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通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0973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4
提供一种抑制了比通带更靠高频侧以及更靠低频侧的频率区域中的S21的绝对值的下降的带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100)具备:第1滤波器电路(FC1),包含具有第1电感器(L11)的第1谐振电路(RC1)、和具有第2电感器(L12)的第2谐振电路(RC2);第2滤波器电路(FC2),包含具有第3电感器(L21)的第3谐振电路(RC3)、和具有第4电感器(L22)的第4谐振电路(RC4);和第5谐振电路(RC5),具有第5电感器(L31)。第5电感器(L31)分别与第1电感器(L11)、第2电感器(L12)、第3电感器(L21)以及第4电感器(L22)电磁场耦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通滤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通滤波器,特别是涉及具备包含电感器和电容器的多个谐振电路的带通滤波器。
技术介绍
以往,适合小型化以及低廉化的高频的带通滤波器是在包含电介质层、图案导体和过孔导体的层叠体内形成多个具有电容器和电感器的谐振电路而成的。作为具备多个谐振电路的带通滤波器的一例,可列举国际公开第2007/119356号(专利文献1)记载的带通滤波器。图19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带通滤波器的说明图。图19的(A)是带通滤波器200的等效电路图。图19的(B)是带通滤波器200的滤波器特性图。S21表示以衰减量为指标的通过特性。S11表示以衰减量为指标的反射特性。如图19的(A)所示,带通滤波器200具备电容器C211、C221、C231、C241、电感器L211、L221、L231、第1信号端口P201、和第2信号端口P202。电容器C211和电感器L211构成了谐振电路。同样地,电容器C221和电感器L221、以及电容器C231和电感器L231分别构成了另外的谐振电路。即,带通滤波器200由3级的并联谐振电路构成。在带通滤波器200中,在电感器L211与电感器L221之间、以及电感器L221与电感器L231之间,分别产生如箭头所示那样的电磁场耦合。其结果,如图19的(B)所示,带通滤波器200的S21在比通带更靠低频侧具有约-80dB的衰减极,在比通带更靠高频侧具有约-60dB的衰减极。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7/119356号专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另一方面,在上述的带通滤波器200中,比低频侧的衰减极低的频率区域中的S21的绝对值与衰减极处的值相比较大幅下降。此外,比高频侧的衰减极高的频率区域中的S21的绝对值与衰减极处的值相比较也大幅下降,并且伴随频率的增加,其下降的程度逐渐变大。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比通带更靠高频侧以及更靠低频侧的频率区域中也能够获得充分的衰减量特性的带通滤波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带通滤波器中,可实现关于使多个谐振电路相互电磁场耦合的构造的改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第1方式具备第1滤波器电路、第2滤波器电路、和第5谐振电路。第1滤波器电路包含第1信号端口、具有第1电感器和第1电容器的第1谐振电路、以及具有第2电感器和第2电容器的第2谐振电路。第2滤波器电路包含第2信号端口、具有第3电感器和第3电容器的第3谐振电路、以及具有第4电感器和第4电容器的第4谐振电路。第5谐振电路具有与接地连接的第5电容器、与接地连接的第6电容器、以及连接在第5电容器与第6电容器之间的第5电感器。而且,第5电感器分别与第1电感器、第2电感器、第3电感器以及第4电感器电磁场耦合。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第2方式具备第1滤波器电路、第2滤波器电路、第5谐振电路、和第6谐振电路。第1滤波器电路包含第1信号端口、具有第1电感器和第1电容器的第1谐振电路、以及具有第2电感器和第2电容器的第2谐振电路。第2滤波器电路包含第2信号端口、具有第3电感器和第3电容器的第3谐振电路、以及具有第4电感器和第4电容器的第4谐振电路。第5谐振电路具有与接地连接的第5电容器、与接地连接的第6电容器、以及连接在第5电容器与第6电容器之间的第5电感器。第6谐振电路具有与接地连接的第7电容器、与接地连接的第8电容器、以及连接在第7电容器与第8电容器之间的第6电感器。而且,第5电感器分别与第1电感器以及第2电感器电磁场耦合。此外,第6电感器分别与第3电感器以及第4电感器电磁场耦合。进而,第5电感器和第6电感器电磁场耦合。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第3方式具备第1滤波器电路、第2滤波器电路、和第7谐振电路。