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感平衡车用座椅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1564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体感平衡车用座椅减震装置,涉及平衡车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底座,底座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块,圆块周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柱体,第一柱体一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柱体,第二柱体一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与圆块固定连接,底座一表面开设有若干导轨,导轨一表面与滑块滑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弹性板和弹簧的配合,不仅能缓冲平衡车纵向产生的震动,而且能够减缓平衡车横向产生的震动,实现多方位的减震功能,避免了座椅式体感平衡车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颠簸,提升了平衡车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体感平衡车用座椅减震装置本专利申请为分案申请,母案申请号为201811102061.3,母案申请日为2018年09月20日。
本专利技术属于平衡车
,特别是涉及体感平衡车用座椅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平衡车,又叫体感车,市场上主要有独轮和双轮两类。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常见的电动平衡车主要分为操控杆控制的电动平衡车或者由两个脚踏座枢接而成的电动平衡车,其中,操控杆式电动平衡车具有较长的续航能力适合较远距离的行车,而脚踏式电动平衡车由于具有体积小、玩法多样等优点,所以,正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目前也陆续出现了座椅式体感平衡车,但座椅式体感平衡车在行驶过程中,对路面的平整度要求较高,由于路况不佳,难免会出现颠簸,导致平衡车的通行能力受限,造成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体感平衡车用座椅减震装置,通过弹性板和弹簧的配合,不仅能缓冲平衡车纵向产生的震动,而且能够减缓平衡车横向产生的震动,实现多方位的减震功能,解决了座椅式体感平衡车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颠簸,导致平衡车的通行能力受限,造成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体感平衡车用座椅减震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块;所述圆块周侧面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一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柱体;所述第二柱体一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圆块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一表面开设有四个倾斜设置的导轨;所述导轨一表面与滑块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圆块一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弹性板;所述弹性板一表面与底座一表面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圆块一表固定连接有第三柱体;所述第三柱体一端贯穿底座并延伸底座外部;所述第三柱体周侧面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柱体位于底座外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座椅。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空心圆台结构;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均位于第二弹簧轴心处。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板外形为弧形结构;所述导轨和滑块截面均为T形结构。导轨与底座底面之间的角度为98°~102°之间。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体感平衡车座椅用减震装置,通过弹性板和弹簧的配合,第一弹簧的弹力使圆块产生向上运动的趋势,弹性板的弹力使圆块产生向下运动的趋势,因此圆块处于平衡状态,当底座发生震动时,第一弹簧和弹性板配合减缓底座纵向产生的震动,而滑块在导轨上下滑动,由于底座为空心圆台结构,圆形截面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因此滑块在导轨内上下滑动过程中,第二柱体在第一柱体内滑动,使第二弹簧反复伸缩,减缓底座横向产生的震动,不仅能缓冲平衡车纵向产生的震动,而且能够减缓平衡车横向产生的震动,实现多方位的减震功能,大大提高了平衡车的减震效果,提升了用户驾驶平衡车的舒适感,避免了座椅式体感平衡车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颠簸,导致平衡车的通行能力受限,造成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体感平衡车用座椅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底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底座,101-第一弹簧,102-圆块,103-第一柱体,104-第二柱体,105-滑块,106-第二弹簧,107-导轨,108-弹性板,109-第三柱体,110-座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为体感平衡车用座椅减震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为空心圆台结构;底座1面积较小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01;第一弹簧101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块102;圆块102周侧面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一柱体103;第一柱体103为空心柱体;第一柱体103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柱体104;第二柱体104一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105;滑块105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06;第二弹簧106一端与圆块102固定连接;第一柱体103和第二柱体104均位于第二弹簧106轴心处。其中,底座1一表面开设有四个导轨107;导轨107一表面与滑块105滑动连接;导轨107和滑块105截面均为T形结构;防止滑块105脱离导轨107。所述底座(1)一表面开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导轨(107);所述导轨(107)一表面与滑块(105)滑动连接,所述弹性板(108)外形为弧形结构;所述导轨(107)和滑块(105)截面均为T形结构,导轨(107)与底座(1)底面之间的角度为98°~102°之间。其中,圆块102一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弹性板108;弹性板108外形为弧形结构;弹性板108为弹簧钢片;弹性板108一表面与底座1上表面固定连接。其中,圆块102一表固定连接有第三柱体109;第三柱体109一端贯穿底座1并延伸底座1外部;第三柱体109周侧面与底座1滑动连接;第三柱体109位于底座1外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座椅110。其中,第一弹簧101、第二弹簧106和弹性板108均处于被压缩状态;第一弹簧101的弹力使圆块102产生向上运动的趋势;弹性板108的弹力使圆块102产生向下运动的趋势;圆块102处于平衡状态;当底座1发生震动时;第一弹簧101和弹性板108配合减缓底座1纵向产生的震动;而滑块105在导轨107内上下滑动;由于底座1为空心圆台结构;圆形截面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因此滑块105在导轨107内上下滑动过程中;第二柱体104在第一柱体103内部滑动;使第二弹簧106反复伸缩;减缓底座1横向产生的震动。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第一弹簧101、第二弹簧106和弹性板108均处于被压缩状态;第一弹簧101的弹力使圆块102产生向上运动的趋势;弹性板108的弹力使圆块102产生向下运动的趋势;圆块102处于平衡状态;当底座1发生震动时;第一弹簧101和弹性板108配合减缓底座1纵向产生的震动;圆块102带动滑块105在导轨107内上下滑动;由于底座1为空心圆台结构;圆形截面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因此滑块105在导轨107内向下滑动过程中;第二柱体104逐渐进入第一柱体103内部;使第二弹簧106逐渐被压缩;减缓底座1横向产生的震动;不仅能缓冲平衡车纵向产生的震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体感平衡车用座椅减震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01);所述第一弹簧(101)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块(102);所述圆块(102)周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柱体(103);所述第一柱体(103)一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柱体(104);所述第二柱体(104)一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105);所述滑块(105)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06);所述第二弹簧(106)一端与圆块(102)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一表面开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导轨(107);所述导轨(107)一表面与滑块(105)滑动连接,所述弹性板(108)外形为弧形结构;所述导轨(107)和滑块(105)截面均为T形结构,导轨(107)与底座(1)底面之间的角度为98°~102°之间,所述圆块(102)一表固定连接有第三柱体(109);所述第三柱体(109)一端贯穿底座(1)并延伸底座(1)外部;所述第三柱体(109)周侧面与底座(1)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柱体(109)位于底座(1)外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座椅(110,所述底座(1)为空心圆台结构;所述第一柱体(103)和第二柱体(104)均位于第二弹簧(106)轴心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体感平衡车用座椅减震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01);所述第一弹簧(101)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块(102);所述圆块(102)周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柱体(103);所述第一柱体(103)一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柱体(104);所述第二柱体(104)一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105);所述滑块(105)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06);所述第二弹簧(106)一端与圆块(102)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一表面开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导轨(107);所述导轨(107)一表面与滑块(105)滑动连接,所述弹性板(108)外形为弧形结构;所述导轨(107)和滑块(1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勇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联合力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