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粘棒点胶路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319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粘棒点胶路线,包括第一点胶区、第二点胶区和第三点胶区,所述第一点胶区和所述第二点胶区分别置于所述料座两端,所述第三点胶区置于所述第一点胶区和所述第二点胶区之间,所述第三点胶区分别与所述第一点胶区和所述第二点胶区连接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点胶路线和点胶方法,满足各种单晶硅棒表面的粘接需求,最大限度地优化点胶轨迹路线,可使胶液均匀地布满硅棒粘接面,不仅点胶效果好、点胶效率高且一致性好,而且点胶时无气泡产生,连续性好,硅棒放置后可获得稳定性好、胶液均匀且强度好的粘接效果,提高了粘棒设备的稼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粘棒点胶路线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级单晶硅棒的粘接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粘棒点胶路线。
技术介绍
粘棒工序主要是为后道线切工序做准备,就是把单晶硅方棒粘接到可以循环使用的料座上,再一起送到线切工序中进行切片。以前单晶硅棒粘接大都还是人工操作完成,且涂胶路线不统一,涂胶抹水需依靠经验,涂胶量的控制不稳定,导致经常出现因为涂胶量偏大或偏小造成后道线切工序出现掉片、崩损等不必要的损伤,且胶液浪费严重,粘接质量不稳定。现如今都是自动粘棒,而自动粘棒的点胶轨迹设计亦非常重要,不仅影响粘接质量和粘接效果,而且对粘接效率的影响也很大,尤其是对于目前硅棒尺寸大小不一的硅棒的粘接,点胶轨迹路线的设计非常重要,若点胶的轨迹路线设计不合理,会导致点胶时出现大量气泡,无法获得均匀的点胶效果,从而无法获得稳定、强度好的粘接质量,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粘棒点胶路线,适用于各种尺寸规格的整颗硅棒粘接或拼接硅棒粘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自动粘接时点胶轨迹路线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粘接质量不稳定、强低低且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粘棒点胶路线,包括第一点胶区、第二点胶区和第三点胶区,所述第一点胶区和所述第二点胶区分别置于所述料座两端,所述第三点胶区置于所述第一点胶区和所述第二点胶区之间,所述第三点胶区分别与所述第一点胶区和所述第二点胶区连接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点胶区和所述第二点胶区形状为曲线或折线;所述第一点胶区和所述第二点胶区形状相同且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点胶区和所述第二点胶区形状均至少包括一个圆弧曲线;所述第一点胶区形状开口朝所述第一点胶区所在的所述料座端面一侧设置;所述第二点胶区形状开口朝所述第二点胶区所在的所述料座端面一侧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点胶区和所述第二点胶区形状均至少包括两条相交直线的折线;所述第一点胶区形状连接点朝远离所述第一点胶区所在的所述料座端面一侧设置;所述第二点胶区形状连接点朝远离所述第二点胶区所在的所述料座端面一侧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点胶区形状为至少包括一条直线、曲线或折线;所述第三点胶区形状沿所述料座长度方向水平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点胶区形状相对于所述料座长度方向中心轴线对称设置。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三点胶区上至少还设有一个第四点胶区,所述第四点胶区将所述第三点胶区隔断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四点胶区形状为曲线或折线,且一体连接设置;所述第四点胶区形状相对于所述料座长度方向中心轴线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四点胶区靠近所述第一点胶区一侧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点胶区形状相同;所述第四点胶区靠近所述第二点胶区一侧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点胶区形状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点胶区、所述第二点胶区、所述第三点胶区和第四点胶区均距离料座外边缘有一定间隙且间隙值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设计的一种自动粘棒点胶路线,满足各种单晶硅棒表面的粘接需求,最大限度地优化点胶轨迹路线,可使胶液均匀地布满硅棒粘接面,不仅点胶效果好、点胶效率高且一致性好,而且点胶时无气泡产生,连续性好,硅棒放置后可获得稳定性好、胶液均匀且强度好的粘接效果,提高了粘棒设备的稼动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一种自动粘棒点胶路线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第一点胶区和第二点胶区形状为曲线的另一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第一点胶区和第二点胶区形状为折线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一种自动粘棒点胶路线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三中的一种自动粘棒点胶路线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第三点胶区形状为一条曲线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第三点胶区形状为两条曲线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三中的第三点胶区形状为三条曲线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第三点胶区形状为一条折线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第三点胶区形状为两条折线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三中的第三点胶区形状为三条折线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第四点胶区形状为折线的示意图。