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分配系统及房屋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054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风分配系统及房屋,新风分配系统包括:一种新风分配系统,装设于建筑墙体,所述建筑墙体包括至少一组相交的外墙和内墙,包括:入墙预埋管,贯穿预埋于所述外墙内,且直接或间接与新风机导通;沿内墙厚度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封堵块、新风分配器以及第二封堵块,埋设于所述内墙下部且延伸至楼板面以下,所述新风分配器临近外墙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入墙预埋管导通的接口,所述新风分配器位于楼板面以下的部分开设有分配器接口,所述第一封堵块以及所述第二封堵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分配器接口位置对应的通孔;以及,埋地新风支管,设置在地面垫层或龙骨内,经由所述通孔与所述分配器接口连接。节省户内空间,灵活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风分配系统及房屋
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风分配系统及房屋。
技术介绍
目前,住宅建筑、商业及办公建筑的空调通风系统已逐渐趋向于采用置换通风系统。置换通风系统一般将送风管路埋设于地板以下,通过地板下的各新风支管,将新风送到各分区内。其中,新风分配器是地板下送风的核心部件,将新风的动能转化为静压能,保证系统有足够的静压,以保证各分区出风口的风量。现有的新风分配系统大多位于公共管井、户内橱柜,占用较大空间,安装程序复杂;尤其对于采用新风系统的住宅建筑,传统新风分配器占用户内功能空间、影响美观及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新风分配系统占用空间大、安装程序复杂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风分配系统,埋设于墙体内,节省户内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风分配系统,装设于建筑墙体,所述建筑墙体包括至少一组相交的外墙和内墙,包括:入墙预埋管,贯穿预埋于所述外墙内,且直接或间接与新风机导通;沿内墙厚度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封堵块、新风分配器以及第二封堵块,埋设于所述内墙下部且延伸至楼板面以下,所述新风分配器临近外墙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入墙预埋管导通的接口,所述新风分配器位于楼板面以下的部分开设有分配器接口,所述第一封堵块以及所述第二封堵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分配器接口位置对应的通孔;以及,埋地新风支管,设置在地面垫层或龙骨内,经由所述通孔与所述分配器接口连接。优选的,所述内墙底部设有预留安装孔洞,用以容置所述第一封堵块、新风分配器以及第二封堵块。优选的,所述第一封堵块以及所述第二封堵块均为加气混凝土砌块。具体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与所述内墙之间通过挂钢丝网抹灰结构连接。优选的,新风分配系统还进一步包括静压箱体,所述静压箱装设于所述外墙外,其上开设有与新风机的风管联通的进风口;入墙预埋管与所述静压箱导通。具体的,所述第一封堵块、新风分配器以及第二封堵块层叠后的厚度等于所述内墙的厚度。具体的,所述墙内新风分配器的厚度为70mm-90mm。所述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厚度为50mm-70mm。本技术还公开一种房屋,所述房屋的墙体装设前述的新风分配系统本技术方案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有益效果:1、埋墙暗装,节省户内空间,提升空间利用率及美观程度。2、安装工艺简单、可适用多种风格的安装环境,灵活可靠。附图说明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新风分配系统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新风分配系统的立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新风分配系统的正面图;图4是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立体图;图5是墙内新风分配器与入墙预埋横管的连接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新风分配系统100;新风立管10;静压箱20;入墙预埋横管30;墙内新风分配器40;分配器接口41;预留安装孔洞42;埋地新风支管50;加气混凝土砌块60;通孔61;挂钢丝网抹灰结构70;内墙80;外墙81;楼面饰面层90;楼面结构层9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埋墙暗装的新风分配系统100。其装设于建筑墙体,该建筑墙体包括相交邻接的内墙80和外墙81。新风分配系统100包括顺次连接的新风立管10、静压箱20、入墙预埋横管30、墙内新风分配器40和埋地新风支管50。静压箱20安装在户外地面,新风立管10位于室外两端分别与新风机组与静压箱20连接。两个加气混凝土砌块60将新风分配器40夹设在中间,共同装设于内墙底部预留的安装孔洞42中。入墙预埋横管30安装于外墙81内,两端分别与墙内新风分配器40朝向外墙的侧面以及静压箱20连通。新风分配器位于楼板面以下的部分(即图中楼面饰面层90与楼面结构层91之间)开设有分配器接口41,加气混凝土砌块60上开设有与分配器接口位置对应的通孔61。埋地新风支管50设置在地面垫层或龙骨内,穿过加气混凝土砌块60的通孔61与分配器接口连接。示例性的,埋地新风支管50与墙内新风分配器40通过分配器接口可拆卸地连接。位于内墙的新风分配器40一般设计为两面出风,即装设新风分配器40的内墙两侧均排布有埋地新风直管50。在需要的情况下,新风分配器40也可以设计为单面出风。应当说明的是,加气混凝土砌块60还可以选择其他材料的封堵结构,静压箱20也可以取消,即入墙预埋横管30可直接与新风机的管路连通。本技术的另一具实施例,加气混凝土砌块60与内墙80之间通过挂钢丝网抹灰结构70连接。两块加气混凝土砌块60与墙内新风分配器40叠合后的厚度与内墙厚度相等,墙内新风分配器40的厚度为70mm-90mm,优选80mm。加气混凝土砌块60的厚度为50mm-70mm,优选60mm。本技术还公开一种房屋,其墙体装设有前述实施例的新风分配系统。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分配系统,装设于建筑墙体,所述建筑墙体包括至少一组相交的外墙和内墙,其特征在于,包括:/n入墙预埋管,贯穿预埋于所述外墙内,且直接或间接与新风机导通;/n沿内墙厚度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封堵块、新风分配器以及第二封堵块,埋设于所述内墙下部且延伸至楼板面以下,所述新风分配器临近外墙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入墙预埋管导通的接口,所述新风分配器位于楼板面以下的部分开设有分配器接口,所述第一封堵块以及所述第二封堵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分配器接口位置对应的通孔;以及,/n埋地新风支管,设置在地面垫层或龙骨内,经由所述通孔与所述分配器接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分配系统,装设于建筑墙体,所述建筑墙体包括至少一组相交的外墙和内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入墙预埋管,贯穿预埋于所述外墙内,且直接或间接与新风机导通;
沿内墙厚度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封堵块、新风分配器以及第二封堵块,埋设于所述内墙下部且延伸至楼板面以下,所述新风分配器临近外墙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入墙预埋管导通的接口,所述新风分配器位于楼板面以下的部分开设有分配器接口,所述第一封堵块以及所述第二封堵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分配器接口位置对应的通孔;以及,
埋地新风支管,设置在地面垫层或龙骨内,经由所述通孔与所述分配器接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底部设有预留安装孔洞,用以容置所述第一封堵块、新风分配器以及第二封堵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块以及所述第二封堵块均为加气混凝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为麒杨文超谢宝军王付友孙振亮
申请(专利权)人:朗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