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转式工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了一种前转式工作机,该工作机具有设置在传动箱(27)的前部(21)处的转动工作部分(15、16),以及设置在转动工作部分的前方的前轮(32)。该工作机包括保护件(34),其从传动箱向前延伸,用于保护转动工作部分的上侧(33)。用于支承前轮的支承设备(31)连接到传动箱的前部(21)上。该支承设备具有与保护件相连的上部(45)。从前轮施加到支承设备上的负载被分散到传动箱和保护件上,从而增强了支承设备。(*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转式工作机
本技术涉及前转式工作机,该工作机具有布置在传动箱的前部的转动工作部分,以及布置在该转动工作部分的前方的前轮。
技术介绍
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平No.10-225202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后跟式工作机,其具有布置在转动工作部分的前方的前轮。将参照图10来描述该后跟式工作机。图10中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后跟式工作机201包括:布置在机体202下部的驱动箱203(包括传动箱204和转动箱205);设置在转动箱205上的转动设备的转动轴206;通过枢轴207安装在机体202的左右板上的轮支承臂208;安装在轮支承臂208远端上的可提升的前轮209;以及与轮支承臂208相连的升降调节杠杆211。可提升的前轮209的高度可通过操作升降调节杠杆211进行调节。然而,该后跟式工作机201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即,当对轮支承臂208施加较大的负载时,支承所述轮支承臂208的左右板会发生变形。对于大型农场工作机而言,特别需要轮支承臂的支承结构能够在不失轻巧的情况下增加强度,也就是说,增加用于支承前轮的支承设备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前转式工作机,其包括:发动机;安装在发动机下部的传动箱;布置在传动箱前部处的转动工作部分;保护件,其从传动箱向前延伸并用于保护转动工作部分的上侧;以及支承设备,其与传动箱的前部相连并用于支承布置在转动工作部分的前方的前轮,该支承设备具有与保护件相连的上部。-->利用该工作机,当负载从前轮施加到支承设备上时,负载传递到传动箱并同时从支承设备的上部传递到保护件,从而被分散。与在单一点处支承传动箱的结构相比较,增加了支承前轮的支承设备的强度,并防止了支承前轮的支承设备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前轮的升降高度得以稳定,并能获得准确的耕作深度。该支承设备优选地在其远端部分处包括有支承前轮的前轮支承臂部件,以及可转动地支承该前轮支承臂部件的侧板部件,该侧板部件在与传动箱连接部分处具有开口。这样,由转动工作部分抛出、然后撞击保护件并下落的污物由于重力作用从该开口排出,从而防止其堆积在侧板部件上。这有利于支承设备的清洗、检查和维护。附图说明下面将参照附图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来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中:图1是作为本技术的前转式工作机的示例的耕耘机的侧视图;图2是图1中部分2的放大视图,部分地示出了支承设备的剖面;图3是沿图2中的线3-3剖开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图2中所示的保护件的平面图;图5是图2中所示的支承设备的分解立体图;图6A和图6B是表示构成图5中所示支承设备的一部分的侧板部件的视图;图7A是表示图5中所示的前轮支承臂部件的视图;图7B是沿图7A中的线7B-7B剖开的剖视图;而图7C是沿图7A中的线7C-7C剖开的剖视图;图8是图4中所示的保护件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当使用本技术的前转式工作机时,由转动工作部分抛出的污物的视图;和图10是现有技术中后跟式工作机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以耕耘机作为前转式工作机的示例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图1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前转式工作机(耕耘机)10是农用机,用于将来自发动机11的动力通过动力传输件12传输至左右驱动轮13和14,以及布置在驱动轮13和14前方的左右转动工作部分15和16。通过转动工作部分15和16来耕作农田。