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模噪声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2831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1:10
提供能在宽的频率区域使共模噪声的衰减特性提升的共模噪声滤波器。本公开的共模噪声滤波器具备:包含磁性体的2个磁性体部(11)、磁性体部(12);和在层叠方向上被磁性体部(11)、磁性体部(12)所夹且包含非磁性体的非磁性体部(13)。而且具备:内置于非磁性体部(13)的内部的相互对置的2个线圈(14)、线圈(15);和形成于2个磁性体部(11)、磁性体部(12)当中的至少一方的内部且与接地连接的金属层(16)。金属层(16)位于与磁性体部(11)的上表面相比更靠近下表面的位置,位于与磁性体部(12)的下表面相比更靠近上表面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共模噪声滤波器
本公开涉及数字设备、AV设备、信息通信终端等各种电子设备中使用的共模噪声滤波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这种共模噪声滤波器如图5所示那样具备:非磁性体部1;设于非磁性体部1的内部的螺旋状的第1线圈2、第2线圈3;夹着绝缘部而形成的磁性体部4;和形成于磁性体部4的金属层5。而且,使金属层5与第1线圈2、第2线圈3对置。进而,使金属层5与接地连接,通过在第1线圈2、第2线圈3与金属层5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来使高频的共模噪声旁路(bypass)到接地,从而使高频区域的共模噪声衰减。另外,作为与该现有的专利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信息,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特开2003-31868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的现有的共模噪声滤波器由于不能使金属层5与第1线圈2、第2线圈3之间的寄生电容大,因此不能使低的频率区域中的共模噪声的衰减特性大。因此,有不能在宽的频率区域使共模噪声衰减的课题。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能在宽的频率区域使共模噪声的衰减特性提升的共模噪声滤波器。第1方案所涉及的共模噪声滤波器具备:分别具有包含磁性体的层的2个磁性体部;和具有包含非磁性体的层的非磁性体部。进一步具备:设于非磁性体部的内部的2个线圈;和设于2个磁性体部当中的至少一方的内部且接地的金属层。非磁性体部被2个磁性体部在层叠方向上所夹。2个线圈分别具备:中心部;和绕着中心部在平面上卷绕的导线。2个线圈的平面沿着包含非磁性体的层而配置。2个线圈相互对置。磁性体部具有:与所述非磁性体部的界面;和在所述层叠方向上与所述界面相反一侧的面。金属层配置成与界面相比更靠近相反一侧的面。第2方案所涉及的共模噪声滤波器在第1方案基础上,具有:非磁性体部与具有金属层的磁性体部的边界面。在将边界面与存在于最靠近边界面的位置的线圈的距离设为d1,将边界面与金属层的距离设为d2时,满足d2/d1≥1的关系。第3方案所涉及的共模噪声滤波器在第2方案基础上,在将非磁性体部的相对介电常数设为ε1、将磁性体部的相对介电常数设为ε2时,满足ε2>2×ε1、ε2/ε1≥d2/d1的关系。第4方案所涉及的共模噪声滤波器在第1~3的方案基础上,存在磁芯部,其包含磁性体,俯视观察下位于线圈的内侧,不与金属层重叠。本公开的共模噪声滤波器由于不加厚磁性体部整体的厚度就能加大线圈与金属层之间的介电常数高的磁性体部的部分的尺寸,因此能增大线圈与金属层之间的寄生电容。由此能加大低的频率区域中的共模噪声的衰减特性。其结果,起到能在宽的频率区域使共模噪声的衰减特性提升这样卓越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共模噪声滤波器的截面图。图2是该共模噪声滤波器的立体图。图3是该共模噪声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比较该共模噪声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的图。图5是现有的共模噪声滤波器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共模噪声滤波器。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共模噪声滤波器的截面图,图2是该共模噪声滤波器的立体图,图3是该共模噪声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1是图2的I-I线截面图。将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共模噪声滤波器在图1~图3示出。