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油供给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0373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油供给结构,能够将由最终从动齿轮扬起的油有效地引导到轴承部。润滑油供给结构具备:开口部;邻接开口部配置的由油引导壁、前侧面壁、后侧面壁及油接受部构成的油引导部;形成在侧壁的侧表面且朝向油引导部突出的多个突出部。在差速齿轮的圆周方向的外周侧形成台阶部,多个突出部配置为在差速齿轮的轴向观察时,多个突出部与台阶部的一部分重叠,多个突出部与油引导壁的一端相对且配置为在差速齿轮的轴向观察时,多个突出部中的至少一部分与油引导部的一部分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油供给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油供给结构。
技术介绍
通过设置在马达轴的副主动齿轮、设置在副轴的副从动齿轮、设置在副轴的最终主动齿轮及设置在差速轴的最终从动齿轮,将电动马达的马达轴的旋转传递到差速齿轮的车轴驱动装置,公开于如下专利文献1中。[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0131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以往的车轴驱动装置中,由于差速齿轮(differentialgear)配置在齿轮箱(gearbox)的前部,因此可利用设置在差速齿轮(differentialshaft)的最终从动齿轮(finaldrivengear)将滞留在齿轮箱底部的油在后上方扫刮并扬起来对被润滑部进行润滑。即便如此,由于最终从动齿轮的后部与最终主动齿轮(finaldrivegear)的前部啮合,故存在了被最终从动齿轮扫刮并扬起的油会被最终从动齿轮与最终主动齿轮的啮合部阻止而难以到达被润滑部的课题。针对此课题,以往技术中,利用设置在副轴(countershaft)的副从动齿轮将油朝向后上方扫刮并扬起后供应到被润滑部的方式来处理。然而,这样的方法必须将副从动齿轮(counterdrivengear)的直径增加,因此导致齿轮箱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变得大型化的问题。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率地利用由设置在收容于齿轮箱的前部的差速齿轮的最终从动齿轮所扬起的油,有效地对支持差速齿轮的轴承进行润滑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油供给结构。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用于解决上述课题且为了达成所述目的的本技术,依据技术方案1所述,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油供给结构。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具备:齿轮箱;差速齿轮,收容在所述齿轮箱的前部;轴承部,将所述差速齿轮支持在所述齿轮箱的侧壁;最终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差速齿轮的外周;及最终主动齿轮,通过输入轴将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差速齿轮,所述最终从动齿轮配置在相对于所述输入轴的车辆进行方向的前方侧。所述润滑油供给结构配置在所述最终从动齿轮与所述最终主动齿轮的啮合部的前方的所述侧壁上,用于将由所述最终从动齿轮扬起的油收集以使所述油流入所述轴承部,且所述润滑油供给结构具备:开口部,配置为沿着所述轴承部的外周方向开口;油引导部,与所述开口部的轴承部侧的端部邻接地配置,所述油引导部具备油引导壁、从所述油引导壁的两侧延伸的前侧面壁及后侧面壁,所述油引导壁从所述轴承部的外周朝向所述齿轮箱的所述侧壁)倾斜地延伸以将由所述最终从动齿轮扬起的油引导到所述轴承部,所述油引导壁位于所述前侧面壁及所述后侧面壁之间;以及多个突出部,形成在所述侧壁的所述侧表面且朝向所述油引导部突出;且在所述差速齿轮的圆周方向的外周侧形成台阶部,多个所述突出部配置为在所述差速齿轮的轴向观察时,多个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台阶部的一部分重叠,多个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油引导壁的一端相对且配置为在所述差速齿轮的轴向观察时,多个所述突出部中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油引导部的一部分重叠。另外,依据技术方案2所述,除了技术方案1的构成以外,还提出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油供给结构,其中,所述油引导部具备从所述前侧面壁延伸且与所述油引导壁相对的油接受部。另外,依据技术方案3所述,除了技术方案2的构成以外,还提出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油供给结构,其中,所述后侧面壁具备朝向所述前侧面壁及所述油接受部中的至少其中一方弯曲且延伸的后侧面壁端部。另外,依据技术方案4所述,在差速齿轮的轴向上油引导壁与侧壁之间的距离,从侧表面朝向轴承部的外周变小。另外,依据技术方案5所述,除了技术方案1的构成以外,还提出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油供给结构,其中,所述油引导壁的宽度朝向所述轴承部变小。另外,依据技术方案6所述,除了技术方案1的构成以外,还提出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油供给结构,其中,多个所述突出部具备不同的尺寸。另外,依据技术方案7所述,除了技术方案1的构成以外,还提出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油供给结构,其中,所述润滑油供给结构更包括配置在所述油引导部与所述齿轮箱的所述侧壁之间的密封填充材料。技术的效果依据技术方案1的构成,润滑油供给结构配置在最终从动齿轮与最终主动齿轮的啮合部的前方的侧壁的侧表面上,用于将由最终从动齿轮扬起的油收集以使油流入轴承部。本技术的润滑油供给结构能够将最终从动齿轮所扬起的油收集后使其流入到轴承部并进行润滑该轴承部。