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气溶胶定向控制的病床洁净装置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6628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气溶胶定向控制的病床洁净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一设置于病床外的防护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仓包括回风系统及送排风系统,所述回风系统包括靠近病人头部的定向回风口、位于病床尾部的前侧回风口以及位于病床顶部的风机和集风腔,所述防护仓的周边立柱为中空结构,构成各个回风口连通所述风机的回风通道;所述集风腔的上顶面及下底面分别设置有高效过滤器,所述回风通道的回风经所述集风腔的高效过滤器分别向外排风和向内送风;还包括一补风口,该补风口位于病床下方,从外界向所述防护仓内送入气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两大系统实现防护仓内同时具有洁净送风和负压维持的能力,保证了区域内空气不受污染,且防止可能的污染扩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气溶胶定向控制的病床洁净装置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洁净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带气溶胶定向控制的病床洁净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主要用于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隔离治疗。
技术介绍
传染性疾病,尤其是一些呼吸道的传染疾病,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就是引起该种传染性疾病的致病菌、病毒通过流动的空气进行传播,其传染性、生命力极强,对于这种性质的传染病必须进行严格的隔离防护,防止疾病向他人传播。现有的普通隔离病房中,通常会有一个以上患者在同一间病房中接受治疗,不同患者的治疗周期不同,携带的病毒和患者对他人的传染力都会有所区别,严格来说需要分别隔开,避免交叉感染。另外,当传染疾病大规模暴发,隔离病房紧缺,短时间内病房病床的数量无法满足病人的需求,同时与病人直接接触的医护人员,即使已穿戴防护衣物,但与病人长时间同处于带有污染气溶胶的环境内,且还伴有近距离接触,身体健康遭受到巨大威胁。因此,对患者排出的污染气体进行及时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呼吸疾病用的隔离病房》(CN205637697U),在该案中公开了房体内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抽风通道、杀毒灭菌单元和抽风机,通过抽风机对病房内的带有病菌气体进行抽取,并由杀毒灭菌单元进行净化灭菌,避免带细菌、病毒的气体向外扩散,进而达到隔离和防扩散功能。然而,此结构的病房仅考虑了负压抽气,未提出补入新风方案,且洁净等级不高,无法应对如新冠肺炎此类具有极强传染力的病毒隔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气溶胶定向控制的病床洁净装置及其控制方法,通过使用该装置及方法,有效提高对隔离病房的洁净等级,定向控制污染源,防止可能的污染扩散,对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防护。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气溶胶定向控制的病床洁净装置,包括一设置于病床外的防护仓,所述防护仓包括回风系统及病床洁净装置,包括一设置于病床外的防护仓,所述防护仓包括回风系统及送排风系统,所述回风系统包括靠近病人头部的定向回风口、位于病床尾部的前侧回风口以及位于病床顶部的风机和集风腔,所述防护仓的周边立柱为中空结构,构成各个回风口连通所述风机的回风通道;所述集风腔的上顶面及下底面分别设置有高效过滤器,所述回风通道的回风经所述集风腔的高效过滤器分别向外排风和向内送风,构成所述送排风系统;还包括一补风口,该补风口位于病床下方,从外界向所述防护仓内送入气流。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向回风口由坐姿回风口和睡姿回风口组成,所述坐姿回风口的位置与病人坐起时头部高度相适应,所述睡姿回风口位于病床下方,对应病人卧躺时头部的高度。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向回风口内设置有电动风阀,所述电动风阀由对应的传感器触发,控制所述电动风阀的工作状态。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风机位于靠近所述前侧回风口的防护仓顶部,所述前侧回风口的回风通道与所述风机连通,所述定向回风口的回风通道包括立柱内的纵向回风道和连通风机的横向回风道,所述横向回风道位于所述集风腔的两侧,通过专用回风道与所述集风腔隔断。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集风腔上顶面为排风高效过滤器,下底面为送风高效过滤器,所述排风高效过滤器的排风风量占总回风量的15%~35%。进一步的技术是,所述排风高效过滤器与送风高效过滤器的送排风风量比例为3: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保仓为一可以容纳一张病床的半透明洁净装置,包括顶面、底面、四立柱、前侧窗、后背板以及两侧移门,构成负压式腔室。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控制方法技术方案是:一种病床洁净装置的气溶胶定向控制方法,包括一防护仓及气流净化系统,其控制方式为:由设置于防护仓内的传感器判断病人的状态,传感器分为与病人坐起时头部高度相适应的第二传感器,以及与病人卧躺时头部高度相适应的第一传感器,当第一、二传感器均感应到病人,则打开坐姿回风口和睡姿回风口的电动风阀,同时定向抽吸被污染的空气;当仅第一传感器感应到病人,则打开睡姿回风口电动风阀,并关闭坐姿回风口电动风阀;当第一、二传感器均未感应到病人,则关闭定向回风口的两个电动风阀。