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跨骑型电动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跨骑型电动车辆。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使用行驶风来冷却电动机的跨骑型电动车辆(电动两轮车)的结构。根据专利文献1,使从车身前方的流入口流入的行驶风通过电动机壳体内后从车身后方的流出口流出,由此冷却电动机。此外,在电动机中,一般使用基于来自电池的电力而产生动力的电动马达(例如三相感应马达)等规定的动力单元。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066601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使用了行驶风的冷却性能,要求通过对上述动力单元等规定的冷却对象进行冷却来使携带了热量的空气不在车身内部滞留而适当地向车外排出。在专利文献1的构造中,为了使上述那样的空气适当地排出而在构造上存在改善的余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跨骑型电动车辆的车身构造中提高基于行驶风的冷却性能。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左右一对主框架,它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n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n左右一对主框架,它们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n车座导轨,其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各自的后方部朝向后方延伸设置;/n枢轴框架,其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各自的后方部朝向下方延伸设置;/n摆臂,其支承于所述枢轴框架,并将后轮支承为能够摆动;/n电池,其配置于俯视视角下的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之间的空间;/n动力单元,其配置于俯视视角下的所述空间,并基于所述电池的电力产生动力;/n导风管道,其用于向所述空间引导行驶风;以及/n排气口,其用于将所述行驶风排出,/n所述排气口被设置为能够将所述导风管道内的所述行驶风从车身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
左右一对主框架,它们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车座导轨,其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各自的后方部朝向后方延伸设置;
枢轴框架,其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各自的后方部朝向下方延伸设置;
摆臂,其支承于所述枢轴框架,并将后轮支承为能够摆动;
电池,其配置于俯视视角下的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之间的空间;
动力单元,其配置于俯视视角下的所述空间,并基于所述电池的电力产生动力;
导风管道,其用于向所述空间引导行驶风;以及
排气口,其用于将所述行驶风排出,
所述排气口被设置为能够将所述导风管道内的所述行驶风从车身下部向车身下方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单元支承于所述枢轴框架的前方,
所述排气口设置于所述动力单元和所述枢轴框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单元在俯视视角下的所述空间中固定于所述枢轴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管道包括以将所述行驶风向车身下方引导的方式沿车身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引导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还具备将所述电池的电力供给至所述动力单元并对所述动力单元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固定于所述车座导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管道包括向车身后方凹陷以将所述行驶风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控制装置引导的凹陷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久保诚,佐藤胜彦,池田次男,久保田良,广濑雄大,石松尚也,田村浩,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