另外,润滑油供给结构的开口部配置为沿着轴承部的外周方向开口,而油引导部与该开口部的轴承部侧的端部邻接地配置。通过配置在轴承部的外周亦即位于差速齿轮的最内周的油引导部,在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处于低转速的状态时,可将由最终从动齿轮扬起的油从开口部引导到轴承部。另外,多个突出部形成在侧壁的侧表面且朝向油引导部突出,多个突出部与油引导壁的一端相对且配置为在差速齿轮的轴向观察时,多个突出部中的至少一部分与油引导部的一部分重叠。通过配置在侧壁的侧表面且朝向油引导部突出的多个突出部,在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处于高转速的状态时,可将由最终从动齿轮扬起的油从油引导部的靠近侧壁的侧表面的那一端收集并经由油引导壁将其引导到轴承部。另外,在差速齿轮的圆周方向的外周侧形成台阶部,多个突出部配置为在差速齿轮的轴向观察时,多个突出部与台阶部的一部分重叠。通过设置该台阶部,可更容易地使由最终从动齿轮扬起的油引导到该些突出部,从而通过油引导部而流入轴承部。另外,该些突出部是与朝向齿轮箱的侧壁方向倾斜地延伸的油引导部重叠地配置,故可将从该些突出部滴落的油确保地收集到油引导部,从而流入轴承部。据此,本技术的润滑油供给结构能够有效率地将最终从动齿轮所扬起的油,引导而使油流入支持差速齿轮的轴承部,从而对轴承部进行润滑。另外,依据技术方案2的构成,油引导部的油接受部配置为从油接受部的前侧面壁延伸且与油引导壁相对。由于油引导部的油接受部设置在与油引导壁相对的位置,故能够抑制由油引导壁、该些突出部收集到的油进一步地继续飞扬,而有效地将该油引导而流入轴承部。另外,依据技术方案3的构成,后侧面壁具备朝向前侧面壁及油接受部中的至少其中一方弯曲且延伸的后侧面壁端部。由于将后侧面壁的后侧面壁端部设置成朝向前侧面壁或者油接受部弯曲且延伸,故能够使从上方沿着后侧面壁流下的油可靠地滴入油接受部。另外,依据技术方案4的构成,油引导壁从轴承部的外周朝向所述齿轮箱的侧壁的侧表面倾斜地延伸,且在差速齿轮的轴向上油引导壁与侧壁之间的距离,从侧表面朝向轴承部的外周变小。能够将由最终从动齿轮所扬起的油,更容易地引导并使其集中到轴承部的外周继而流入轴承部,从而有效率地对轴承部进行润滑。另外,依据技术方案5的构成,油引导壁的宽度朝向轴承部变小。能够将由最终从动齿轮所扬起的油,更容易地引导并使其集中到轴承部的外周继而流入轴承部,从而有效率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油供给结构,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具备:齿轮箱;差速齿轮,收容在所述齿轮箱的前部;轴承部,将所述差速齿轮支持在所述齿轮箱的侧壁;最终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差速齿轮的外周;及最终主动齿轮,通过输入轴将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差速齿轮,所述最终从动齿轮配置在相对于所述输入轴的车辆进行方向的前方侧,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油供给结构的特征在于:/n所述润滑油供给结构配置在所述最终从动齿轮与所述最终主动齿轮的啮合部的前方的所述侧壁上,用于将由所述最终从动齿轮扬起的油收集以使所述油流入所述轴承部,且/n所述润滑油供给结构具备:/n开口部,配置为沿着所述轴承部的外周方向开口;/n油引导部,与所述开口部的轴承部侧的端部邻接地配置,所述油引导部具备油引导壁、从所述油引导壁的两侧延伸的前侧面壁及后侧面壁,所述油引导壁从所述轴承部的外周朝向所述齿轮箱的所述侧壁的侧表面倾斜地延伸,以将由所述最终从动齿轮扬起的油引导到所述轴承部,所述油引导壁位于所述前侧面壁及所述后侧面壁之间;以及/n多个突出部,形成在所述侧壁的所述侧表面且朝向所述油引导部突出;且/n在所述差速齿轮的圆周方向的外周侧形成台阶部,多个所述突出部配置为在所述差速齿轮的轴向观察时,多个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台阶部的一部分重叠,/n多个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油引导壁的一端相对且配置为在所述差速齿轮的轴向观察时,多个所述突出部中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油引导部的一部分重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油供给结构,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具备:齿轮箱;差速齿轮,收容在所述齿轮箱的前部;轴承部,将所述差速齿轮支持在所述齿轮箱的侧壁;最终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差速齿轮的外周;及最终主动齿轮,通过输入轴将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差速齿轮,所述最终从动齿轮配置在相对于所述输入轴的车辆进行方向的前方侧,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油供给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油供给结构配置在所述最终从动齿轮与所述最终主动齿轮的啮合部的前方的所述侧壁上,用于将由所述最终从动齿轮扬起的油收集以使所述油流入所述轴承部,且
所述润滑油供给结构具备:
开口部,配置为沿着所述轴承部的外周方向开口;
油引导部,与所述开口部的轴承部侧的端部邻接地配置,所述油引导部具备油引导壁、从所述油引导壁的两侧延伸的前侧面壁及后侧面壁,所述油引导壁从所述轴承部的外周朝向所述齿轮箱的所述侧壁的侧表面倾斜地延伸,以将由所述最终从动齿轮扬起的油引导到所述轴承部,所述油引导壁位于所述前侧面壁及所述后侧面壁之间;以及
多个突出部,形成在所述侧壁的所述侧表面且朝向所述油引导部突出;且
在所述差速齿轮的圆周方向的外周侧形成台阶部,多个所述突出部配置为在所述差速齿轮的轴向观察时,多个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台阶部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贤古贺勇司土桥诚神谷真司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