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固式载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91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紧固式载带,该紧固式载带包括:若干载带本体,若干载带本体依次连接。载带本体具有收容槽,载带本体于收容槽的槽底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块,载带本体于收容槽的槽底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块。载带本体于收容槽的槽口边缘一侧设置有第三限位块,载带本体于收容槽的槽口边缘另一侧设置有第四限位块。载带本体于收容槽的一侧面槽壁设置有若干第一止位柱,各第一止位柱位于第一限位块与第三限位块之间。载带本体于收容槽的另一侧面槽壁设置有若干第二止位柱,各第二止位柱位于第二限位块与第四限位块之间。上述紧固式载带增强了对电子元器件的夹持紧固程度,提升了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紧固式载带
本技术涉及载带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紧固式载带。
技术介绍
载带主要应用于电子元器件贴装工业。载带配合盖带(上封带)使用,将电阻、电容、晶体管、二极管等电子元器件承载收纳在载带的收容槽(口袋)中,并通过在载带上方封合盖带形成闭合式的包装,用于保护电子元器件在运输途中不受污染和损坏。然而,电子元器件于载带的收容槽内易晃动,载带对电子元器件的限制作用较弱,使得夹持紧固程度不足。电子元器件的引脚易与载带的收容槽槽壁发生碰撞磨损,进而影响电子元器件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夹持紧固程度不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紧固式载带。一种紧固式载带,该紧固式载带包括:若干载带本体,若干所述载带本体依次连接。所述载带本体具有收容槽,所述载带本体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底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载带本体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底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载带本体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口边缘一侧设置有第三限位块,所述载带本体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口边缘另一侧设置有第四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以及所述第四限位块分别用于抵接电子元器件的四侧棱边,以限制电子元器件的移动。所述载带本体于所述收容槽的一侧面槽壁设置有若干第一止位柱,各所述第一止位柱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三限位块之间。所述载带本体于所述收容槽的另一侧面槽壁设置有若干第二止位柱,各所述第二止位柱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四限位块之间。各所述第一止位柱的端部用于抵接电子元器件的一侧面,各所述第二止位柱的端部用于抵接电子元器件的另一侧面,以限制电子元器件的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以及所述第四限位块均呈直角三棱柱结构,所述第一限位块的斜面、所述第二限位块的斜面、所述第三限位块的斜面以及所述第四限位块的斜面分别用于抵接电子元器件的四侧棱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块的斜面、所述第二限位块的斜面、所述第三限位块的斜面以及所述第四限位块的斜面均设置有缓冲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缓冲层均设置有防滑棱。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止位柱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三限位块之间均匀分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二止位柱于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四限位块之间均匀分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带本体于所述收容槽的一侧槽壁面设置有第一防护层,所述第一防护层朝向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以及所述第四限位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带本体于所述收容槽的另一侧槽壁面设置有第二防护层,所述第二防护层朝向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以及所述第四限位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载带本体之间的连接处具有折痕缝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载带本体一体式成型设置。上述紧固式载带,通过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三限位块以及第四限位块夹持电子元器件的本体侧棱,从而对该电子元器件进行紧固。通过设置各第一止位柱及各第二止位柱对电子元器件的两侧面进行止位,进一步避免电子元器件发生横向滑动,防止电子元器件的两端引脚与载带本体于收容槽的槽壁发生碰撞,提升对电子元器件的保护作用。该紧固式载带增强了对电子元器件的夹持紧固程度,提升了对电子元器件的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紧固式载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紧固式载带的载带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紧固式载带的部分结构剖视图;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紧固式载带的部分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紧固式载带10,该紧固式载带10包括:若干载带本体100,若干载带本体100依次连接。载带本体100具有收容槽110,载带本体100于收容槽110的槽底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20,载带本体100于收容槽110的槽底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块130。载带本体100于收容槽110的槽口边缘一侧设置有第三限位块140,载带本体100于收容槽110的槽口边缘另一侧设置有第四限位块150。第一限位块120、第二限位块130、第三限位块140以及第四限位块150分别用于抵接电子元器件的四侧棱边,以限制电子元器件的移动。载带本体100于收容槽110的一侧面槽壁设置有若干第一止位柱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紧固式载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载带本体,若干所述载带本体依次连接;/n所述载带本体具有收容槽,所述载带本体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底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载带本体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底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载带本体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口边缘一侧设置有第三限位块,所述载带本体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口边缘另一侧设置有第四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以及所述第四限位块分别用于抵接电子元器件的四侧棱边,以限制电子元器件的移动;/n所述载带本体于所述收容槽的一侧面槽壁设置有若干第一止位柱,各所述第一止位柱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三限位块之间;所述载带本体于所述收容槽的另一侧面槽壁设置有若干第二止位柱,各所述第二止位柱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四限位块之间;各所述第一止位柱的端部用于抵接电子元器件的一侧面,各所述第二止位柱的端部用于抵接电子元器件的另一侧面,以限制电子元器件的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固式载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载带本体,若干所述载带本体依次连接;
所述载带本体具有收容槽,所述载带本体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底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载带本体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底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载带本体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口边缘一侧设置有第三限位块,所述载带本体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口边缘另一侧设置有第四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以及所述第四限位块分别用于抵接电子元器件的四侧棱边,以限制电子元器件的移动;
所述载带本体于所述收容槽的一侧面槽壁设置有若干第一止位柱,各所述第一止位柱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三限位块之间;所述载带本体于所述收容槽的另一侧面槽壁设置有若干第二止位柱,各所述第二止位柱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四限位块之间;各所述第一止位柱的端部用于抵接电子元器件的一侧面,各所述第二止位柱的端部用于抵接电子元器件的另一侧面,以限制电子元器件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式载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以及所述第四限位块均呈直角三棱柱结构,所述第一限位块的斜面、所述第二限位块的斜面、所述第三限位块的斜面以及所述第四限位块的斜面分别用于抵接电子元器件的四侧棱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益忠延军旺刘勤剑曾育林廖燕良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集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