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面送风装置、风管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8464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地面送风装置、风管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该地面送风装置可装设在户式新风机的室内风管末端,包括:箱体、导流管、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箱体依次分隔为送风控制段、局部混合段以及送风段,箱体在局部混合段与送风段上方均设置有通风口;其中,导流管设置在局部混合段,导流管一端与送风控制段接通,另一端具有一朝送风段的出风口,且出风口与第一隔板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第二隔板设置在出风口上方。本专利通过箱体内部结构形成箱体内外的压强差,以使送风装置周围热空气流动,实现了改善室内风管末端处的温度,增加出风口处舒适度的目的。目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面送风装置、风管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地面送风装置、风管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居住建筑对住宅舒适性要求逐渐提高,在新建住宅建筑中,户式化新风系统已经逐渐使用。常规的户式新风往往是整户同时开启,新风量增加造成空调负荷的增加;新风系统结合辐射系统的空调方式往往能提供更优的室内舒适性要求,其夏季工况下,新风需承担室内的潜热负荷,从而造成了新风的送风温度过低,新风口附近舒适性较差。
[0003]因此,能否对室内地面的送风管道做出改进,实现改善空调室内出风口出温度,增加出风口处舒适度,是本专利想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面送风装置、风管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以改善空调室内出风口出温度,增加出风口处舒适度。
[000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地面送风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的导流管、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箱体依次分隔为送风控制段、局部混合段以及送风段,所述箱体在所述局部混合段与所述送风段上方均设置有通风口;其中,
[0007]所述导流管设置在所述局部混合段,所述导流管一端与所述送风控制段接通,另一端具有一朝所述送风段的出风口,且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具有一定间距,所述第二隔板设置在所述出风口上方,使所述第二隔板下方形成所述出风口的气流通道。
[0008]本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可装设在户式新风机的室内风管末端的地面送风装置,通过导流管
·
、箱体、箱体内部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等结构实现了改善室内风管末端处的温度,增加出风口处舒适度的目的。具体地,该地面送风装置由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依次分为送风控制段、局部混合段以及送风段。首先,气流通过导流管,由第二隔板下方进入送风段,再从通风口均匀溢出;其次,在局部混合段,通过箱体、第二隔板以及第一隔板,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仅留有气流通道和通风口。而导流管中的气流从出风口流向送风段,流速大于周围空气流速,使该空间中的压强小于箱体外部气压。因此,局部混合段开始通过通风口吸入箱体外部的热空气,改变该地面送风装置周围的温度,增加舒适度。本方案巧妙利用了气压由高压自动流向低压的气体流动原理,以及高流速气压低于底流速气压的原理,实现了改善地面送风装置周围的舒适度的目的。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呈缩口状,包括一大径端与一小径端,所述小径端开设有所述出风口。
[0010]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公开了导流管及其具体结构,通过导流管的喇叭状或缩口状结构,实现了对空气的聚集作用,从而使经过导流管的新风具有更高的流速,从而更高
效的引起周围热空气的流动,从而更好的改变地面送风装置周围的温度,本方案结构简单,但极具有创造性,在实际应用中有较高的实用性。
[0011]进一步地,该地面送风装置还包括送风管,设置在所述送风控制段,所述送风管一端与所述导流管相连接;和/或;所述箱体远离所述送风段的一面设置有一通孔,所述送风管穿过所述通孔,在送风控制段与所述导流管固定连接。
[0012]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公开了送风管,一方面,送风管可以与导流管连接,用于气流的输入;另一方面,送风管经过送风控制段,以方便技术人员在送风控制段,对送风管和导流管的连接部位,进行安装、拆卸或维修。
[0013]进一步地,该地面送风装置还包括风量调节阀,位于所述送风控制段,装设在所述送风管上。
[0014]进一步地,该地面送风装置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装设在所述送风控制段、和/或局部混合段、和/或送风段上方,且所述盖板表面开设有所述通风口;和/或;所述盖板为一盖板卷席。
[0015]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公开了风量调节阀及其安装位置,通过在送风控制段增加风量调节阀,一方面,可以实现对风量大小的调节,可以单独关闭部分房间的新风通道,实现节省资源,降低功损的技术效果;另一方面,将风量调节阀设置在送风控制段,而盖板与箱体可拆卸连接,可方便后期维护和检修。使用盖板卷席作为盖板,在需要维检时,只需要打开送风控制段对应部分的盖板卷席,不用大面积拆卸盖板,简单实用。并且,通过在送风控制段、局部混合段以及送风段上方均设置盖板,可以增加进风、排风面积,使盖板单位通风量降低,避免冷风聚集,增加舒适度。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盖板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箱体上表面;所述第一隔板表面设置有一通孔,用于固定所述导流管,所述导流管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局部混合段,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箱体远离所述送风控制段的一面具有一定距离。
[0017]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公开了该箱体的具体结构。该结构造型简单、稳定性高、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0018]进一步地,所述箱体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在混凝土楼面上;和/或;所述螺纹连接件为调平螺母。
[0019]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公开了箱体的安装方式,将该箱体通过调平螺母固定在室内的混凝土地面上,可根据地面情况调节调平螺母使箱体始终保持水平。
[0020]进一步地,所述风量调节阀为电动调节阀;和/或;所述地面送风装置还包括电控器,装设在所述送风控制段,与所述电动调节阀电连接。
[0021]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公开了风量调节阀的具体类型,为电动调节阀,可以通过对电控器远程控制,如红外线遥控的方式启停或调节送风管内的新风,从而快捷方便的对室内新风进行调节控制,更具有智能化,实用性强。
[0022]一种风管,所述风管末端装设有上述任一所述的地面送风装置,且所述风管与所述地面送风装置的送风管相连接。
[0023]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所述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装设有上述的一种风管。
[0024]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公开了一种风管以及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通过在风管与送风管相连接,再通过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装设该风管,从而实现了该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可满足用户对新风的要求,不同功能区域的新风可根据用户需求开关或调节,提高人员的行为节能;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地面送风口的结构设置,实现了优化末端送风口的气流组织的技术效果。
[0025]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
[0026]1、通过箱体、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在局部混合段形成独立的空间,而送风管中的气流从出风口流向通风口,流速大于周围空气流速,使该密闭空间压强小于箱体外部气压。因此,局部混合段开始通过通风口吸入箱体外部的热空气,改变该地面送风装置周围的温度,增加舒适度。本方案巧妙利用了气压由高压自动流向低压的气体流动原理,以及高流速气压低于底流速气压的原理,实现了改善地面送风装置周围的舒适度的目的;
[0027]2、通过导流管的喇叭状或缩口状结构,实现了对空气的聚集作用,从而使经过导流管的新风具有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面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箱体内的导流管、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箱体依次分隔为送风控制段、局部混合段以及送风段,所述箱体在所述局部混合段与所述送风段上方均设置有通风口;其中,所述导流管设置在所述局部混合段,所述导流管一端与所述送风控制段接通,另一端具有一朝所述送风段的出风口,且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具有一定间距,所述第二隔板设置在所述出风口上方,使所述第二隔板下方形成所述出风口的气流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呈缩口状,包括一大径端与一小径端,所述小径端开设有所述出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风管,设置在所述送风控制段,所述送风管一端与所述导流管相连接;和/或;所述箱体远离所述送风段的一面设置有一通孔,所述送风管穿过所述通孔,在送风控制段与所述导流管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面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量调节阀,位于所述送风控制段,装设在所述送风管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宝军赵锡锦
申请(专利权)人:朗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