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吊索PE护套的冷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925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吊索PE护套的冷补结构,其包括待修补破损窗口、第一冷补材料层、第二冷补材料层、第一防水紧固层和第二防水紧固层;所述待修补破损窗口位于拉吊索PE护套上,将所述待修补破损窗口的周边设置为不规则结构,并在该待修补破损窗口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冷补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一冷补材料层上部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防水紧固层、所述第二冷补材料层和所述第二防水紧固层,所述第一防水紧固层和第二防水紧固层均缠包在拉吊索上,且所述第一防水紧固层和第二防水紧固层的纵向缠包长度均大于所述待修补破损窗口的纵向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全、高效,修补过程中不需加热,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吊索PE护套的冷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桥梁维修加固
,特别是关于一种拉吊索PE护套的冷补结构。
技术介绍
大跨度拉吊索桥梁包括中下承式拱桥、斜拉桥等,这类拉吊索桥梁以其造型美观、跨越能力强等诸多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截止到目前,我国在役和正在建设的拉吊索桥梁600余座,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拉吊索作为桥梁主要承重构件,布置在梁体外部,处于高应力状态,并长期暴露于空气中,经风吹雨淋,拉吊索表面PE护套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硬化和破坏现象,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运营时间超过10年的拉吊索桥梁中,70%以上的桥梁拉吊索PE护套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破损,索体进水钢丝锈蚀是导致桥梁换索或断索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桥梁拉吊索PE护套一旦出现开裂、破损,即出现进水通道,由钢丝和电解质水两个电极组成了腐蚀原电池,拉索钢丝长时间处于水溶液干湿循环过程中,形成电化学腐蚀,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修复处治,排出索内积水并阻断进水通道,长此以往可能会引发钢丝的不断锈蚀、甚至断丝情况发生。而鉴于拉吊索体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一般由专业单位进行定期检查及病害维修,往往可能会因时间周期较长,而耽误了桥梁拉吊索锈蚀病情的及时发现和处治,在锈蚀严重时不得不提前更换拉吊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吊索PE护套的冷补结构,其安全、高效,修补过程中不需加热,操作简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拉吊索PE护套的冷补结构,其包括待修补破损窗口、第一冷补材料层、第二冷补材料层、第一防水紧固层和第二防水紧固层;所述待修补破损窗口位于拉吊索PE护套上,将所述待修补破损窗口的周边设置为不规则结构,并在该待修补破损窗口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冷补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一冷补材料层上部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防水紧固层、所述第二冷补材料层和所述第二防水紧固层,所述第一防水紧固层和第二防水紧固层均缠包在拉吊索上,且所述第一防水紧固层和第二防水紧固层的纵向缠包长度均大于所述待修补破损窗口的纵向长度。进一步,所述第一冷补材料层、第二冷补材料层、第一防水紧固层和第二防水紧固层对所述待修补破损窗口的填充为饱满无气泡的密实填充。进一步,所述第一冷补材料层和第二冷补材料层均由基膏和硫化膏混合制成。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水紧固层和第二防水紧固层均采用聚酯纤维缠包带。进一步,所述聚酯纤维缠包带缠包厚度应大于等于8倍PE护套的厚度,纵向长度不少于30cm。进一步,所述待修补破损窗口周边的不规则结构为锯齿状。进一步,所述第二防水紧固层外表面涂装有与原吊杆颜色相同的涂料。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可在常温下进行操作,与现有热熔焊接法相比,不会因温度问题对原桥梁拉吊索PE护套产生不利影响。2、本技术在待修补破损窗口处填补冷补材料层后,外侧以防水紧固层缠包,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专用缠绕及加热设备、不需要专用设备、专业技术队伍,施工可操作性强,实现一线桥梁管养人员可进行修复操作的目标。3、本技术操作简单,安全、高效,一般桥梁技术人员可完成操作,为桥梁一线管养人员服务。综上,本技术可以在桥梁维修加固
中广泛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纵向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图3是图2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拉吊索PE护套的冷补结构,其包括待修补破损窗口1、第一冷补材料层2、第二冷补材料层3、第一防水紧固层4和第二防水紧固层5。待修补破损窗口1位于拉吊索PE护套6上,将待修补破损窗口1的周边设置为不规则结构,并在该待修补破损窗口1上设置有第一冷补材料层2。位于第一冷补材料层2上部依次设置有第一防水紧固层4、第二冷补材料层3和第二防水紧固层5,第一防水紧固层4和第二防水紧固层5均缠包在拉吊索上,且第一防水紧固层4和第二防水紧固层5的纵向缠包长度L均大于待修补破损窗口1的纵向长度D(如图1所示)。其中,第一冷补材料层2、第二冷补材料层3、第一防水紧固层4和第二防水紧固层5对待修补破损窗口1的填充密实,不存在不饱满或者气泡。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冷补材料层2和第二冷补材料层3均由基膏和硫化膏混合制成,其配比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配比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优选基膏和硫化膏的配比为10:1。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防水紧固层4和第二防水紧固层5均采用聚酯纤维缠包带。聚酯纤维缠包带缠包厚度应大于等于8倍PE护套6的厚度,纵向长度不少于30cm。上述各实施例中,待修补破损窗口1周边的不规则结构可以为锯齿状或其他形状。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冷补材料层2为涂设在待修补破损窗口1处,第一冷补材料层2的涂设范围远远大于待修补破损窗口1的面积,可绕PE护套6周向涂设一周;第二冷补材料层3涂设在第一防水紧固层4上,涂设范围与第一防水紧固层4缠包范围相同。第一防水紧固层4和第二防水紧固层5均为缠包粘贴设置。上述各实施例中,在第二防水紧固层5外表面涂装有与原吊杆颜色相同的涂料,确保美观。综上,本技术在使用时,可以在常温下操作。经试验测试,常温下,其拉伸断裂应力不低于3.5MPa,弹性模量不低于2.0MPa,剪切强度不低于0.20MPa,断裂标称应变不低于100%,具有较高的粘接稳定性和良好的耐水、耐油和耐大气老化性能;还具有高拉伸强度和粘接强度,老化性能稳定;综合老化性能寿命达到20a。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各部件的结构、尺寸、设置位置及形状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技术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吊索PE护套的冷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待修补破损窗口、第一冷补材料层、第二冷补材料层、第一防水紧固层和第二防水紧固层;所述待修补破损窗口位于拉吊索PE护套上,将所述待修补破损窗口的周边设置为不规则结构,并在该待修补破损窗口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冷补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一冷补材料层上部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防水紧固层、所述第二冷补材料层和所述第二防水紧固层,所述第一防水紧固层和第二防水紧固层均缠包在拉吊索上,且所述第一防水紧固层和第二防水紧固层的纵向缠包长度均大于所述待修补破损窗口的纵向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吊索PE护套的冷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待修补破损窗口、第一冷补材料层、第二冷补材料层、第一防水紧固层和第二防水紧固层;所述待修补破损窗口位于拉吊索PE护套上,将所述待修补破损窗口的周边设置为不规则结构,并在该待修补破损窗口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冷补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一冷补材料层上部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防水紧固层、所述第二冷补材料层和所述第二防水紧固层,所述第一防水紧固层和第二防水紧固层均缠包在拉吊索上,且所述第一防水紧固层和第二防水紧固层的纵向缠包长度均大于所述待修补破损窗口的纵向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拉吊索PE护套的冷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补材料层、第二冷补材料层、第一防水紧固层和第二防水紧固层对所述待修补破损窗口的填充为饱满无气泡的密实填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伟南李承昌陈海峰孙晓红马燕华何建胜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公路管理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