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66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和太阳能板,所述充电桩本体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连接杆,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调节机构,所述第二凹槽的顶面设有与调节机构固定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凹槽的下端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底部设有进气孔,所述转动杆设有传动机构,所述充电桩本体内设有与空腔相连通的清灰机构,所述清灰机构的出气端设置于太阳能板的上端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机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清灰机构之间的配合使用实现了最大化利用太阳能资源,在对太阳能板进行清灰处理,也能对充电桩本体进行内部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技术介绍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经检索,中国授权专利号CN208630395U授权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充电桩,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端安装有底座,且底座的底端外侧固定有蓄电池,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充电桩主体,且充电桩主体上设置有人机交互界面,所述支撑座的侧面设置有绕线卷,所述蓄电池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顶部一侧固定有防水箱,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螺纹杆,且螺纹杆上安装有光伏电池板,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安装有风速检测仪,所述光伏电池板的下端设置有吸热层,且吸热层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陶瓷片。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上的太阳能板往往位置固定,不能最大化的利用太阳能资源,而且长期裸露在外,太阳能板上附着有灰尘,既影响整体美观,又影响太阳能板吸收太阳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太阳能板位置固定,且其表面附有灰尘,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不仅可以移动太阳能板,最大化利用太阳能资源,还能对太阳能板进行清灰除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和太阳能板,所述充电桩本体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连接杆,所述太阳能板固定安装于连接杆的上端,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与第一凹槽固定连接的调节机构,所述第二凹槽的顶面设有与调节机构固定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凹槽的下端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底部设有与充电桩本体相连通的进气孔,所述转动杆的下端转动贯穿空腔的顶面设置,所述转动杆位于空腔的部分上设有传动机构,所述充电桩本体内设有与空腔相连通的清灰机构,所述清灰机构的出气端设置于太阳能板的上端面上,所述清灰机构与传动机构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二凹槽内壁的蜗杆,所述蜗杆位于第一凹槽的部分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与转动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蜗杆与驱动机构机构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同轴固定连接固定连接于蜗杆上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上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转动贯穿第二凹槽的顶面设置并延伸至充电桩本体的上方。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同轴固定连接于转动杆位于空腔内部上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内同轴固定连接有从动杆,所述从动杆的上端转动贯穿空腔的顶面设置并与清灰机构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清灰机构包括镶嵌于充电桩本体上端面内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空腔通过竖管连通设置,所述从动杆的上端转动贯穿连接管的底部设置并同轴固定连接有风叶,所述连接管的顶端连通设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出气端安装于太阳能板的上端面。优选地,所述竖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调节机构、驱动机构、蜗杆、蜗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竖杆、把手之间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对太阳能板的转动,进而实现了最大化利用太阳能资源,延长了光照时间。