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分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167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即使在分注几μl的微少量时也能准确地探测是否吸引了空气的单元的自动分析装置。在因错误地探测液面而未能吸引所希望的分注量的情况下测定了试样时,有得不到准确的测定结果的情况。驱动着注射器的马达为了进行背隙补偿而反转后停止。管内的试样由于具有粘性,因而无法追随急剧的压力变动,从而逸出和下沉变得过大。在管内混入有气泡的情况下,背隙中的管内的压力变动由于气泡所带来的缓冲作用,而示出不同于正常吸引的压力变动。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将用于进行背隙补偿的马达反转动作的前后作为触发,以一定间隔进行压力变动采样并进行运算处理,从而可识别正常吸引和气泡混入时的吸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进4于血液、尿液等生物体样本的定性、定量分析的自动分析装, 尤其涉及具有具备了对吸引以及排出试样的管嘴、注射器、管、以及管内的压力变化进行监控的压力传感器的分注装置的自动分析装置
技术介绍
自动分析装置用来从试管或者专用的容器分注血液或尿液、髓液等试样后 将试样移到反应容器中与试剂混合,且利用光度计等的测定单元对该反应进行 试样中所含的成分的测定。分注时,在试管或者专用的容器中所装有的试样中插入分注装置的管嘴, 并将预先存储在运算装置中的每个测定项目的分注量通过驱动注射器而进行 分注。近几年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装置通常是在以静电容量的变化探测试样 的液面并将管嘴插入液面后,立即停止管嘴的下降而吸引试样。由于试样一般 为生物体试样,因而具有粘性,若弄错试样的操作方法或保存方法则在液面上 容易产生气泡。因而存在因气泡而导致错误地探测液面的可能性。在这种场合,有可能与试样一起吸引空气,因而有无法吸引所希望的分注 量的情况。在因错误地探测液面而未能吸引所希望的分注量的情况下测定了试样时, 存在得不到准确的测定结果的危险。作为避免这种情况的方法,在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10-227799号公报)中,在管嘴附近以及泵附近的 两处设置压力传感器,并通过各自的压力变动之差要探测空气吸引。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由于在两处设置压力传感器,因而制造成本变 高,另外,分注装置也变大。另外,在该方式中,为了消除干扰而采用使压力 测定时的时间常数较大后平均化了的值,从而以分注量为该自动分析装置的分 注量即几十^的吸引量就不能准确地探测压力变化。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即使在分注几(ll的微少量时也能准确地探测 是否吸引了空气的单元的自动分析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构成如下。在具备包括用于吸引试样的管嘴、用于产生压力以吸引或排出检体的注 射器及驱动源、连接该管嘴和注射器的管的分注装置;以及具有测定该管内的 压力的单元,分注试样后排到反应容器中并分析试样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具备 存储每个相同分注量的压力变化的存储单元;以及对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压力变化进行比较或计算的运算单元,并具备将通常的分注动作中的注射器动作作 为触发而对某一期间的压力变化进行比较,从而探测在该管内是否混入有气泡 的单元。另外,在进行试样的吸引动作时,通过观测用于补偿注射器驱动部的 齿轮间隙所引起的吸引误差的驱动源即马达的急剧反转动作时的压力变动的 振幅高度和宽度,可探测气泡吸引。采用本专利技术,可探测分注动作中所混入的微量的气泡,且可告知操作人员 是否测出,而且能够提高以微量的试样进行测定时的测定结果的信赖度。 附图说明图1是自动分析装置整体的简图。图2是压力探测的框图。图3是正常吸引压力变动波形和气泡吸引时的波形。符号说明l一试剂盘,2—试剂分注机构,3—反应盘,4—检体分注机构, 5—光度计,6—检体盘,7^^拌机构,8—机构驱动部,9—超声波产生元件 驱动部,10—控制部,ll一存储装置,12—输入部,13—显示部,201—试管, 202—管嘴,203—管,204—压力传感器,205—放大器,206~~模拟-数字转换 器,207—CPU, 208—马达控制器,209—马达驱动器,210—马达,211—推 杆,212—压油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应用了涉及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分注装置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构成简图。