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块、电池包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000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池模块、电池包和车辆。其中,电池模块包括:多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包括:叠片体,叠片体包括多个堆叠体,堆叠体由多个软包电芯堆叠而成;在一个堆叠体中,各个软包电芯的正负极极耳分别连接形成正负极连接部,堆叠体通过正极连接部/负极连接部和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堆叠体的负极连接部/正极连接部串联连接;末端极耳保护壳,其设在位于两端的堆叠体的正极连接部或负极连接部;中间极耳保护壳;其设在相邻的两个堆叠体之间。该电池模块中的单体软包电芯并联,串联极耳直接连接,实现了各个堆叠体模块之间的级联。减少了串并联铜排以及外部安装结构,减少模块成组附件,降低成本和重量,提高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块、电池包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电池模块、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普及,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的使用要求变得越来越高。特别是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续时里程的要求不断提高,常见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无论在长度还是宽度方向,都超过1m;而目前市面上,电池模块的长度一般在0.3m左右,所以在动力电池包中,需要设置至少三个,甚至更多电池模块。设置多个电池模块,则需要对每个电池模块均添加固定结构,组装复杂。同时,相邻两个电池模块之间需要通过外设的动力连接件进行动力连接。电池模块安装结构较多,不仅导致成本提高,而且导致整体重量上升;同时,单个模组体积内,安装结构占用了较多的内部空间,造成动力电池模块,电池包整体容量降低,电池包内电池模块设置越多,空间浪费就越多。另外,因需要设置多个外置动力连接件进行动力连接,导致内阻、成本增加,提高了动力电池包在使用中的内耗和成本。综上所述,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子模块,每个所述子模块中包括:/n叠片体,所述叠片体包括多个堆叠体,每个所述堆叠体由多个软包电芯堆叠而成;在一个所述堆叠体中,各个所述软包电芯的正极耳连接形成正极连接部,各个所述软包电芯的负极耳连接形成负极连接部,所述堆叠体通过正极连接部/负极连接部和与其相邻的另一个所述堆叠体的负极连接部/正极连接部串联连接;/n末端极耳保护壳,所述末端极耳保护壳设在位于两端的所述堆叠体的正极连接部或负极连接部;所述末端极耳保护壳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一个圆柱通孔和一个圆柱凹槽螺纹孔;/n中间极耳保护壳,所述中间极耳保护壳设在相邻的两个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子模块,每个所述子模块中包括:
叠片体,所述叠片体包括多个堆叠体,每个所述堆叠体由多个软包电芯堆叠而成;在一个所述堆叠体中,各个所述软包电芯的正极耳连接形成正极连接部,各个所述软包电芯的负极耳连接形成负极连接部,所述堆叠体通过正极连接部/负极连接部和与其相邻的另一个所述堆叠体的负极连接部/正极连接部串联连接;
末端极耳保护壳,所述末端极耳保护壳设在位于两端的所述堆叠体的正极连接部或负极连接部;所述末端极耳保护壳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一个圆柱通孔和一个圆柱凹槽螺纹孔;
中间极耳保护壳,所述中间极耳保护壳设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堆叠体之间,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堆叠体之间上下各设置一个所述中间极耳保护壳;所述中间极耳保护壳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一个圆柱通孔和一个圆柱凹槽螺纹孔;
侧板,所述侧板设在所述叠片体的左右两侧,所述侧板上分布设置有多个凸起结构和侧板通孔,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圆柱凹槽螺纹孔相适配,所述侧板通孔与所述圆柱通孔相适配;
绝缘板,所述绝缘板设在所述叠片体的上下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重科冯帅赵亮李成亮翁志福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