高,同时又降低了对化学流路的苛求,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设计方案。附图说明图1是普通比色皿的流路示意图;图2是防气泡比色皿的流路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比色皿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A-A剖视图;图5是图4中的B-B剖视图。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的比色皿的流路示意图,参照图1,锥形通孔4′作为测量室,左、右两端分别设置贯穿上下的、并从锥形孔4′中心穿过的两个管路,一个为进液管1′,一个为排液管2′。由于没有去气泡装置,一旦化学流路出现气泡时,气泡便会进入测量室中,影响仪器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图2示出本技术提出具有防气泡功能的比色皿的流路示意图,参照图2,本技术的比色皿包括锥形通孔的测量室4,在测量室4直径大的一端,即右端设有排液管2,在测量室4直径小的一端,即左端设有排气管3,排液管2和排气管3均与测量室4相通,在排气管3旁边设置一个与之相通的溢流管5,在排液管2和排气管3之间、并在测量室4上方设置一个容积较大的去泡腔6,去泡腔6下部设有与测量室4相通的入液管8,和与外界相通的进液管1,去泡腔6上部与去泡器7连接,去泡器7与排气管3相连通。图3至图5示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构造,图5是沿锥形通孔中心的剖视图,参照图5,与锥形通孔的测量室4直接相通的管路有排液管2、排气管3、入液管8。参照图4,排气管3旁边没置一个与之相通的溢流管5,溢流管5另一端与外界相通,去泡腔6的结构与之类似,进液管1设置在旁边,不直接与测量室4相通。图3示出溢流管5和进液管1的中心恰好在一个平面内的状况,去泡腔6下部与进液管1相通;实际中,溢流管5和进液管1的中心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内。参照图3至图5,所有与外界相通的管路端口处均设有内螺纹,接头9一端设有与之相匹配的外螺纹,另一端设有可与软管相连的锥形管柱91。接头9与各管路端口处设有O型密封圈,防止泄漏。图中示出去泡腔6的中心与测量室4的中心之间夹角呈任意夹角,实际中可以呈垂直的(如图2所示),也可以呈锐角或钝角状。图中各种管路可以在一个整块材料上通过机加工方法制作出来,或采用模具一次成型做出。权利要求1.一种防气泡比色皿,包括锥形通孔的测量室,其特征是在测量室直径大的一端和直径小的一端的附近分别设置与测量室相通的排液管和排气管,并在所述排气管旁边设置一个与其相通的溢流管,在所述排液管和排气管之间、并在测量室上方设置一个容积较大的去泡腔,去泡腔下部设有与测量室相通的入液管和与外界相通的进液管,去泡腔上部螺纹连接去泡器,去泡器与所述排气管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气泡比色皿,其特征是在与外界相通的排液管、进液管、溢流管端口处分别设置一接头,接头一端与各端口螺纹连接,另一端设有可与软管连接的锥形管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气泡比色皿,其特征是所述去泡腔的中心与所述测量室的中心之间夹角呈垂直,或锐角,或钝角状。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一种防气泡比色皿,它包括锥形孔的测量室,与测量室直接相通的排液管和排气管,在排气管旁设置与其相通的溢流管,其关键设计是在测量室上方设有容积较大的气泡腔,其上部与气泡器连通,其下部设有与测量室相通的入液管和与外界相通的进液管。其特点是被测液体先进入去泡腔,其中的气泡进入气泡器,液体进入测量室时,气泡已被去除,使测量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大为提高,同时又降低了对化学流路的苛求,可降低成本。文档编号G01N33/52GK2251139SQ95228560公开日1997年4月2日 申请日期1995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28日专利技术者陈云龙 申请人:陈云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气泡比色皿,包括锥形通孔的测量室,其特征是在测量室直径大的一端和直径小的一端的附近分别设置与测量室相通的排液管和排气管,并在所述排气管旁边设置一个与其相通的溢流管,在所述排液管和排气管之间、并在测量室上方设置一个容积较大的去泡腔,去泡腔下部设有与测量室相通的入液管和与外界相通的进液管,去泡腔上部螺纹连接去泡器,去泡器与所述排气管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气泡比色皿,其特征是在与外界相通的排液管、进液管、溢流管端口处分别设置一接头,接头一端与各端口螺纹连接,另一端设有可与软管连接的锥形管柱。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陈云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