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干扰信号抑制滤波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449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射频干扰信号抑制滤波器结构,包括设于电源端口的由磁芯和第一电感值共模电感组成的第一级谐振电路、由第一电容和第二电感值共模电感组成的第二级谐振电路、由第三电感值共模电感、第二电容、以及双向TVS二极管组成的第三谐振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源头抑制和吸收了大部分脉冲干扰,对产品对电快速脉冲群的抗扰度等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射频干扰信号抑制滤波器结构
本技术属于滤波器
,尤其涉及一种射频干扰信号抑制滤波器结构。
技术介绍
电子电气产品均会产生电磁干扰,有一种干扰是通过交流供电线上产生的传导发射。在国内以及国际上的电磁兼容测试均要求对此电源端的传导干扰进行测试。因此,通常电子电气产品会在实现电路功能的同时会增加一定的滤波电路。电源端传导通常测试的频率为150kHz-30MHz,干扰的电压值不能高于一定的限值。电子电气产品又有可能会被电路中的瞬态脉冲干扰所干扰。在电磁兼容中有模拟电路中感性负载切换以及开关接触器开关瞬间产生的瞬态干扰,叫做电快速脉冲群测试,这是一种从电源端给产品干扰的抗扰度测试。电快速脉冲群上升沿为ns级别,对应起来的干扰分量的频率会达到100MHz级别,这个频率比电源端的传导发射频率要高很多。因此,一般意义上的传统的滤波电路或者滤波器对此没有明显抑制和吸收作用。而且越高频率越容易串扰,后级敏感电路容易被干扰到。而从实际的电路设计功能来看,医疗用的电气设备,比如康复设备,空气净化器,呼吸机,内窥镜,体外诊断设备等等,都有可能要精密驱动电机,气泵,控制速度流量以及程控动作等,同时为了方便操作,也有着复杂的数值显示和人机交互的操作界面。这些功能的实现都需要有PWM,单片机,或更负载的控制电路,以及液晶显示电路等功能模块。在实际产品使用中以及电磁兼容测试中,很容易出现控制值的偏差,显示值偏差,程控错乱等被脉冲干扰的现象。传统的对电源端传导发射有抑制作用的滤波电路对脉冲干扰基本上没有抑制效果,导致本身就脆弱的后级电路被干扰造成产品故障。而在后级电路上增加相关吸收器件,没有从源头上抑制脉冲群,往往没有很好的效果,器件成本和设计成本也都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射频干扰信号抑制滤波器结构,从而实现从源头抑制和吸收了大部分脉冲干扰,对产品对电快速脉冲群的抗扰度等级提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射频干扰信号抑制滤波器结构,包括设于电源端口的由磁芯和第一电感值共模电感组成的第一级谐振电路、由第一电容和第二电感值共模电感组成的第二级谐振电路、由第三电感值共模电感、第二电容、以及双向TVS二极管组成的第三谐振电路。具体的,所述第一级谐振电路、第二级谐振电路、第三谐振电路均放置于金属壳体中。具体的,所述磁芯为焊接在电路上的穿心磁珠。具体的,所述第一电感值为1-2mH。具体的,所述第二电感值为10-12mH。具体的,所述第三电感值为6-8mH。具体的,所述第二电容接地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射频干扰信号抑制滤波器结构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在电源端口接入滤波电路,兼顾电源端射频发射干扰的抑制,以及吸收外部注入的电快速脉冲干扰,提高产品的电磁兼容能力;避免在被干扰到的控制或者显示电路部件增加相关的吸收部件,从而降低设计和实施的难度;通过设置三级的谐振电路,有效吸收脉冲干扰带来的高频干扰以及射频干扰的中低频干扰,对产品的传导发射性能和抗脉冲群干扰性均有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1磁芯、11第一电感值共模电感、2第一电容、21第二电感值共模电感、3第三电感值共模电感、31第二电容、32双向TVS二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射频干扰信号抑制滤波器结构,包括设于电源端口的由磁芯1和第一电感值共模电感11组成的第一级谐振电路、由第一电容2和第二电感值共模电感21组成的第二级谐振电路、由第三电感值共模电感3、第二电容31、以及双向TVS二极管32组成的第三谐振电路。第一级谐振电路、第二级谐振电路、第三谐振电路均放置于金属壳体中,磁芯1为焊接在电路上的穿心磁珠,在高频率呈现一定的高阻抗,可以有效抑制瞬态脉冲的高频谐波分量。第一电感值为相对较小的共模电感:1-2mH,第二电感值为相对较大的共模电感:10-12mH,第三电感值为中等的共模电感:6-8mH。第一电感值共模电感11可以对瞬态脉冲有一定的吸收和衰减作用。由第一电容2和第二电感值共模电感21组成的第二级谐振电路,吸收低频共模和差模射频干扰。第一电容2和第二电感值共模电感21组成针对工作频率的低通滤波器件,滤除30MHz以下的射频干扰。第二电容31接地线,第三谐振电路加强滤除共模干扰,在后级输出时并联双向TVS二极管32,进一步吸收瞬态脉冲以及突然出现的高电压干扰,保护后级电路。应用本实施例时,在电源端口接入滤波电路,兼顾电源端射频发射干扰的抑制,以及吸收外部注入的电快速脉冲干扰,提高产品的电磁兼容能力;避免在被干扰到的控制部件或者显示电路部件增加相关的吸收部件,从而降低设计和实施的难度;通过设置三级的谐振电路,有效吸收脉冲干扰带来的高频干扰以及射频干扰的中低频干扰,对产品的传导发射性能和抗脉冲群干扰性均有作用。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射频干扰信号抑制滤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电源端口的由磁芯和第一电感值共模电感组成的第一级谐振电路、由第一电容和第二电感值共模电感组成的第二级谐振电路、由第三电感值共模电感、第二电容、以及双向TVS二极管组成的第三谐振电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射频干扰信号抑制滤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电源端口的由磁芯和第一电感值共模电感组成的第一级谐振电路、由第一电容和第二电感值共模电感组成的第二级谐振电路、由第三电感值共模电感、第二电容、以及双向TVS二极管组成的第三谐振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干扰信号抑制滤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谐振电路、第二级谐振电路、第三谐振电路均放置于金属壳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干扰信号抑制滤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兴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熠品电气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