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烟叶拉力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0958 阅读:3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烟叶拉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将烟叶或片烟平整铺展开;b.利用近红外仪器在铺开的烟叶或片烟上取点检测,得到烟叶或片烟的近红外光谱;c.将所得近红外光谱与常规测得的烟叶或片烟拉力结果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形成烟叶或片烟近红外光谱分析数学模型,并将其存入存储器中;d.利用烟叶或片烟拉力近红外分析模型分析未知烟叶或片烟的近红外光谱,即可获得样品的拉力值。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方法简便易行,省力省时,适于现场使用,实现对烟叶拉力的快速分析,为烟叶采购、烟叶质量评价及产品开发提供快速技术数据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烟叶拉力的检测方法,具体说是涉及一种采用近红外光谱技 术检测烟叶或片烟拉力的方法。
技术介绍
烟叶物理特性主要反映烟叶的耐加工性等经济性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烟叶质量特征。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烟叶拉力对感官质量有显著影响。烟叶拉 力与烟叶及其制品的质量关系较为密切,在同等含水率条件下,拉力越大,意味着烟叶在打包、搬运、抽梗、打叶、切丝、巻制等工序中损耗越小,质量越有保障(邓明军等,2007,云南烟叶信息网)。所以,烟叶或片烟拉力的快速、 准确检测对于评价烟叶质量和烟叶加工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常用测量烟叶拉力的方法为抽取完整叶片,沿主脉裁10条1. 5X 15mm 的小长条,将小长条放在温度为22。C土rC、相对湿度为70%±3%的环境条件下 平衡2 3d,用ZKW-3型薄片抗张强度试验机测定拉力,以10条拉力平均值作 为该样品的拉力。这种方法比较耗时,烟叶样品从手工裁条到测定,需要3天 左右;而且该方法比较费力。对于片烟拉力的测定,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方法。近红外光(NIRS)是介于可见光与中红外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为 780-2526nm。分子在近红外区的吸收主要由C-H、 0-H、 C-0等基团的合频吸收 与倍频吸收组成,可得到有机物的大量信息,适合复杂天然产物的分析。随着计量化学的进展及仪器硬件和计算机硬件的快速发展,近红外光谱技 术迅速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分析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的现代分 析技术,具有试样制作简单、分析时间短、易于操作、对样品无损害等优点, 己经在农业、石油化工、医药、造纸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近红外光 谱技术在测定烟叶化学成分、烟叶风格、产地等方面已有报道,但是用近红外 光谱技术测定烟叶或片烟拉力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耗时费力问题而提供的一 种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量烟叶拉力的方法。该方法可充分发挥近红外光谱技术 快速分析的优点,实现对烟叶拉力的快速测定。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将烟叶或片烟平整铺展开;b、利用近红 外仪器在铺开的烟叶或片烟上取点检测,得到烟叶或片烟的近红外光谱;C、将 所得近红外光谱与常规测得的烟叶或片烟拉力结果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形成 烟叶或片烟近红外光谱分析数学模型,并将其存入存储器中;d、利用烟叶或片烟拉力近红外分析模型分析未知烟叶或片烟的近红外光谱,即可获得样品的拉 力值。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取点检测的取点方法如下在烟叶上采用六点法取样,在片烟 上采用五点法取样。所述六点法取样的具体方式如下烟叶沿主脉撕开,分为 两个半片烟叶,每半片烟叶取三个点,且三个点分别位于半片烟叶离顶端1/3处中点、1/2处中点、2/3处中点。所述五点法取样的具体方式如下五点分别位于一个矩形片烟的四角顶点及其中心点。 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烟叶为烘烤后的烤烟烟叶,所述片烟为复烤片烟。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方法简便易行,省力省时, 适于现场使用,实现对烟叶拉力的快速分析,为烟叶采购、烟叶质量评价及产 品开发提供快速技术数据支持。附图说明图1是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烟叶或片烟拉力流程。图2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建立的烟叶拉力模型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近红外检测取点位置示意图(六点法)。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以下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当并不限制并专利技术。实施例l:将烟叶平整地铺展开;并将烟叶沿主脉撕开,分成两个半片烟叶;利用近红 外仪器在平展铺开的每半片烟叶上取三个点,三个点分别位于半片烟叶离顶端 1/3处中点、1/2处中点、2/3处中点,检测得到烟叶的近红外光谱;将所得近 红外光谱与常规测得的烟叶拉力结果分别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形成烟叶近红 外分析数学模型,并将其存入存储器中,如图2所示。将检测到的近红外光谱 与存储器中的烟叶近红外分析数学模型进行比对,即可确定烟叶的拉力。 实施例2:将片烟铺平,采用近红外仪器在片烟中按五点法取样,即在一个矩形片烟的 四角顶点及其中心点各取一点;近红外仪器采集到的片烟拉力形成近红外光谱; 将近红外光谱与常规测得的烟叶拉力结果分别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形成烟叶 近红外光谱分析数学模型,并将其存入存储器中,如图2所示。将检测到的近 红外光谱与存储器中的片烟近红外分析数学模型进行比对,即可确定片烟的拉 力。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将烟叶或片烟平整铺展开;b、利用近红外仪器在铺开的烟叶或片烟上取点检测,得到烟叶或片烟的近红外光谱;c、将所得近红外光谱与常规测得的烟叶或片烟拉力结果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形成烟叶或片烟近红外光谱分析数学模型,并将其存入存储器中;d、利用烟叶或片烟拉力近红外分析模型分析未知烟叶或片烟的近红外光谱,即可获得样品的拉力值。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点检测的取点方法如 下在烟叶上采用六点法取样,在片烟上采用五点法取样。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六点法取样包括下述步 骤将烟叶沿主脉撕开,分为两个半片烟叶,每半片烟叶取三个点,且三个点 分别位于半片烟叶离顶端l/3处中点、1/2处中点、2/3处中点;所述五点法取 样包括下述步骤将片烟制作成矩形片烟,五点分别位于该矩形片烟的四角顶 点及其中心点。全文摘要一种,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将烟叶或片烟平整铺展开;b.利用近红外仪器在铺开的烟叶或片烟上取点检测,得到烟叶或片烟的近红外光谱;c.将所得近红外光谱与常规测得的烟叶或片烟拉力结果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形成烟叶或片烟近红外光谱分析数学模型,并将其存入存储器中;d.利用烟叶或片烟拉力近红外分析模型分析未知烟叶或片烟的近红外光谱,即可获得样品的拉力值。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方法简便易行,省力省时,适于现场使用,实现对烟叶拉力的快速分析,为烟叶采购、烟叶质量评价及产品开发提供快速技术数据支持。文档编号G01N21/17GK101393118SQ20081023065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30日专利技术者周汉平, 奚家勤, 宋纪真, 尹启生, 张艳玲, 王广山, 蔡宪杰, 薛超群, 金立峰, 魏春阳 申请人: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烟叶拉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将烟叶或片烟平整铺展开;b、利用近红外仪器在铺开的烟叶或片烟上取点检测,得到烟叶或片烟的近红外光谱;c、将所得近红外光谱与常规测得的烟叶或片烟拉力结果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形成烟叶或片烟近红外光谱分析数学模型,并将其存入存储器中;d、利用烟叶或片烟拉力近红外分析模型分析未知烟叶或片烟的近红外光谱,即可获得样品的拉力值。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家勤尹启生宋纪真张艳玲周汉平薛超群王广山金立峰魏春阳蔡宪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