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壳及离心风机及家用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997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蜗壳及离心风机及家用电器。该蜗壳包括蜗壳体,蜗壳体上形成有进气室和与进气室相连通的排气通道,排气通道内安装有多级导流板,导流板从排气通道的进气口方向朝向排气通道的出气口方向呈折线形设置。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导流板设置成折线形,可以在噪音通过排气通道传播的过程中,让噪音的能量被导流板多次折射反弹进而缩减,达到进一步减小蜗壳噪音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蜗壳及离心风机及家用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部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蜗壳及离心风机及家用电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生活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空调系统的噪声水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多翼离心风机因为尺寸小,流量大等特点广泛应用空调、吸油烟机等通风换气设备中,但是多翼离心风机在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也严重影响了离心风机的应用。目前离心风机的降噪措施为在风机进出气口管道上安装消声器,采用旋转扩压器等方法降噪。而针对应用了离心风机的蜗壳,目前的降噪方法仅限于在蜗壳的出风口处增加导流板降噪。但是,上述针对于蜗壳的降噪手段,对于蜗壳的实际降噪效果还有比较有限的,关于蜗壳的降噪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蜗壳及离心风机及家用电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蜗壳存在的降噪效果还有待提高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蜗壳,包括蜗壳体,所述蜗壳体上形成有进气室和与所述进气室相连通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内安装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从所述排气通道的进气口方向朝向所述排气通道的出气口方向呈折线形设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板至少包括两段相连且相对倾斜的直线板段。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板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直线板段、第二直线板段和第三直线板段,所述第一直线板段的自由端与所述排气通道的进气口相对,所述第三直线板段的自由端与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口相对。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板的进风端和/或所述导流板的出风端呈曲面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导流板为多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进气室分别通过蜗舌结构和弧面结构相连通,所述多级导流板的各级导流板的长度在所述排气通道内从所述蜗舌结构一侧向所述弧面结构一侧逐级增长。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竖直方向上,所述进气室的顶端与所述弧面结构之间的空间在水平方向上对应的导流板的进风端位于第一直线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直线与水平面之间呈角度设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竖直方向上,所述进气室的顶端与所述蜗舌结构之间的空间在水平方向上对应的导流板的进风端位于第一弧线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相邻两段所述直线板段之间通过圆角过渡。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相邻两级所述导流板之间等间距的设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板和/或所述排气通道上设置有吸音材料。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安装在所述蜗壳的进气室上的风叶,所述蜗壳为上述的蜗壳。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包括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为上述的离心风机。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导流板设置成折线形,可以在噪音通过排气通道传播的过程中,让噪音的能量被导流板多次折射反弹进而缩减,达到进一步减小蜗壳噪音的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离心风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离心风机的剖视结构及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中的离心风机和本专利技术的离心风机的风场分布对比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中的离心风机和本专利技术的离心风机的涡分布对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图1、图2和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蜗壳实施例,该蜗壳包括蜗壳体,蜗壳体上形成有进气室10和与进气室10相连通的排气通道20,排气通道20内安装有导流板30,导流板30从排气通道20的进气口方向朝向排气通道20的出气口方向呈折线形设置。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导流板30设置成折线形,可以在噪音通过排气通道20传播的过程中,让噪音的能量被导流板30多次折射反弹进而缩减,达到进一步减小蜗壳噪音的效果。如图3所示,导流板30的进风端和/或导流板30的出风端呈曲面形。优选的,曲面形为椭圆形的长度方向上的一半,如图3所示,a和b为椭圆的长轴。优选地,导流板30的进风端的椭圆的长轴与短轴应为2b/S4=(2~4),导流板30的出风端的椭圆的长轴与短轴应为2a/S4=(3~5)。如图2和图3所示,导流板30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直线板段31、第二直线板段32和第三直线板段33,第一直线板段31的自由端与排气通道20的进气口相对,第三直线板段33的自由端与排气通道20的排气口相对。其中,α为蜗壳的排气通道20的出气口张开角、L为第一级导流板30的第一直线板段31的前缘与叶轮中心的距离。相邻两级导流板30之间等间距的设置,S为相邻两级导流板30之间的距离。D为叶轮直径、S1为第一级的第一直线板段31的长度、S2为第二直线板段32的长度、S3为第三直线板段33的长度、S4为导流板30的厚度。优选地,同一级中,第一直线板段31在竖直方向上应该高于第二直线板段32高于第三直线板段33。需要说明的是,导流板30至少包括两段相连且相对倾斜的直线板段即可。优选地,导流板30的相邻两个直线板段之间的倾斜角度应该与蜗壳的出口张开角α一样。更为优选的,导流板30为多级。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进气室10的顶端对应的导流板30为第n级导流板30,而弧面结构50对应的导流板30则为第N级导流板30。更为优选的,排气通道20与进气室10分别通过蜗舌结构40和弧面结构50相连通,多级导流板30的各级导流板30的长度在排气通道20内从蜗舌结构40一侧向弧面结构50一侧逐级增长。在竖直方向上,进气室10的顶端与弧面结构50之间的空间对应的导流板30的进风端位于第一直线上。在竖直方向上,进气室10的顶端与蜗舌结构40之间的空间对应的导流板30的进风端位于第一弧线上。其中,第一直线为BC,第一弧线为AB,优选地,圆弧段AB应为,以基圆为圆心,以第一级第一直线板段31前缘至圆心的距离为半径。β为BC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即BC与第一直线板段31的夹角的补角,H为第n级导流板30与蜗壳出口内壁面的距离,如图2所示,在竖直方向上,第一直线与水平面之间呈角度β设置。优选地,β的范围取值应为35°≤β≤45°。优选地,排气通道20的上部和下部的结构特征与导流板30的结构特征一致。如图2所示,相邻两段直线板段之间通过圆角R过渡。R为第一直线板段31与第二直线板段32的过度角和第二直线板段32与第三直线板段33的过度角。优选地,R应为R≥0.1D;导流板30的厚度S4应为0.011D≤S4≤0.014D。优选地,第一级导流板30的第一直线板段31前端距离叶轮中心的距离L应为,L=D/2+(0.06~0.08)D;优选地,级与级之间的距离S应为,S=C/N>0.06D;其中C为蜗壳出口宽度,N为导流板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蜗壳,包括蜗壳体,所述蜗壳体上形成有进气室(10)和与所述进气室(10)相连通的排气通道(20),所述排气通道(20)内安装有导流板(3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30)从所述排气通道(20)的进气口方向朝向所述排气通道(20)的出气口方向呈折线形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蜗壳,包括蜗壳体,所述蜗壳体上形成有进气室(10)和与所述进气室(10)相连通的排气通道(20),所述排气通道(20)内安装有导流板(3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30)从所述排气通道(20)的进气口方向朝向所述排气通道(20)的出气口方向呈折线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30)至少包括两段相连且相对倾斜的直线板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30)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直线板段(31)、第二直线板段(32)和第三直线板段(33),所述第一直线板段(31)的自由端与所述排气通道(20)的进气口相对,所述第三直线板段(33)的自由端与所述排气通道(20)的排气口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30)的进风端和/或所述导流板(30)的出风端呈曲面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30)为多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20)与所述进气室(10)分别通过蜗舌结构(40)和弧面结构(50)相连通,所述多级导流板(30)的各级导流板(30)的长度在所述排气通道(20)内从所述蜗舌结构(40)一侧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剑飞汤雁翔陈帆刘司轶邹先平陈硕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