该共模噪声滤波器具备:包含磁性体的第1磁性体部11;包含磁性体的第2磁性体部12;和被第1磁性体部11和第2磁性体部12所夹且包含非磁性体的非磁性体部13。进而具备:内置于非磁性体部13的内部并相互对置的第1线圈14、第2线圈15;和形成于第1磁性体部11以及第2磁性体部12的内部并与接地(ground)连接的金属层16。另外,以下在从非磁性体部13来看时,将第1磁性体部11侧作为“下侧”、将第2磁性体部12侧作为“上侧”来定义上下方向。即,从第1磁性体部11前往第2磁性体部12的方向是上方向。若按照该定义,则第2磁性体部12位于第1磁性体部11之“上”(或“上方”)。在该共模噪声滤波器的结构中,第1磁性体部11通过从下方起依次分别层叠包含Ni-Zn铁氧体等磁性材料的第1磁性体层11a、第2磁性体层11b以及第3磁性体层11c来构成。如此地,第1磁性体部11具有层叠了大量层的结构。将大量层依次层叠的方向在以下称作“层叠方向”。另外,将与层叠方向垂直且沿着该层的表面的方向称作“面内方向”。第2磁性体部12通过从下方起依次分别层叠包含Ni-Zn铁氧体等磁性材料的第4磁性体层12a、第5磁性体层12b以及第6磁性体层12c来构成。第2磁性体部12位于第1磁性体部11的上方。另外,非磁性体部13通过从下方起依次层叠包含Cu-Zn铁氧体、玻璃陶瓷等非磁性材料的第1非磁性体层17a~第5非磁性体层17e来构成。而且,第1磁性体部11和第2磁性体部12隔着非磁性体部13而层叠。在此,非磁性体部13的层叠方向的厚度h1成为第1磁性体部11、第2磁性体部12的厚度h2的1.0倍以上且3.0倍以下。进而,第1线圈14包括通过螺旋状镀覆或印刷银等导电材料而形成的第1线圈导体14a以及第2线圈导体14b。第1线圈导体14a和第2线圈导体14b经由过孔电极18而连接。而且,第1线圈导体14a位于比第2线圈导体14b更下方的位置。即,第1线圈14使第1线圈导体14a以及第2线圈导体14b分别绕着中心部形成为螺旋状并具有平面形状。另外,第2线圈15包括通过螺旋状镀覆或印刷银等导电材料而形成的第3线圈导体15a以及第4线圈导体15b。第3线圈导体15a和第4线圈导体15b经由过孔电极19而连接。而且,第4线圈导体15b位于比第3线圈导体15a更上方的位置。即,第2线圈15使第3线圈导体15a以及第4线圈导体15b分别绕着中心部形成为螺旋状并具有平面形状。另外,第1线圈导体14a的中心部、第2线圈导体14b的中心部、第3线圈导体15a的中心部以及第3线圈导体15a的中心部大致一致,构成非磁性体部的中心部13e(图1的虚线部)。并且,将该中心部13e向上方而向第2磁性体部12延长的区域是中心部12e(图1的第2磁性体部12的一点划线部),向下方而向第1磁性体部11延长的区域是中心部11e(图1的第1磁性体部11的一点划线部)。另外,该中心部11e、中心部12e以及中心部13e由于分别在第1磁性体部11、第2磁性体部12、非磁性体部13的层叠方向上延伸,因此有时称作层叠方向的中心部11e、层叠方向的中心部12e以及层叠方向的中心部13e。第1线圈14和第2线圈15相互独立。第1线圈导体14a形成在第1非磁性体层17a上。第2线圈导体14b形成在第3非磁性体层17c上。第3线圈导体15a形成在第2非磁性体层17b上。第4线圈导体15b形成在第4非磁性体层17d上。另外,在第4线圈导体15b上形成第5非磁性体层17e。因此,第1线圈14以及第2线圈15都埋设于非磁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模噪声滤波器,具备:/n分别具有包含磁性体的层的2个磁性体部;/n具有包含非磁性体的层的非磁性体部;/n设于所述非磁性体部的内部的2个线圈;和/n设于所述2个磁性体部当中的至少一方的内部且接地的金属层,/n所述非磁性体部被所述2个磁性体部在层叠方向上所夹,/n所述2个线圈分别包含中心部和绕着所述中心部在平面上卷绕的导线,/n所述2个线圈的平面沿着包含所述非磁性体的层而配置,/n所述2个线圈相互对置,/n所述磁性体部具有:与所述非磁性体部的界面;和所述层叠方向上与所述界面相反一侧的面,/n所述金属层配置成与所述界面相比更靠近所述相反一侧的面。/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8 JP 2018-0611661.一种共模噪声滤波器,具备:
分别具有包含磁性体的层的2个磁性体部;
具有包含非磁性体的层的非磁性体部;
设于所述非磁性体部的内部的2个线圈;和
设于所述2个磁性体部当中的至少一方的内部且接地的金属层,
所述非磁性体部被所述2个磁性体部在层叠方向上所夹,
所述2个线圈分别包含中心部和绕着所述中心部在平面上卷绕的导线,
所述2个线圈的平面沿着包含所述非磁性体的层而配置,
所述2个线圈相互对置,
所述磁性体部具有:与所述非磁性体部的界面;和所述层叠方向上与所述界面相反一侧的面,
所述金属层配置成与所述界面相比更靠近所述相反一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岛讬司石田成白田中秀树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