前转式工作机10包括:通过离合器17安装到发动机11底部上的动力传输件12,通过左右工作驱动轴22和23可转动地安装到动力传输件12的前部21上的转动工作部分15和16,通过左右轴24和25可转动地安装到动力传输件12的后部上的驱动轮13和14,以及从动力传输件12的后部向后且斜向上延伸的把手26。附图标记27表示传动箱;D表示耕作深度;而G表示行进表面。在前转式工作机10中,转动工作部分15和16布置在传动箱27的前部21;前轮(行进辅助轮)32通过支承设备31安装到前部21上,并布置在转动工作部分15和16的前方(沿箭头a1的方向);且保护件34从传动箱27向前延伸,如箭头a1所示,从而保护转动工作部分15和16的上侧33。附图标记35表示覆盖动力传输件12以及转动工作部分15和16的上侧的挡泥板。附图标记36表示覆盖发动机11的上侧的发动机罩;37表示空气滤清器;38表示油箱;41表示变速杆;42表示差速锁杆;而43表示离合器操纵杆。支承设备31用于支承前轮32,并设定前轮32的升降高度H。这里,前轮32的升降高度H设定为h4。耕作深度D随着前轮32的升降高度H的改变而自然改变。前轮32在不工作时是前转式工作机10的行进装置,而在工作时是用来设定耕作深度D的装置。当前轮32的升降高度H设定为h3时(双点划线所示),提供了图1中所示的耕作深度D。-->图2显示了图1中所示的支承设备31。支承设备31如此构成,从而其上部45与保护件34相连,并包括具有支承前轮32的远端部分46的前轮支承臂部件47,以及可转动地(沿箭头a2的方向)支承前轮支承臂部件47的侧板部件53,该侧板部件在其与传动箱27相连的部分51处具有开口52。保护件34包括通过螺栓54安装到传动箱27上的近端部分55,以及与侧板部件54相连的连接部分56。下面将详细描述。侧板部件53包括通过螺栓57和58与传动箱27相连的连接部分51,以及通过螺栓61、61(见图3)连接到保护件34的连接部分56上的凸缘62。下面将详细描述。前轮支承臂部件47包括:装配部分63,侧板部件53装配在该装配部分上;支承装配部分63并构成转动轴的轴螺栓(axis bolt)64;钩在轴螺栓64上的拉伸弹簧65;接合轴66;以及叉架67,前轮32安装在其上从而在需要时滑动距离S。下面将详细描述。图3表示支承设备31的剖面。支承设备31如此构成,使得侧板部件53通过螺栓61、61安装到保护件34上;侧板部件53通过螺栓57和58安装到传动箱27上;前轮支承臂部件47的装配部分63由侧板部件53上的轴螺栓64支承;以及拉伸弹簧65的一端钩在轴螺栓64上,而拉伸弹簧65的另一端钩在接合轴66上。侧板部件53包括左板部件71和右板部件72。左、右板部件71和72通过螺栓73进一步紧固在一起。图4是在本技术的前转式工作机10中使用的保护件34的平面图。保护件34包括:通过螺栓54、54安装到传动箱27上的近端部分55、55,连接到近端部分55上的污物导板74,连接到污物导板74上的管部件75,连接到管部件75上的连接部分56,形成为与连接部分56连续的加强板76,以及管部件75上用于支承安装挡泥板35(见图1)的凸块77、77。-->图5表示图2中所示的支承设备31的分解立体图。将简要描述装配支承设备31的方法。首先,将轴螺栓64插入通过右板部件72;将第一套管78插入通过前轮支承臂部件47的装配部分63;以及将轴螺栓64插入通过第一套管78。将拉伸弹簧65钩在第一套管78和接合轴66之间,然后将轴螺栓64插入通过左板部件71,且在该处将螺母81拧至大约80%的程度。这时,将垫圈82、82安装在接合轴66上。其次,将螺栓73插入通过右板部件72、第二套管83和左板部件71,并在该处将螺母81拧至大约80%的程度。最后,将螺栓57和58插入通过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转式工作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发动机(11);    传动箱(27),其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的下部;    转动工作部分(15、16),其布置在所述传动箱的前部(21);    保护件(34),其从所述传动箱向前延伸,用于保护所述转动工作部分的上侧(33);以及    支承设备(31),其与所述传动箱的前部(21)相连,用于支承设置在所述转动工作部分的前方的前轮(32),并具有与所述保护件相连的上部(45)。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8-23 JP2004-2422861、一种前转式工作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发动机(11);传动箱(27),其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的下部;转动工作部分(15、16),其布置在所述传动箱的前部(21);保护件(34),其从所述传动箱向前延伸,用于保护所述转动工作部分的上侧(33);以及支承设备(31),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田贵志佐藤贵之永野敬二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