图1所示自动分析装置主要具备试剂盘1、试剂分注机构2、反应盘3、才全体分注机构4、光度计5、 4企体盘6、搅拌机构7、机构驱动部8、超声波产 生元件驱动部9、控制部10、存储装置ll、输入部12、显示部13。试剂盘1将放有用于与检体混合而进行反应的试剂的容器架设在圆周上, 并通过控制部IO及机构驱动部8沿圓周方向移动到必要的位置。试剂分注机 构2是将架设在试剂盘1上的试剂容器中的试剂分注并向反应盘3排出的机 构,由用于吸引试剂的管嘴、用于向左右方向移动的马达等机构以及将管嘴在 上下方向移动的马达等机构部构成。检体盘6架设放入试管等容器内的检体, 在圆周方向旋转,圆周方向上的移动由控制部IO及机构驱动部所控制,通过 检体分注机构4分注4全体并向反应盘3排出。就反应盘3而言,受机构驱动部 8及控制部IO控制而用马达在圆周方向上旋转到规定的位置,利用搅拌机构7 使检体和试剂混合,并利用光度计5测定检体的成分。存储装置11是存储驱 动系统控制所需的信息和分析所需的信息的装置,与未图示的计算机进行信息 交换。输入部12是操作人员输入参数等的部位,通过键盘等输入装置输入。 显示部13是显示分析项目和分析结果等的部位。下面结合图2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01是试管,装有试样。分注装置的主要构成物包括管嘴202、管203、 压力传感器204、放大器205、模拟-数字转换器206、 CPU207、马达控制器 208、马达驱动器209、马达210、推杆2U、压油器212。根据CPU207的指 示,通过马达控制器208、马达驱动器209由马达210使推杆211上下移动, 并利用管嘴202吸引试管201中的试样。另外,通过压力传感器204将管203 内部的压力变动化为模拟信号,并在放大器205放大信号后,利用模拟-数字 转换器206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在CPU207进行存储及运算处理。下面结合图3说明吸引试样时吸引了空气时的具体的探测方法。图3是将吸引了试样时的压力变化化成曲线图的图。下面说明注射器的动作和变化。在进行吸引动作的过程中,管内的压力向 负压方向变化,而一旦停止注射器的动作则压力要返回原点。驱动着注射器的 马达为了进行背隙补偿而反转后停止。该动作是100ms左右的动作,而管内 的试样由于具有粘性,因而无法追随急剧的压力变动,从而逸出和下沉变得过 大。在管内混入有气泡的情况下,背隙中的管内的压力变动由于气泡所带来的緩冲作用,而示出不同于正常吸引的压力变动。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用于进行 背隙补偿的马达反转动作的前后作为触发,以一定间隔进行压力变动采样并进 行运算处理,从而可识别正常吸引和气泡混入时的吸引。具体地、采样周期为10ms 40ms,运算方法是,以正常吸引时的积分值 为基准,并以一定值为限来确定阈值,而判断气泡吸引。在判断出气泡吸引的情况下,有或者用警报告知或者对测定结果标注注释 或记号等后告知才喿作人员的方法。权利要求1. 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具备:用于吸引试样的管嘴;产生压力,并将试样在上述管嘴内吸引或排出的压力源;连接上述管嘴和上述压力源的管;以及测定该管内的压力的压力测定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存储每一分注量的压力变化的存储单元;以及对存储在该存储单元中的压力变化进行比较或计算的运算单元,并具备通过使用上述运算单元进一步对分注动作中的将注射器动作作为触发而将预先规定的期间的压力变化进行比较,从而探测在上述管内是否混入有气泡的单元。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力源是注射器,将用于补偿该注射器的驱动源的齿轮间隙的马达反转时作为触发。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即使在分注几μl的微少量时也能准确地探测是否吸引了空气的单元的自动分析装置。在因错误地探测液面而未能吸引所希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具备: 用于吸引试样的管嘴; 产生压力,并将试样在上述管嘴内吸引或排出的压力源; 连接上述管嘴和上述压力源的管;以及 测定该管内的压力的压力测定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 存储每一分注量的压力变化的存储单元;以及 对存储在该存储单元中的压力变化进行比较或计算的运算单元, 并具备通过使用上述运算单元进一步对分注动作中的将注射器动作作为触发而将预先规定的期间的压力变化进行比较,从而探测在上述管内是否混入有气泡的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贺博石泽雅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