第1滤波器电路包含第1信号端口、具有第1电感器和第1电容器的第1谐振电路、以及具有第2电感器和第2电容器的第2谐振电路。第2滤波器电路包含第2信号端口、具有第3电感器和第3电容器的第3谐振电路、以及具有第4电感器和第4电容器的第4谐振电路。第7谐振电路具有与接地连接的第5电容器、以及连接在接地与第5电容器之间的第5电感器。而且,第5电感器分别与第1电感器、第2电感器、第3电感器以及第4电感器电磁场耦合。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第4方式具备第1滤波器电路、第2滤波器电路、第7谐振电路、和第8谐振电路。第1滤波器电路包含第1信号端口、具有第1电感器和第1电容器的第1谐振电路、以及具有第2电感器和第2电容器的第2谐振电路。第2滤波器电路包含第2信号端口、具有第3电感器和第3电容器的第3谐振电路、以及具有第4电感器和第4电容器的第4谐振电路。第7谐振电路具有与接地连接的第5电容器、以及连接在接地与第5电容器之间的第5电感器。第8谐振电路具有与接地连接的第7电容器、以及连接在接地与第7电容器之间的第6电感器。而且,第5电感器分别与第1电感器以及第2电感器电磁场耦合。第6电感器分别与第3电感器以及第4电感器电磁场耦合。进而,第5电感器和第6电感器电磁场耦合。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第5方式包含层叠了多个电介质层的层叠体、配置在电介质层的层间的多个图案导体、和贯通电介质层而配置的多个过孔导体。而且,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第5方式具备第1滤波器电路、第2滤波器电路、和第5谐振电路。在第1滤波器电路中包含第1信号电极、第1接地电极、具有第1电感器和第1电容器的第1谐振电路、以及具有第2电感器和第2电容器的第2谐振电路。第1信号电极、第1接地电极、第1谐振电路、和第2谐振电路由上述的图案导体或图案导体以及过孔导体形成。在第2滤波器电路中包含第2信号电极、第2接地电极、具有第3电感器和第3电容器的第3谐振电路、以及具有第4电感器和第4电容器的第4谐振电路。第2信号电极、第2接地电极、第3谐振电路、和第4谐振电路由上述的图案导体或图案导体以及过孔导体形成。第5谐振电路具有第3接地电极、第5电容器、第6电容器、和第5电感器。第5电容器以及第6电容器与第3接地电极连接。第5电感器连接在第5电容器与第6电容器之间。第5谐振电路由上述的图案导体或图案导体以及过孔导体形成。第5谐振电路如以下那样并联配置在第1滤波器电路与第2滤波器电路之间。即,将配置有第5电感器的虚拟的面设为第1平面。而且,在第1电感器和第2电感器投影到第1平面上时,第1电感器的至少一部分和第2电感器的至少一部分与第5电感器重叠。此外,在第3电感器和第4电感器投影到第1平面上时,第3电感器的至少一部分和第4电感器的至少一部分与第5电感器重叠。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第6方式包含层叠了多个电介质层的层叠体、配置在电介质层的层间的多个图案导体、和贯通电介质层而配置的多个过孔导体。而且,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第6方式具备第1滤波器电路、第2滤波器电路、第5谐振电路、和第6谐振电路。第1滤波器电路、第2滤波器电路、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具备:/n第1滤波器电路,包含第1信号端口、具有第1电感器和第1电容器的第1谐振电路、以及具有2电感器和第2电容器的第2谐振电路;/n第2滤波器电路,包含第2信号端口、具有第3电感器和第3电容器的第3谐振电路、以及具有第4电感器和第4电容器的第4谐振电路;和/n第5谐振电路,具有与接地连接的第5电容器、与接地连接的第6电容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5电容器与所述第6电容器之间的第5电感器,/n所述第5电感器分别与所述第1电感器、所述第2电感器、所述第3电感器以及所述第4电感器电磁场耦合。/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126 JP 2018-011821;20180327 JP 2018-0597181.一种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滤波器电路,包含第1信号端口、具有第1电感器和第1电容器的第1谐振电路、以及具有2电感器和第2电容器的第2谐振电路;
第2滤波器电路,包含第2信号端口、具有第3电感器和第3电容器的第3谐振电路、以及具有第4电感器和第4电容器的第4谐振电路;和
第5谐振电路,具有与接地连接的第5电容器、与接地连接的第6电容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5电容器与所述第6电容器之间的第5电感器,
所述第5电感器分别与所述第1电感器、所述第2电感器、所述第3电感器以及所述第4电感器电磁场耦合。


2.一种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滤波器电路,包含第1信号端口、具有第1电感器和第1电容器的第1谐振电路、以及具有第2电感器和第2电容器的第2谐振电路;
第2滤波器电路,包含第2信号端口、具有第3电感器和第3电容器的第3谐振电路、以及具有第4电感器和第4电容器的第4谐振电路;