上述技方案中,还可以设置一个延迟开关,当所述定向回风口的电动风阀关闭后,所述防护仓顶部的风机进入延迟时段,设置所述延迟开关工作时间,时间到即关闭所述风机。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中包含回风系统和送排风系统,一方面通过电机进行抽吸被污染的气流,使防护仓内形成负压,另一方面又通过高效过滤器对收集的气流进行净化,将部分处理后的洁净气流返回到仓内,维持仓内负压状态,又由补风口补充部分气流,保证防护仓内空气的流动性及充足量,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既包含了洁净送风,且洁净度达到ISO6(千级)高标准,又包含有洁净排风,达到气溶胶安全排放,不需要再增加洁净设备来处理,降低使用成本;2.本专利技术中设置有定向回风口,包括坐姿回风口和睡姿回风口,利用每个风口内的传感器感应病人的状态,控制对应的电动风阀启闭,针对病人的呼吸带高度集中抽吸,实现定向集中捕集受污染空气,避免污染气溶胶扩散;3.前侧回风口的设置,可将补风口进入的气流快速抽吸入回风通道内,进入洁净循环中,不会影响到仓内的洁净度。4.由于整个防护仓具备排风系统,使之维持在负压环境(一般在-5Pa的负压),如此在补风口补入新气流时,内部气溶胶不会外溢,不影响外界环境;5.本专利技术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设备,可置于普通病房内,无需单独创建或改造隔离病房,而且对医护人员有一个很好保护,只在治疗时需要穿戴防护服,其他时候为常规状态,减轻工作量及被感染的机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1的半剖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防护仓顶部集风腔内的气流流向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整个防护仓内气流的流向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传感器的感应控制过程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电动风阀的安装示意图。其中:1、病床;2、防护仓;3、前侧回风口;4、风机;5、集风腔;6、坐姿回风口;7、睡姿回风口;8、电动风阀;9、回风通道;10、纵向回风道;11、横向回风道;12、排风高效过滤器;13、送风高效过滤器;14、前侧窗;15、后背板;16、第一传感器;17、第二传感器;18、立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7所示,一种带气溶胶定向控制的病床洁净装置,包括一设置于病床1外的防护仓2,所述防护仓2包括回风系统及送排风系统,所述回风系统包括靠近病人头部的定向回风口、位于病床1尾部的前侧回风口3以及位于病床1顶部的风机4和集风腔5,所述防护仓2的周边立柱18为中空结构,构成各个回风口连通所述风机4的回风通道9;所述集风腔5的上顶面及下底面分别设置有高效过滤器,所述回风通道9的回风经所述集风腔5的高效过滤器分别向外排风和向内送风,构成所述送排风系统;还包括一补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气溶胶定向控制的病床洁净装置,包括一设置于病床外的防护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仓包括回风系统及送排风系统,所述回风系统包括靠近病人头部的定向回风口、位于病床尾部的前侧回风口以及位于病床顶部的风机和集风腔,所述防护仓的周边立柱为中空结构,构成各个回风口连通所述风机的回风通道;所述集风腔的上顶面及下底面分别设置有高效过滤器,所述回风通道的回风经所述集风腔的高效过滤器分别向外排风和向内送风,构成所述送排风系统;还包括一补风口,该补风口位于病床下方,从外界向所述防护仓内送入气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气溶胶定向控制的病床洁净装置,包括一设置于病床外的防护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仓包括回风系统及送排风系统,所述回风系统包括靠近病人头部的定向回风口、位于病床尾部的前侧回风口以及位于病床顶部的风机和集风腔,所述防护仓的周边立柱为中空结构,构成各个回风口连通所述风机的回风通道;所述集风腔的上顶面及下底面分别设置有高效过滤器,所述回风通道的回风经所述集风腔的高效过滤器分别向外排风和向内送风,构成所述送排风系统;还包括一补风口,该补风口位于病床下方,从外界向所述防护仓内送入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带气溶胶定向控制的病床洁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回风口由坐姿回风口和睡姿回风口组成,所述坐姿回风口的位置与病人坐起时头部高度相适应,所述睡姿回风口位于病床下方,对应病人卧躺时头部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气溶胶定向控制的病床洁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回风口内设置有电动风阀,所述电动风阀由对应的传感器触发,控制所述电动风阀的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气溶胶定向控制的病床洁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位于靠近所述前侧回风口的防护仓顶部,所述前侧回风口的回风通道与所述风机连通,所述定向回风口的回风通道包括立柱内的纵向回风道和连通风机的横向回风道,所述横向回风道位于所述集风腔的两侧,通过专用回风道与所述集风腔隔断。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尧但宇森昌秀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