图中:10、第一点胶区11、曲线12、折线20、第二点胶区21、曲线22、折线30、第三点胶区31、直线32、曲线33、折线40、第四点胶区41、曲线42、折线50、料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现有单晶硅棒的长度一般为600-900mm,硅棒边长为156-210mm,尺寸跨度大且规格较多,对于自动点胶生产过程中,点胶轨迹路线很不统一,导致现有点胶效果也不统一,出现问题较多,也无法追溯。如何在自动点胶时获得更好的点胶效果,保证点胶质量,最大限度地优化点胶轨迹路线,使胶液均匀地布满硅棒粘接面,点胶时无气泡、连续性和一致性好,可以获得稳定性好、强度高的粘接质量且粘接效果好;同时还可最大限度地节约点胶时间,降低点胶用量,提高点胶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是本技术设计要点。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自动粘棒点胶路线,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点胶区10、第二点胶区20和第三点胶区30,第一点胶区10和第二点胶区20分别设置在料座50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三点胶区30设置在第一点胶区10和第二点胶区20之间,第三点胶区30分别与第一点胶区10和第二点胶区20连接设置,保证料座50上端面的点胶路线是无缝接连接,使硅棒被粘接面的长度方向上都有胶液粘接,进而可保证被切线切割后的硅棒都被胶液粘接,进而保证在线切时所有硅棒受粘接的粘接力是均等的,获得质量均匀且合格的硅片。至少设有三个点胶区,并根据不同点胶区的位置设计不同的点胶路线,以增强对硅棒的粘接强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胶液的利用率,提高粘接效率。具体地,第一点胶区10和第二点胶区20的点胶路线的形状为曲线或折线,曲线或折线从料座50端面的一个角到另一个角且跨越料座50的宽度范围,且相对于料座50宽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第一点胶区10的点胶路线形状为曲线11或折线12,第二点胶区20的点胶路线形状为曲线21或折线22,其中,曲线11和曲线21的结构为单向曲线,可以为圆弧线、圆环形、波浪线或螺旋线;折线12和折线22的结构包括若干长度相同且拐角一致的交叉直线。第一点胶区10和第二点胶区20的点胶路线形状可以同时为曲线或折线,第一点胶区10和第二点胶区20的点胶路线形状也可以互不相同。优选地,第一点胶区10和第二点胶区20的点胶路线形状结构相同且相对于料座50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和宽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这一设置有利于点胶路线规划的统一,便于评判粘接效果的一致性。进一步的,第一点胶区10和第二点胶区20的点胶路线形状均为相同结构的曲线,至少包括一个圆弧曲线。优选地,如图1所示,曲线11和曲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粘棒点胶路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点胶区、第二点胶区和第三点胶区,所述第一点胶区和所述第二点胶区分别置于料座两端,所述第三点胶区置于所述第一点胶区和所述第二点胶区之间,所述第三点胶区分别与所述第一点胶区和所述第二点胶区连接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粘棒点胶路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点胶区、第二点胶区和第三点胶区,所述第一点胶区和所述第二点胶区分别置于料座两端,所述第三点胶区置于所述第一点胶区和所述第二点胶区之间,所述第三点胶区分别与所述第一点胶区和所述第二点胶区连接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粘棒点胶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点胶区和所述第二点胶区形状为曲线或折线;所述第一点胶区和所述第二点胶区形状相同且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粘棒点胶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点胶区和所述第二点胶区形状均至少包括一个圆弧曲线;所述第一点胶区形状开口朝所述第一点胶区所在的所述料座端面一侧设置;所述第二点胶区形状开口朝所述第二点胶区所在的所述料座端面一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粘棒点胶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点胶区和所述第二点胶区形状均至少包括两条相交直线的折线;所述第一点胶区形状连接点朝远离所述第一点胶区所在的所述料座端面一侧设置;所述第二点胶区形状连接点朝远离所述第二点胶区所在的所述料座端面一侧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彬危晨刘晓伟李建弘武治军史丹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环智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