第5谐振电路,具有与接地连接的第5电容器、与接地连接的第6电容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5电容器与所述第6电容器之间的第5电感器;和
第6谐振电路,具有与接地连接的第7电容器、与接地连接的第8电容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7电容器与所述第8电容器之间的第6电感器,
所述第5电感器分别与所述第1电感器以及所述第2电感器电磁场耦合,
所述第6电感器分别与所述第3电感器以及所述第4电感器电磁场耦合,
所述第5电感器和所述第6电感器电磁场耦合。


3.一种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滤波器电路,包含第1信号端口、具有第1电感器和第1电容器的第1谐振电路、以及具有第2电感器和第2电容器的第2谐振电路;
第2滤波器电路,包含第2信号端口、具有第3电感器和第3电容器的第3谐振电路、以及具有第4电感器和第4电容器的第4谐振电路;和
第7谐振电路,具有与接地连接的第5电容器、以及连接在接地与所述第5电容器之间的第5电感器,
所述第5电感器分别与所述第1电感器、所述第2电感器、所述第3电感器以及所述第4电感器电磁场耦合。


4.一种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滤波器电路,包含第1信号端口、具有第1电感器和第1电容器的第1谐振电路、以及具有第2电感器和第2电容器的第2谐振电路;
第2滤波器电路,包含第2信号端口、具有第3电感器和第3电容器的第3谐振电路、以及具有第4电感器和第4电容器的第4谐振电路;
第7谐振电路,具有与接地连接的第5电容器、以及连接在接地与所述第5电容器之间的第5电感器;和
第8谐振电路,具有与接地连接的第7电容器、以及连接在接地与所述第7电容器之间的第6电感器,
所述第5电感器分别与所述第1电感器以及所述第2电感器电磁场耦合,
所述第6电感器分别与所述第3电感器以及所述第4电感器电磁场耦合,
所述第5电感器和所述第6电感器电磁场耦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滤波器电路还具有由所述第1谐振电路和所述第2谐振电路共有的第7电感器,
在所述第1谐振电路中,所述第1电感器以及所述第7电感器串联地连接在所述第1信号端口与接地之间,所述第1电容器与所述第1电感器以及所述第7电感器并联地连接在所述第1信号端口与接地之间,
在所述第2谐振电路中,所述第2电感器以及所述第2电容器串联地连接在所述第1电感器与接地之间,所述第7电感器与所述第2电感器以及所述第2电容器并联地连接在所述第1电感器与接地之间,
所述第2滤波器电路还具有由所述第3谐振电路和所述第4谐振电路共有的第8电感器,
在所述第3谐振电路中,所述第3电感器以及所述第8电感器串联地连接在所述第2信号端口与接地之间,所述第3电容器与所述第3电感器以及所述第8电感器并联地连接在所述第2信号端口与接地之间,
在所述第4谐振电路中,所述第4电感器以及所述第4电容器串联地连接在所述第3电感器与接地之间,所述第8电感器与所述第4电感器以及所述第4电容器并联地连接在所述第3电感器与接地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滤波器电路还具有第9电容器,
所述第9电容器连接在所述第1电容器、所述第2电容器和所述第7电感器的连接点与接地之间,
所述第2滤波器电路还具有第10电容器,
所述第10电容器连接在所述第3电容器、所述第4电容器和所述第8电感器的连接点与接地之间。


7.一种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层叠体,层叠了多个电介质层;
多个图案导体,配置在所述电介质层的层间;和
多个过孔导体,贯通所述电介质层而配置,
所述带通滤波器具备:
第1滤波器电路,包含由所述图案导体或所述图案导体以及所述过孔导体形成的、第1信号电极、第1接地侧电容器电极、具有第1电感器和第1电容器的第1谐振电路、以及具有第2电感器和第2电容器的第2谐振电路;
第2滤波器电路,包含由所述图案导体或所述图案导体以及所述过孔导体形成的、第2信号电极、第2接地侧电容器电极、具有第3电感器和第3电容器的第3谐振电路、以及具有第4电感器和第4电容器的第4谐振电路;和
第5谐振电路,具有由所述图案导体或所述图案导体以及所述过孔导体形成的、接地电极、与所述接地电极连接的第5电容器、与所述接地电极连接的第6电容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5电容器与所述第6电容器之间的第5电感器,
所述第5谐振电路并联配置在所述第1滤波器电路与所述第2滤波器电路之间,使得:在将配置有所述第5电感器的虚拟的面设为第1平面,且所述第1电感器和所述第2电感器投影到所述第1平面上时,所述第1电感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2电感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5电感器重叠,在所述第3电感器和所述第4电感器投影到所述第1平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口哲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