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上料的料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595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上料的料带,包括:带状的带主部;多个物料,其沿着所述带主部的延伸方向布置;以及多个辅助吸取部,其每一个连接于相应一个所述物料与所述带主部之间;其中,所述辅助吸取部与所述带主部的相接处形成有易破断的裁切压痕,所述辅助吸取部与所述物料的相接处形成有易折断的折断压痕。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其一方面通过在物料上连接易折断的辅助吸取部来提高物料特别是细小物料的夹取成功率与加工便捷性,另一方面通过将辅助吸取部连接至易裁切的带主部上,来提高物料上料的连续性,从而提高了物料上料与加工的可操作性,也提高了物料的上料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上料的料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标自动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上料的料带。
技术介绍
在非标自动化领域中,采用不同结构形式的上料载体来实现对物料的批量上料或连续上料是众所周知的。现有的批量上料或连续上料大多采用在料盘中防止多个物料来实现,这种上料方式在对细小物料进行上料及上料后对物料进行形如焊接、抛光、镀膜等工艺时至少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由于物料尺寸较为细小,其可供取放的区域则变得更小,不便于上料机构的取放,容易导致物料取放成功率低下的问题;其次,由于物料上除需要留出供取放的取放区域外,还需要预留足够的让位空间,以便于其他加工器件进行工艺加工,而物料尺寸细小则导致上述功能或目的无法实现。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便于上料的料带,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上料的料带,其一方面通过在物料上连接易折断的辅助吸取部来提高物料特别是细小物料的夹取成功率与加工便捷性,另一方面通过将辅助吸取部连接至易裁切的带主部上,来提高物料上料的连续性,从而提高了物料上料与加工的可操作性,也提高了物料的上料效率。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便于上料的料带,包括:带状的带主部;多个物料,其沿着所述带主部的延伸方向布置;以及多个辅助吸取部,其每一个连接于相应一个所述物料与所述带主部之间;其中,所述辅助吸取部与所述带主部的相接处形成有易破断的裁切压痕,所述辅助吸取部与所述物料的相接处形成有易折断的折断压痕。可选的,所述辅助吸取部上形成有向外突出的折断连接部及裁切连接部,所述辅助吸取部通过所述折断连接部及裁切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物料及所述带主部相连接。可选的,所述带主部上形成有多个向外突出的外挂部,每个所述外挂部被布置为与多个裁切连接部中的相应一个相连。可选的,所述带主部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延伸方向均匀布置的拨动传送孔。可选的,所述物料的外周边缘一体式的形成有至少一个辅助定位突触。可选的,所述辅助吸取部上一体式地形成有向上折起的折耳。可选的,所述折耳上开设有贯穿其本体的穿套孔。可选的,所述裁切压痕及折断压痕具有比所述辅助吸取部更薄的厚度尺寸。可选的,所述裁切压痕及折断压痕由在所述辅助吸取部上下表面压制易撕槽制成。可选的,所述易撕槽为V型槽、U型槽及半圆槽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由于其一方面通过在物料上连接易折断的辅助吸取部来提高物料特别是细小物料的夹取成功率与加工便捷性,另一方面通过将辅助吸取部连接至易裁切的带主部上,来提高物料上料的连续性,从而提高了物料上料与加工的可操作性,也提高了物料的上料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其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便于上料的料带的立体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便于上料的料带的俯视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便于上料的料带中物料与辅助吸取部相连接时的立体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便于上料的料带中物料在折断过程中的弯折方向趋势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将辅助吸取部与物料相分离的折断组件的立体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将辅助吸取部与物料相分离的折断组件的前视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将辅助吸取部与物料相分离的折断组件的右视图,图中示出了固定指与滑动指相分离时的状态;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将辅助吸取部与物料相分离的折断组件的右视图,图中示出了固定指与滑动指相合时的状态;图9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将辅助吸取部与物料相分离的折断组件中固定指的立体图;图1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将辅助吸取部与物料相分离的折断组件中滑动指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于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的示出,可以看出,便于上料的料带6包括:带状的带主部61;多个物料63,其沿着所述带主部61的延伸方向布置;以及多个辅助吸取部62,其每一个连接于相应一个所述物料63与所述带主部61之间;其中,所述辅助吸取部62与所述带主部61的相接处形成有易破断的裁切压痕613,所述辅助吸取部62与所述物料63的相接处形成有易折断的折断压痕631。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吸取部62上形成有向外突出的折断连接部622及裁切连接部613,所述辅助吸取部62通过所述折断连接部622及裁切连接部613分别与所述物料63及所述带主部61相连接。再次参照图1,所述带主部61上形成有多个向外突出的外挂部611,每个所述外挂部611被布置为与多个裁切连接部613中的相应一个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带主部61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延伸方向均匀布置的拨动传送孔612。上料时,料带6卷绕成卷料状,通过拨料机构的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上料的料带,其特征在于,包括:/n带状的带主部(61);/n多个物料(63),其沿着所述带主部(61)的延伸方向布置;以及/n多个辅助吸取部(62),其每一个连接于相应一个所述物料(63)与所述带主部(61)之间;/n其中,所述辅助吸取部(62)与所述带主部(61)的相接处形成有易破断的裁切压痕(613),所述辅助吸取部(62)与所述物料(63)的相接处形成有易折断的折断压痕(6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上料的料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带状的带主部(61);
多个物料(63),其沿着所述带主部(61)的延伸方向布置;以及
多个辅助吸取部(62),其每一个连接于相应一个所述物料(63)与所述带主部(61)之间;
其中,所述辅助吸取部(62)与所述带主部(61)的相接处形成有易破断的裁切压痕(613),所述辅助吸取部(62)与所述物料(63)的相接处形成有易折断的折断压痕(6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上料的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吸取部(62)上形成有向外突出的折断连接部(622)及裁切连接部(613),所述辅助吸取部(62)通过所述折断连接部(622)及裁切连接部(613)分别与所述物料(63)及所述带主部(61)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上料的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主部(61)上形成有多个向外突出的外挂部(611),每个所述外挂部(611)被布置为与多个裁切连接部(613)中的相应一个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上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磊袁文卿肖夕全刘端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