2、本技术通过调节机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清灰机构、转动杆、连接管、风叶、波纹管之间的配合使用实现了转动太阳能板的同时,可对太阳能板进行清灰除尘处理,也能对充电桩本体进行内部降温,延长充电桩本体内部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太阳能板吸收太阳能的效果,也使太阳能板整体更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充电桩本体、2第一凹槽、3连接杆、4太阳能板、5转动杆、6第二凹槽、7空腔、8进气孔、9波纹管、10竖管、11蜗杆、12蜗轮、13竖杆、14第一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16第一齿轮、17第二齿轮、18从动杆、19连接管、20风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和太阳能板4,充电桩本体1上端设有第一凹槽2,第一凹槽2内设有连接杆3,太阳能板4固定安装于连接杆3的上端,连接杆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5,这样就可以转动杆5转动带动连接杆3和太阳能板4同步转动,第一凹槽2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凹槽6,第二凹槽6内设有与第一凹槽2固定连接的调节机构,第二凹槽6的顶面设有与调节机构固定连接的驱动机构,第一凹槽2的下端设有空腔7,空腔7的底部设有与充电桩本体1相连通的进气孔8,需要注意是,进气孔8内安装有过滤网,起到防尘作用,防止灰尘进入到充电桩本体1内,转动杆5的下端转动贯穿空腔7的顶面设置,转动杆5位于空腔7的部分上设有传动机构,充电桩本体1内设有与空腔7相连通的清灰机构,清灰机构的出气端设置于太阳能板4的上端面上,清灰机构与传动机构固定连接。其中,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二凹槽6内壁的蜗杆11,蜗杆11位于第一凹槽2的部分啮合有蜗轮12,蜗轮12与转动杆5同轴固定连接,此处设置蜗杆11和蜗轮12不仅仅为了传动连接驱动太阳能板4转动,还有蜗杆11和蜗轮12还具有自锁性的功能,因为只能蜗杆11驱动蜗轮12转动,反向蜗轮12不能带到蜗杆11转动,无外力驱动把手,太阳能板4不会转动,蜗杆11与驱动机构机构固定连接,驱动机构包括同轴固定连接固定连接于蜗杆11上的第一锥齿轮14,第一锥齿轮14啮合连接第二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15上固定连接有竖杆13,竖杆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竖杆13转动贯穿第二凹槽6的顶面设置并延伸至充电桩本体1的上方。其中,传动机构包括同轴固定连接于转动杆5位于空腔7内部上的第一齿轮16,第一齿轮16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7,需要注意是,第一齿轮16远远大于第二齿轮17,第一齿轮16转动一小圈而第二齿轮17可转多圈,进而使得从动杆18上的风叶20可快速转动,产生气流,第二齿轮17内同轴固定连接有从动杆18,从动杆18的上端转动贯穿空腔7的顶面设置并与清灰机构固定连接,清灰机构包括镶嵌于充电桩本体1上端面内的连接管19,连接管19与空腔7通过竖管10连通设置,这样连通设置是为了保证充电桩本体1内的热空气能够通过空腔7进入连接管19并排出,从动杆18的上端转动贯穿连接管19的底部设置并同轴固定连接有风叶20,连接管19的顶端连通设有波纹管9,波纹管9的出气端安装于太阳能板4的上端面,需要注意是,波纹管9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和太阳能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上端设有第一凹槽(2),所述第一凹槽(2)内设有连接杆(3),所述太阳能板(4)固定安装于连接杆(3)的上端,所述连接杆(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5),所述第一凹槽(2)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凹槽(6),所述第二凹槽(6)内设有与第一凹槽(2)固定连接的调节机构,所述第二凹槽(6)的顶面设有与调节机构固定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凹槽(2)的下端设有空腔(7),所述空腔(7)的底部设有与充电桩本体(1)相连通的进气孔(8),所述转动杆(5)的下端转动贯穿空腔(7)的顶面设置,所述转动杆(5)位于空腔(7)的部分上设有传动机构,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设有与空腔(7)相连通的清灰机构,所述清灰机构的出气端设置于太阳能板(4)的上端面上,所述清灰机构与传动机构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和太阳能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上端设有第一凹槽(2),所述第一凹槽(2)内设有连接杆(3),所述太阳能板(4)固定安装于连接杆(3)的上端,所述连接杆(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5),所述第一凹槽(2)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凹槽(6),所述第二凹槽(6)内设有与第一凹槽(2)固定连接的调节机构,所述第二凹槽(6)的顶面设有与调节机构固定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凹槽(2)的下端设有空腔(7),所述空腔(7)的底部设有与充电桩本体(1)相连通的进气孔(8),所述转动杆(5)的下端转动贯穿空腔(7)的顶面设置,所述转动杆(5)位于空腔(7)的部分上设有传动机构,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设有与空腔(7)相连通的清灰机构,所述清灰机构的出气端设置于太阳能板(4)的上端面上,所述清灰机构与传动机构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二凹槽(6)内壁的蜗杆(11),所述蜗杆(11)位于第一凹槽(2)的部分啮合有蜗轮(12),所述蜗轮(12)与转动杆(5)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蜗杆(11)与驱动机构机构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厚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嘉利源日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