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顶棚辐射空调管路系统的穿管门套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2246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顶棚辐射空调管路系统的穿管门套,相对于门扇,该穿管门套至少包括上部框体和侧部框体,所述上部框体包覆有隐匿的结构梁,所述上部框体内还埋设有第一管路通道,所述第一管路通道具有一接入口和一接出口,所述接入口和接出口间的通道至少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三段分处所述隐匿的结构梁的两侧位,所述第二段处于所述隐匿的结构梁的下侧位,所述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顺次连接;所述第一管路通道外包裹有保温材料。包裹有保温材料。包裹有保温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顶棚辐射空调管路系统的穿管门套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顶棚辐射空调管路系统的穿管门套,尤其适用于解决管外径≤50mm的空调冷、热供水管道穿越结构梁的问题。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居住建筑对住宅舒适性要求的逐渐提高,部分空调系统开始采用顶棚辐射空调系统,由于该类空调系统需要在房间顶部布置空调供、回水管,并且水管为压力管,需要承压约10~15kgf的环状压力,因此管道应具有较好的水密性。同时,水管温度较室内温度相差较大(通常夏季比室温低10~15℃,冬季比室温高20℃,故水管需要有相应的保温措施,以避免与室内外空气直接接触,进一步防止管道及其附近区域结露、滴水。
[0003]另一方面,各房间之间通常有结构梁阻挡管线直行,鉴于主体结构通常会先行施工,在主体结构施工结束后,特别是既有建筑改造过程中,空调水管需要绕梁行走,但现有技术中,常规的门套通常不具备保温性能,也未预留管线行走的空间,进而导致空调水管不得不于后期在结构梁上开洞,造成一定的结构安全隐患,且不利于空调水管后期的安装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空调冷、热供水管道穿越结构梁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顶棚辐射空调管路系统的穿管门套。
[0005]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施。
[0006]一种用于顶棚辐射空调管路系统的穿管门套,相对于门扇,该穿管门套至少包括上部框体和侧部框体,其特点为,
[0007]所述上部框体包覆有隐匿的结构梁,所述上部框体内还埋设有第一管路通道,所述第一管路通道具有一接入口和一接出口,所述接入口和接出口间的通道至少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三段分处所述隐匿的结构梁的两侧位,所述第二段处于所述隐匿的结构梁的下侧位,所述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顺次连接。
[0008]也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段和第三段的走向分别与所述隐匿的结构梁的相应侧端面相平行,所述第二段的走向与所述隐匿的结构梁的底面相平行。
[0009]还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的连接处形成所述第一管路通道的一个管路转向点,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三段的连接处形成所述第一管路通道的另一管路转向点。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之一,所述接入口为螺纹口、热熔连接口或法兰连接口;所述接出口为螺纹口、热熔连接口或法兰连接口。
[0011]同样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部框体内的空腔内充满所述保温材料。
[0012]进一步,所述上部框体内还埋设有第二管路通道,所述第二管路通道具有一接入
口和一接出口,该接入口和接出口间的通道至少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二管路通道的第一段和第三段分处所述隐匿的结构梁的两侧位,第二段处于所述隐匿的结构梁的下侧位,该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顺次连接;所述第二管路通道外包裹有保温材料。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用于顶棚辐射空调管路系统的穿管门套,既适用于新建建筑,也适用于既有建筑的无损改造,可以实现与室内周圈吊顶的无缝结合。结构安全合理,有利于空调水管后期的安装检修。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穿管门套的接管平面图示意;
[0015]图2为本技术穿管门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穿管门套的立面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穿管门套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顶棚辐射空调管路系统的穿管门套,用于解决空调冷、热供水管道穿越结构梁的问题。
[0020]为了便于理解,以管外径≤50mm的空调冷、热供水管道穿越结构梁时遇到的问题为例。首先对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内容及其进一步的情况进行简单说明,标号1为水管,代表采暖冷(热)水管,管外径(不含保温时)≤50mm;标号2为非穿梁区域的管道外面包覆的保温材料;标号3为结构梁,代表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板),梁高控制≤500m;标号4为塑钢门附框;标号5为预制保温门套;标号6为用于安装门套的T形截面卡扣;标号7为门套内预设的Z型管段;标号8为门套内预设的保温填充料;标号9为室内木门;标号10为室内吊顶。
[0021]具体来说,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板)3设置于分隔室内卧室、起居室、餐厅、书房等采暖房间之间。门套内预设的Z型管段7跨越在过道通往卧室、起居室、餐厅、书房等采暖房间的之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板)3。将满足厚度要求的预制保温门套5通过用于安装门套的T形截面卡扣6安装于结构梁底。将满足厚度要求的塑钢门附框4安装于预制保温门套5底面。精装修门扇9安装于5厚塑钢门附框4下方。
[0022]后装的房间内采暖冷(热)水管1的进、出水管从侧面或正面接入预制保温门套5,并与门套内预设Z型管段7法兰连接或螺纹连接。
[0023]其中通过门套内预设Z型管段7来实现了管路通道绕过结构梁的目的,其管路至少应该包括结构梁两侧的两段以及结构梁下侧的一段,几段相互衔接,相接处为管体的转弯处。该管段不限于Z形结构,整体上来说,任何可以实现弯折转弯或圆滑转弯的管体都可以满足要求,但两侧及底侧选用平行于结构梁立面的直管显然更加实用和低成本。
[0024]进一步,预埋于门套内部的管路应该包括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进出口可以直接与上述几段相连,也可以通过其他管路相接。
[0025]其中,进出口可以通过法兰连接或螺纹连接同图中非穿梁区域的管道连接。
[0026]另外图中的实施例中,由于管路进入一个房间后从同一结构梁处出来,所以门套内预埋了两根穿管(即图中标号7所代表的管路),出于现场施工及布管的需要,埋设一根或
多根的方式也可以选用。
[0027]本穿管门套结合结构施工的常规流程以及市场上可选的建筑保温材料,具体采用以下安装施工方法:
[0028]1、控制门洞上方的结构梁高度为≤500mm,梁底距离楼板完成面净高≥2150mm,以兼顾门洞使用高度的要求和管道转弯、保温的设置。(相关尺寸数据仅为了满足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管径及现场要求。)
[0029]2、梁底部设置装配式保温穿管门套。
[0030]3、保温穿管门套内设置有高效保温填充材料。
[0031]4、保温穿管门套内设置预制三向Z型管道及其接口,其材质及管径可随空调水管材质而定,保证其一致性。Z型接口进出管方向平行于门洞平面,可节约门套占用室内空间。
[0032]5、门套下方预留塑钢附框,用于精装修时的门体安装。该附框与门套为卡扣式连接,在安装门扇以后,可独立拆卸门套用于检修,不影响门扇的使用。
[0033]其中,本技术的保温穿管门套及其内置三向Z型管道及其接口可以批量定制生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顶棚辐射空调管路系统的穿管门套,相对于门扇,该穿管门套至少包括上部框体和侧部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框体包覆有隐匿的结构梁,所述上部框体内还埋设有第一管路通道,所述第一管路通道具有一接入口和一接出口,所述接入口和接出口间的通道至少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三段分处所述隐匿的结构梁的两侧位,所述第二段处于所述隐匿的结构梁的下侧位,所述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顺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顶棚辐射空调管路系统的穿管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通道外包裹有保温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顶棚辐射空调管路系统的穿管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和第三段的走向分别与所述隐匿的结构梁的相应侧端面相平行,所述第二段的走向与所述隐匿的结构梁的底面相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顶棚辐射空调管路系统的穿管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嘉
申请(专利权)人:朗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